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江湖中便盛传着,山东泰山被盗走的那八尊天神像,在安徽桐城的山道上,被三位不知名的年轻女子出手拦下,失而复回得了。
这事在江湖中,传得很有快,也传得有些离奇了,特别是把三位年轻女子,传得如天仙一般美丽,并把她们的武功,传得像魔法一样,神秘莫测。
同时,桐城地方的官员将两位被俘的倭人带回,严加审讯,两位倭人受刑不住,只得供出,是奉了南京东园商会的会长,山惠纠夫之命。
原来,倭人是早已听说泰山玉皇观中,有大宋徽宗皇帝御赐的八尊天神像,铸造十分精美,为泰山镇山之宝。山惠纠夫曾亲上泰山一观,见神像果然贵为传世之作。于是他便命人,勾结山东当地的盗匪,以每尊神像四万两银子的代价,将其从泰山玉皇观中盗出,准备偷偷运回到倭国。
桐城地方的官员见事体重大,便立即将此事,上报到江苏巡抚。江苏巡抚接报后,一边上奏朝廷,一边便派人封了总部在南京的东园商会,并查封了他们在中原的全部资产。山惠纠夫等人,只得灰溜溜地,乘船离开中原,返回到倭国。
自始,大明朝廷便明令,严格限制倭人来中原投资经商,只划定两个不大的城镇,许可他们开办一些规模很小的商家,并施以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结果,到令倭国的将军幕府,意想不到了。
只是五百余年后,由于中原大地长期积弱不堪,终于又引起了倭人的觊觎之心,那时倭人的国力,已是十分强大。于是,倭人派兵大举入侵中原各地,对中原的百姓,大肆烧、杀、抢掠,残杀了几千万的中原人,那件“神头腰鼓”和众多的国宝文物,也终为倭人再度掠走了,这是后话。
再说,山惠美子也随之,一同回到了倭国,由于她爷爷和哥哥的相助,山惠纠夫也不敢把她如何?
不过,有关她以后,是否还会继续来到中原,寻找她的那位恩人,就不多说了。
据说几年之后,在倭国奈良的唐招提寺中,多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出家人,这位女出家人每过两年,便会再到中原各寺庙中,来拜访。此人是否就是那位山惠美子姑娘,天下就无人可知了。
……
且说,山东泰山的鎏金天神,失而复得一事,在江湖中传了半月之久,便渐渐平静下来。
这天临近午时,一派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大明朝的永乐皇帝,在太和金殿处理完政事,下朝后,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玉贵妃的宫中。
玉贵妃见皇上颇为高兴,便一边恭迎着,一边看着皇上,笑着问:“不知何事,令皇上如此高兴?”
“爱妃啊,当今天下太平,民富国强,朕这做皇帝的,当然要高高兴兴的。”永乐皇上笑道。
皇上坐下,一位宫女赶紧为皇上捧上一杯香茶,皇上端起放在鼻下轻轻吸了一下,那香茶的气味,便道:“嗯!爱妃,此茶不错!”
“这还不是皇上所赐的!”玉贵妃笑道。
永乐皇上轻呷一口,便又将茶杯放在身旁的茶几上,他点点头道:“朕是想和爱妃商议一下,为咱们吟儿择婿一事。”
“乐儿年纪还小,皇上日理万机,怎能么还想得到了此事?”玉贵妃故意说道。
“今日朝上,李太师对朕说,他的长孙已长大成人,想请朕为他孙子,赐一门婚事,这不,朕就想到咱的吟儿,她今年也快十八了,朕想为她选一个既门当户对,又年轻英武的俊才。”皇上想了一下,说道。
“确实,乐儿也大了,成天还不时到外面疯一下,是该为她选一个驸马了,好好管管这个疯丫头了。”玉贵妃听了,也笑着赞同说。
“这么说,爱妃是没意见了?”皇上问道。
“臣妾听皇上的。”玉贵妃笑着点头,说道:“不过不知这位李太师的长孙,长得怎样?文才如何?能不能配得上我们的乐儿?”
“这好办,明日朝上,朕便传旨要几位主要的大臣,将他们的公子带来朝上。让爱妃亲眼瞧瞧,选一个中意的,如何?”皇上笑道。
正说着,一位宫女进来禀报,永乐公主殿下来了。
皇上一听,逗笑着道:“你瞧,刚说要为她选驸马,她就急着来了。”
这时,永乐公主在宫女可儿和另一位宫女的陪同下,款款走进来,她一见父皇和娘亲都在,连忙跪下见礼,口中娇声道:“女儿给出父皇和娘亲请安!”
