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天地一绝紫玉扇> 第六十三章 门户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门户之争(1 / 2)



肃王事了,朝中之乱终于平息了。太子殿下传下旨意,命兵部刘尚书为帅,发兵二十万,往新疆哲金,以解皇上受困之围。

谢成英和紫娟、雅仙三人随后前去,向玉贵妃娘娘和永乐公主告辞,准备起身西去,为皇上解围。

这时,永乐公主听了,便一定要亲随谢成英三人,一道去漫汗。这永乐公主近日与紫娟、雅仙两人相处,全无一丝公主殿下的娇气性儿,整日里,左一个姐姐,右一个姐姐,倒令紫娟和雅仙两人,有些喜欢上她了。

玉贵妃娘娘见了谢成英,也是满心欢喜,巴不得永乐公主与谢成英多亲近一些。此时见永乐公主,要随谢成英一同前去漫汗,自是满口同意。

谢成英微一沉吟,却道:“公主殿下不可,此去新疆路途遥远,沿路陪极辛劳不说,到了两军阵前,双方交手必是凶险万分。草民恐一时大意之下,伤及公主殿下,便是天大的死罪了。”

“以你和两位姐姐的武功,这世上还有谁能伤得了我。不管了!我可是一定要去的,我要亲眼见你,与那些前元的余孽交战,将父皇救回来。”永乐公主听了,竟不生气,还笑吟吟说道。

“这……”谢成英一听,一时口中无话。

玉贵妃娘娘这时笑道:“谢少侠,以哀家看,乐儿要亲去漫汗,相救他父皇,倒也是一片孝心,不如你就成全她一下吧!”

谢成英见玉贵妃如此一说,倒不好再强拒,只得看了紫娟和雅仙两人一眼,见她们只笑着点头,只得低声道:“既是贵妃娘娘同意了,草民只得由着公主殿下之意。”

“对啊!这才是乐儿的好哥哥呀!”永乐公主说着,高兴万分。

第二日大早,谢成英和紫娟、雅仙、永乐公主四人,便离开京城,一路向西而去。

而朝廷所派出的十万大兵,则要在数日后,才能从京中出发。为了争取时间,太子竟直接传旨要陕西、青海、甘肃几省,再调动十万大军,汇聚新疆,归刘尚书统一指挥。

……

且说,谢成英和三女离开京中,一路向西急赶。他们所经之路,各地的官府,好似早已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于是,各地官府沿途为他们不断地提供,所需的食住和休息之地,并为他们备好更换的马匹。因此,这一路上,他们行进的速度非常之快。

第三天上午,四人已来到甘肃境内的崆峒山下。

这崆峒山位于甘肃的平凉镇西三十里处,方圆百余里,主峰翠屏峰高达两千余丈,山势雄伟,奇峰、异洞、怪石、流云、构成了崆峒山的奇观,为中原西来第一名山。

这崆峒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因古时黄帝曾至此,问道于广成子,又被誉为天下道教的第一名山。山上林木葱郁,峰险石奇,既有北方的山势,又兼南国山色之秀,山中晨钟暮鼓,烟云缭绕。游人入身其境,大有浊念顿消,飘然欲仙之感。

同时,这崆峒山,也是武林中崆峒一派的所在地。

谢成英早就听说了崆峒山之胜景,此时来到此处,自是有感而发,他转首看着紫娟、雅仙和永乐公主三女,和颜笑道:“这崆峒山如此险要,景色秀丽。武林中的崆峒一派,依此山而名,倒真是闻如其名啊!”

“成弟弟,喜悦山水,今日又到一名山,可惜啊,只能是临门而过了!”雅仙嘻笑道。

“既是成哥哥爱游名山,我们何必要临门而过呢?不如就上山一观,免得成哥哥事后,有所遗憾。”永乐公主娇声一笑,道。

“算了!前方事紧,我们还是另找时间,再来此地吧!”谢成英有些不舍地,望着那巍峨的山峰,摇了一下头道。

“既是成弟弟想上山一游,前后也不差这几个时辰,再说艳姊她们和少林空静大师,早已前去,虽不能胜过幽冥神教的那些人,拖延一些时日,当无问题,我们只快去快回,也就是了。”紫娟笑着,柔声道。

“对啊!走,我们陪成哥哥上山一游,下山以后,再赶上一段急路,也便是了。”永乐公主也笑道。

几人说罢,便拉着谢成英,一路往山上走去。

四人沿山道石阶,经通天观上山,来到舒化宫,正在寺中一游,闲话观看。突然,宫外传来一群人大声的喧哗,争闹之声,随后,那群人竟闹到了寺中来。双方分成两派,互相不让,在不断争执着。

