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迦蓝殿(1 / 1)



天色朦胧起来时,香炉里的香火便熄灭了。

亘古的风夹杂了一些沙砾,穿越万年的时间或空间,袭来身上。

身前高原浩翰无边,身后彩绘的橱窗透出点点的烛光。

听,经卷梵唱。。。。。。。。。

每当此时,我便站在高高的上向下望。

所见之处皆是暗色的云海。

那很远的地方,偶尔有一丝的亮光,然后熄灭。不知道又是哪一处亮起,再熄灭。

那是朝圣的人在路上。。。。。。历史的痕迹就沉淀在那一排排木制的房间中。

僧人不算多,但佛殿很多。

最出名的,莫过于供奉在这里的舍利子。

其真实性却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已流传了近千年。

佛对欲斯道:你的心上有尘。欲斯低头,用力地擦拭。

佛摇摇头,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欲斯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垂下眼眸,面目安详,淡定,又道: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欲斯目光涣散、空洞,领悟不透。

她想,这该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吧。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常人但就正确的理解也不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躯体,本就是一棵未加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本就如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方能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的确,细想想,人是什么?是一切,也不是一切。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既是人,既是尘,便是俗物,何谈脱俗?

修行,本就是俗物,又能修出什么?举之简单一例:香蕉就是香蕉,又怎能使它变成苹果?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也即,心静无尘。拂了外面的尘,心便静了,便也无尘了。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便不是人。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意境相通。佛、道,是相容、融。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境界。

超脱,亦或追求,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