“瞧,咱们的吟儿,现在也是大姑娘了,快平生吧!”皇上看着自己的女儿,满意说道。
“父皇取笑了,女儿在父皇和娘亲面前,再大也是小女儿嘛!”永乐公主这时,站起身来,撒娇道。
“乐儿,刚才我和你父皇,才在说你呢。”玉贵妃看着自己的女儿,也笑着道。
“娘,你和父皇在说女儿什么?快说来听听!”永乐公主急忙道。
“看看,这孩子多没规矩,竟要审问起你娘来了!”玉贵妃故意说道。
“娘啊!”永乐公主又娇声道。
“好了,好了!适才朕在对你娘说,要为你选一位驸马……”皇上这时,一旁和颜悦色地,说道。
永乐公主一听,猛地一楞,她诧异道:“选驸马干什么?”
“傻话,你长大了,你父皇自然要为你先一位夫婿了。”玉贵妃娘娘看着女儿,怪嗔道。
“女儿不要什么驸马、驸牛的,女儿只想守在父皇和娘亲的身边。”永乐公主有些急道。
“看看这孩子!”皇上这时故意一沉脸,道。
“你是担心,你父皇随便为你找个人家吗?”玉贵妃看了一眼皇上,赶紧说道:“放心吧,你父皇已传旨朝中大臣,将他们的年轻公子,明日带进朝来,娘亲去为你选一个。”
“不嘛,不嘛!女儿不要嘛!”永乐公主连声道。
“为什么?”皇上仍沉着脸,问道。
“女儿尚小,还想留在皇宫,孝敬父皇和娘亲。”看着父皇有些不高兴的样子,永乐公主嘟囔着说。
“你有多小?再有两月就十八了。古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皇上言道。
“傻孩子,你也不小了,为娘在你这个年龄,都已进宫侍候你父皇了。”玉贵妃娘娘劝道。
“古训所说,自是民间的女子,父皇的女儿,自然不在此间。”永乐公主又娇声道。
“胡说!自古道,婚姻自有媒说之言,父母之命。还论不到你,同意不同意!”皇上真的有点不高兴了。
……
亦日朝上,一下来了七八位,均是年约二十一二岁的年轻公子,有李太师的孙子,丞相冯万的儿子,吏部徐尚书的儿子,骠骑大将军武天道的儿子,征西将军汤耀的儿子,平西将军沐柯的小儿子,户部刘尚的儿子,大理寺正卿邓大人的儿子,两年前的新科状元吕正等。
永乐皇帝在金殿上,召见了这几位年轻有为的俊才。
此时,玉贵妃和成贵妃、艳妃、明妃,还有永乐公主几人,都隐藏在一道屏风的后面,正暗中观察。玉贵妃见平西将军沐柯的小儿子,生得非常英俊,便有几分喜欢。其他几位妃子也在轻声议论着。
而永乐公主却只是在一旁想着自己的心事,她看都不看这几人一眼,也不管父皇,在与他们谈些什么。
说到文才,自是状元出身的吕正为第一。说到武艺,徐尚书的儿子,武天道的儿子、沐柯的儿子,汤耀的儿子最好。不过众公子,的确都非常出众。皇上在一一询问之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下朝之后,永乐皇帝来到后宫,见玉贵妃和几位妃子,还有永乐公主,正在养心殿相候。
待皇上坐定,玉贵妃先道:“皇上,今日殿上,所来的几位年轻公子中,可有中意之人?”