“不对,是你们拳派错了!我们崆峒派的崆峒十三剑,是从‘云天化外’开始的。”一位三十多岁的道人,大声说道。

“胡说,应是你们剑派错了,崆峒十三剑是从‘合云与天’开始的。”另一位二十多岁的道人,不服气道。

“对!是从‘云天化外’开始的,这在我们祖师留下的剑谱中,早有记载。”一些人帮着先前的三十多岁的那位道人,大声说道。

“不对,应是从‘合云与天’开始的,这也是我们祖师留下的剑谱中,早有记载的。”又有一些人帮着二十多岁的那位道人,辩说道。

“从‘云化天外’起始,则第二式可转,从你们的‘合云与天’起始,则要到第四式才可转,肯定是你们错了。”那位三十多岁的道人怒声,急辩道。

“真是可笑!从‘合云与天’起始,不用到第四式去转,第二式也可转,只翻身向右一旋就行了,而从‘云天化外’起始,第二式根本不能转式,必须要向左一侧,这一侧便威力大减。”一位四十多岁的道人这时,也大声争说道。

“什么威力大减?是你们向右旋身的威力大减,决不是我们剑派的威力大减!”另一位四十来岁的道人,指着先前说话的那位道人怒声道,那样子甚是急怒。

“那是你们拳派错了!”

“肯定是你们剑派错了!”

“争这些有什么用,不如我们剑上来分个高下,看竟是谁的错了!”

“对!一较高下,空说无益,交手之后就知道了!”

“他妈的!比就比,谁还怕谁了!”

……

这群人分站成了两边,一边的人指着另一边的人,大声争道,所有的人,都已争得面红耳赤,几乎当场要动手了。

谢成英和紫娟三女,见双方争得很是厉害,不由有些好奇,雅仙便上前,走到一位中年道人身边,轻声请教道:“请问道长,你们在争论什么?为何如此,互不相让?”

那位中年道长正要上前,与对方争说,见雅仙如此美艳的女子,前来相询,不由立时退身回来,走到谢成英几人身边。

那位中年道人看了谢成英一眼,见他一派儒雅,面色和睦,倒也是讲理之人,不由顿了一下,才对几人说道:“几位施主,有所不知,我们崆峒一派,自开山以来,内部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剑入道,另一派是以拳入道。两派祖师所传,虽然都是内功、轻功、剑法、拳法。但所依秘诀,有所不同,故而分为两派。”

中年道人说着,又转头过去看了还在争吵的同伴一下,再回头过来,对谢成英四人继续说道:“我们内部的两派,经常会为此事相争。前些年,本派三位长老还在时,大家不敢公然争议。可是前年,三位长老归隐后,再无踪迹。这不,现在大家又开始为此事,争议起来,互不相让。”说着,稍停,又道:“他们拳派的人,说他们才是正宗,说我们剑派是旁门。这大家谁服啊?只好一齐参与争吵,大家争个输赢。这次我们已争了三日,这不,谁也说服不了谁!”

听了中年道人的话,谢成英和三女才明白,这群人在争些什么。

原来,这崆峒山乃是古时广成子的修道之地,广成子得道成仙后,他的传人,也曾在此山中修行。大宋末年,这崆峒派的两位开山祖师,本是师兄弟,两人曾在山中的一处很深的洞中,发现了一部托传广成子,留下的道经秘籍。于是,两人便在山中的寂静处,苦修悟道。

经过近十年的苦心参悟,两人各自悟出了一套武功绝学,并将其分列成书。随后,两位祖师便共同在这崆峒山上,开山立派,各自传下后人。所以,武林中崆峒一派,便是由两位祖师开创的,而且传下的武功,却有明显的差异。

他们的后世传人,不时曾为此发生争议,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时双方曾出手动武,以分高下,但也是难以服众的。

……

那中年道人说完,又赶紧过去,继续参与大家的争议。

这时,突然大门外,进来两位五十多岁的老道长。见两人来到,这群人才暂时停止了争吵。

两位老道长很显然是一人一边,他们都沉着脸,其中一位老道长轻哼了一声,道:“大家不要争了,马上去静乐宫,我们以武论高下!”说罢,他转身领头走了出去。见他一走,一边的人,赶紧跟在后面而去。

另一位老道长,也对剩下的人一点头,便也一齐走出了宫门。

见这些人离去,紫娟首先说道:“不想这崆峒一派,还真有如此之事。”

“娟姊不知,这武林门派中,最讲正宗两字,他们为此争议,也不足为怪。”谢成英淡笑道。

“一天不干正事,却争论谁才是正宗,倒也有趣。”雅仙轻声怪笑道。

“是啊!一天到晚,争什么谁是正宗,也不觉着累?”永乐公主也道。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们比武的结果?”谢成英看着三女,微笑问道。