“朕都看过了,不知你们母女,可有中意之人?”皇上点头也问道。
“我看那位沐公子倒非常英俊,不知咱们乐儿可是喜欢不?”玉贵妃说着,又看了一旁坐着的永乐公主一下。
“依朕看,还是徐公子不错,文才武略,倒甚合朕意。”皇上笑着道。
“其实状元吕正也不错,就是文弱了一点,怕是乐儿不喜欢。”成贵妃一旁笑道。
“武大将军的儿子也不错,武功很好!”艳妃笑道。
“依臣妾看,还是李太师的孙子与咱们乐儿般配一些。”明妃说道。
“看看,都是我们在说,不知咱们吟儿喜欢什么样的?”成贵妃见永乐公主一直低头坐着,并不出声,便笑着道。
“吟儿,可先告诉父皇,你觉着谁更合适一些?”皇上微笑地看着永乐公主问道。
“一些凡俗夫子而已,有什么好不好的。”永乐公主嘟着嘴,不高兴咕噜了一句。
“凡俗夫子?这可都是我朝中,各家大臣的精英后生啊。”玉贵妃娘娘赶紧对永乐公主道。
“皇上,依臣妾看,不如让乐儿说,是喜欢文的,还是喜欢武的?”成贵妃对皇上说道。
“成妃说得对!吟儿,你看是选文的好,还是武的好?”皇上又问永乐公主问道。
……
“乐儿,怎么不回答你父皇的话?”玉贵妃这时将脸一沉,微怒道。
永乐公主见娘亲要生气,便赶紧起身,在皇上和玉贵妃面前跪下,有些不高兴地,嘟着小嘴,说道:“请父皇和娘亲,答应乐儿一事?”
“吟儿又有何事?”皇上这时故意绷着脸问。
“父皇上要为乐儿选驸马,乐儿可以答应。不过,乐儿以为武比文好。要想乐儿中意,此人武功要很好,并且,乐儿要亲自一试。”永乐公主想了一下,才娇声对皇上和几位贵妃娘娘说出自己的想法。
“哦,咱们吟儿也会武功?这朕怎么不知道啊?”皇上见永乐公主答应了,顿时,高兴地笑着,问道。
“乐儿会不会武功不要紧,只请父皇答应乐儿的要求就行。”永乐公主道。
“好,父皇答应你!明日午后,父皇便传旨下去,让几位会武的公子,来皇宫中由你亲自一试,如何?”皇上笑道。
“乐儿有言在先,所选之人,要能在武功上胜过乐儿,否则,乐儿便一个不要。”永乐公主见父皇应了,便古怪一笑,又道。
“这些公子中,有好几位都是本朝武将之家的公子,家传武功。乐儿,你那些花拳秀腿,怎能与他们相比啊。”玉贵妃娘娘笑道。
“不管嘛!只要父皇能答应乐儿,谁便他们那一位,只要能胜过乐儿,不管他美丑,乐儿便点头同意就是。”永乐公主坚持道。
“好,好!父皇答应你,他们若胜不过我们的吟儿,自然没有资格做朕的驸马。”皇上连想都没想,便点头应道。
第二天午后,李太师的孙子,丞相冯万的儿子,吏部徐尚书的儿子,武大将军的儿子,征西将军汤耀的儿子,平西将军沐柯的小儿子,一共六位公子,便遵皇上旨意,来到了这后宫之中。
太监和宫女们在养心殿前的大院中,围了个场地,皇上和玉贵妃、成贵妃、艳妃、明妃等人,坐在高台上,十余位太监和宫女,在一旁侍候着,永乐公主则坐在一侧的小桌前,宫女可儿和一位小太监则站在她的身后。
见各家公子都已来到,这时,皇上对身边的一位太监低语了几句,那位小太监便高声道:“皇上有旨,请各家公子来此,是要以比武论胜负。胜者,便进入下一轮比试,输者,则被淘汰出局。请各家公子,两人成对,进行第一轮比试,以定输赢。为不伤各家和气,请各位公子点到为止,故意伤人者罚。”
各家公子一齐接旨,便走进场中,相互也不在意选择对手,便任意两人一对,互相抱拳一礼,便交起手来。
由李太师的孙子与丞相冯万的儿子一对,徐尚书的儿子与沐柯将军的儿子一对,武大将军的儿子与汤将军的儿子一对。
也许,这些公子在皇上和贵妃娘娘面前,还有些拘谨,或是,还在互相礼让。所以,刚开始的这一声比试,几人打得并不激烈。
不过,大家心中都明白,这次比武是为了什么。所以,虽然拘束,却并不相互留情、容让。
最先分出胜负的是,李太师的孙子与冯丞相的儿子一对,这冯公子的武艺平常,交手仅二十招,便输在了李公子的手中。冯公子输了顿时有点沮丧,而李公子则自得扬扬,一付得意的样子。
接着是徐尚书的儿子与沐柯将军的儿子一对,双方交手五六十招,到底是徐公子技高一筹,他趁沐公子招式走老,反手一掌,拍在了对方腰眼上,胜了这一场。徐公子获胜后,便对皇上和贵妃娘娘一抱拳,也退到场边。
最后是武大将军的儿子和汤将军的儿子,两位公子正棋是棋逢对手,一来一往,竟交手走出了百招,最后,武公子一个急闪,让开汤公子扫来的腿,再飞起一脚,踢在汤公子的背上,取得了胜利。
见几位公子已分出胜负,皇上兴致勃勃地,笑着道:“好,好!各位公子请先休息一刻,再进行下一场比试。”说着,转头对一旁太监道:“传朕旨意,赏冯公子、沐公子、汤公子,每人黄金百两。”
太监接旨,赶紧从宫中取来赏金,交到这三位公子的手上。
略是休息后,一位太监又大声道:“请获胜的三位公子,准备进行一下轮比试。”
李公子、徐公子和武公子三人接旨后,便低声商议一下,先由李公子与武公子比试,徐公子则在一旁休息。
只见李公子与武公子走进场中,两人一齐对皇上和贵妃娘娘抱拳施礼,然后拉开架式,出招相拚起来。
这时,两位公子都一心想要取胜。所以,虽说是点到为止,但比武出手,却都是急快、刚猛,绝招尽出,决不相让。
此时场中比试,可比第一场要激烈多了。三十招一过,武公子突然变招,以双脚连环踢向李公子,迫使李公子,只得连连急闪,以躲让他的腿功。
这时,武公子看准了机会,抓住李公子闪身中,侧身稍慢的空当,飞身急进,单掌一拍,正中了李公子的左肩,李公子只得拱手认输了。
为了比试公正,皇上又特意传旨:让武公子先行休息,然后再接着与徐公子比武。
这时,徐公子走到场中,对皇上抱拳道:“启禀皇上,趁此小歇之际,请允许微臣,为皇上和各位娘娘,表演一段徐家拳法,以共消遣。”
见皇上点头同意,这徐公子便闪身进步,在场中打起拳来,只见他身手娇健,脚步灵活,拳中不带一丝虎气,一套徐家拳法,三十六式使完后,竟面不红,心不跳。让皇上和几位娘娘看后,大为高兴。
这时,武公子已休息好了,他也走进场中,对皇上和娘娘抱拳行礼,请求开始比试。
于是,徐公子和武公子两人,互致敬礼后,便开始你一拳,我一掌比试起来。两人均是家传武艺,都想在皇上面前战胜对方,以搏皇上欢心。
这武公子见两人交手四十余招,还是棋逢对手,不分胜负,便有些急躁,出掌中,竟带起了一些轻啸的风声。
徐公子见了,还是不慌不忙的,只见徐公子双手一盘,左脚下虚点,突然变招,双手如螳螂一般,飞快前划,使出了徐家有名的空臂螳螂拳。
这武公子一见,也赶紧变招,只见他左臂向上一举,右手向外一划,也使出了武家的六合通臂拳。两人这时交手,出招很快,转眼间,便又走出二十余招,可还是互无输赢,仍是平手。
这时武公子内心,暗自一思,便回身后退三步。徐公子见此,正有点纳闷,那武公子竟已飞身一扑,同时,脚下电闪般,向他的下盘扫来。
徐公子心道:来得好!便弹身一跃,两脚一分,一手化拳为掌,同时向武公子扫来的一腿,猛然拍下,正巧拍在武公子的腿上。武公子的一腿,受此一掌,一下便坐到了地上,他输了。半响,武公子只得起身,向皇上和几位娘娘抱拳认输,退到了场外。
皇上见武公子认输,便哈哈笑起来,对太监道:“传旨,赏武公子、李公子两人黄金二百两。”说着,皇上看着站在一旁候旨的徐公子,点头道:“很好,今日甚合朕意,徐尚书之子武艺,果然不错。”
这时,徐公子对皇上和娘娘躬身行礼,谦逊道:“微臣蒙各家兄弟相让,幸不褥命,请皇上和娘娘吩咐。”
这时,玉贵妃见徐公子获胜,虽觉他不如沐公子英俊,但也是一表人才,便笑着转首,对一直在旁边,观看的永乐公主,笑道:“乐儿,快看这位徐公子的武艺功高强,而且为人谦逊,倒是不错的人选。”
“花拳秀腿,就这样的功夫也算高强?娘亲是否有点太夸张了吧!”永乐公主秀脸上毫无笑容,有几分不屑地说道。
“看你说的,这样的武艺,还不算高强,那要多高啊?”玉贵妃娘娘诧异道。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