“既在此碰上了,就去看看。”雅仙道。

于是,四人便跟在那些道人的后面,也往静乐宫而去。

这静乐宫,为崆峒派掌门的住地,座落在崆峒山,离顶峰仅数里处。宫门外一片很大的空地上,建有一处丈高的高台,高台前耸立有一根高大的旗杆,旗上三字“崆峒派”,在山风中,迎风飘展着。空地左侧,便是百丈深崖,崖下深不见底。

这时空场地上,三百多位崆峒派的道士,已分成两边站立。一边的人稍多,另一边的人侧显得年纪稍长。

这时,四位六十多岁,身着青衣的老道长,一齐走上高台,那四人也自是分成了两边,分别站在左右。

左首的一位道长,这时走到高台的中央,他清了清嗓子,便沉声说道:“贫道青虚,凭添为崆峒派第十五代掌门人,贫道惭愧无能,不能妥为协调,门下众人之争。经我们拳剑两派的几位长老商议,为以示公平、公正,我们决定今日在此地,两派以武较技,以定输赢。胜者为崆峒派之正宗传人,以承道统。输者便为旁门,需奉胜者为道统。崆峒派以后之掌门人,也需从正宗传人中确定。”说此,青虚道长看了两派众人一眼,又高声道:“今日相比后,不得再行争议。否则,便为崆峒派叛逆。各位,以为如何?”

“我们拳派赞同!”左首的众人齐声道。

“我们剑派也赞同!”右首的众人也大声道。

“好!现在请青智长老宣布一下,较技的规则。”青虚道长说罢,转身回到左首站立。

这时,右首的一位道长,再走到高台中央,也高声道:“贫道青智,现在宣布,今日双方较技的规则:第一,双方各出三人,先比拳脚,两人一对,相互比试,以胜多一方为胜;第二,双方再出三人,以剑对之,也是两人一对,相互比试,以胜多一方为胜。若前两场,均为一方得胜了,则胜方为终胜。以后不需再比了。若前两场,双方各胜一出,则再进行第三场比试。第三场,则由双方长老出手相比,获胜一方,则为终胜。”

说到这里,青智长老顿了一下,又略一迟疑,才道:“所谓比武,死伤在所难免。今日比武,双方不计生死,以取胜为原则。但一方提出认输了,另一方不得再行出手。否则,便以违反规则处之,判之为输,大家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几百人一齐回答,那场面甚是雄壮。

这时,谢成英和三女已悄悄来到,离场中不远处。同时,也有几位同上的游人,离得远远地,在一旁观看。

青智长老宣布完,双方比武的规则,比武便开始了。

双方首先出来的,均是几位三十多岁的中年道人,这六位道人都是身背长剑,却空手相比。双方的人来到场中,立即两人一对,也不答话,拉开架式,你一拳我一脚,便你来我往,打斗起来。

场中,交手的双方,事关正统,因此拚斗甚是激烈,不时有人中了对方的一掌或一拳,但仍不退后认输。场外的几百双眼睛,紧盯着场中交手的几人。数十招一过,左边拳派的一位道长,不慎为对方一掌拍在左肩,左臂不由下垂,无法再行比试,只得赶紧认输,退身下来。

这时,左边拳派的人,见自己一方有人认输了,不由一阵叹气,有人恨恨地骂了一声。

可场中情形,却有了变化,这时,一位剑派的人,奋身一扑,一拳打在对方的肩上,却不慎为对方一脚,击中了下档,只见他扑身在地,半响爬不起来。对手见此,正要上前继续向他出手,那人赶紧举起左手,表示了认输。对手只得停手不动了,否则,便会违规了。

这时,场中仅两人还在交手,双方出招,都有些谨慎,出招较慢。不过,两人似乎尽了全力,拳掌之中,都带着极强的刚劲,每出一招,双方均不敢轻接。只得闪身躲让,好在双方都非常清楚对方的拳路,一时竟相持不下。

谢成英和紫娟、雅仙、永乐公主看了,不也暗暗点着头。

紫娟这时,秀眉一蹙,轻声道:“成弟弟,你有未发觉,这几人出拳的招式,看似一样,却也有先后之分,有人先出左拳,而另一人则同样一式,却出的右掌,你说这其中,有何玄机?”

“娟姊,说的对极了,以小妹看,他们也是这样。真是怪了,同样一式拳法,竟可变化如此。”永乐公主也娇声,说道。

谢成英回头看了三女一眼,点头道:“这不奇怪,其实法无定法,拳掌相转,所行方位、线路不变,这也是武功中,常有的变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