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综穿之另类修仙> 第八十章 新生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章 新生儿(2 / 2)

次日早餐。

月莹醒了,还喝了一碗小米粥和几个鸡蛋,但因为不能吃太咸的东西,所以月华就给她做了黄豆炖猪蹄。

饭后,月华直接给产婆一两银子作为不能送她回家的,并送其到了村口,那里有到镇上的牛车。

到镇上的牛车也就两文钱,剩下的可就都是自己的了,那里还有不愿意的事儿。何况除了这一两银子的车费还给了不少吃的东西,那都是自己连见都没见过吃食。再说了,一看这家人就不简单,在那么穷的乡下地方住着居然还能用下人,当然,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该知道的,所以什么都不知道,也没看到是最明智的选择。

且不提这个只是在接生的时候才客串的人物。

此时的三家正处在极度喜庆热闹当中,面对一个新生儿,众人给予的是满满的祝福。

“哇!他好可爱哦!”东方倩抱着自家的小侄子怎么看都不够。

“大姐,我有一点要跟你们说明白。恩,好像不是一点。应该是很多点,只是我现在大概能想到什么就告诉你们什么。”月华平时可是很少这么郑重,所以大家也格外的注意。

“首先,不要老是抱着他,这样会给他养成一个习惯,一旦没有人抱着他的话他就会闹脾气,不吃或者不睡觉等等;第二,不要要他,特别是摇晃他,类似什么悠悠啊,还是本来就小,他的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长成,可以说很不牢固,这个动作很容易让他脑袋里…怎么说呢,就是很容易会让他变成傻子,虽然几率不高,但一下子用力过猛就会如此;还有就是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给他喂奶和尿尿即使那时他还在睡觉也要把他弄醒,这样不但给他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也会给你们减轻负担。否则白天睡不着,晚上睡不了,一晚上醒个七八次就不是谁都能负担得了的了;还有就是这衣物一定要穿旧的,最好是百家衣,不是不舍得用新的,只是这新布不但容易刮伤皮肤,染布用的那些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会让他过敏,到时还得抹药吃药什么的,我也就能想到这么多,等什么时候我再想起来再告诉你们。”应该就这么多了吧。好像没有了。

“月华你知道的好多啊!”这个惊叹每个人都有,只是唯有陶雁秋问出来而已。

这类回答月华那是信手拈来想都不用想。“我在门里帮着照顾过一些孕妇和产妇,算是另类的修炼吧,所以知道一些。”

“这次有了经验以后就方便多了,家里全是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只是月华这话一出倒是把屋里所有人的脸都弄红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胆大妄为的丫头。

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早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就按收生姥姥的要求,准备好挑脐簪子、围盆布、缸炉(一种点心)小米儿、金银锞子(如没有则用黄白首饰代之),什么花儿、朵儿、升儿、斗儿、锁头、秤坨、小镜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子、新笼子、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大葱、姜片、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等等。洗三当天一大早,还没吃过饭那边就已经熬好槐条蒲艾水,用胭脂染红桂元、荔枝、生花生、栗子若干。

“洗三”当日。本来已经给村长和族老等长辈和关系亲近的几家送过消息,只是没想到当天来的人还真不少。大多送的是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或是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品。

东方家在酒菜上准备得可是很丰富的,当然主食必定是面条,俗称“洗三面”。坐席时,收生姥姥坐在正座上,当成上宾款待。

午饭后,洗三“仪式就开始了。首先,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祭祀时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产妇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收生姥姥叩首三拜。然后,家里人再将之前准备好的东西摆在炕上。这时,收生姥姥把婴儿一抱就开始了。

依尊卑长幼亲疏远近依次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添的多是金银锞子、铜钱就放在盆里,还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亲朋亦随之遵礼如仪。遇着耗财买脸的真有往盆里放金银锞子和”黄白“首饰的。

收生姥姥随着添东西的人一直在念着吉祥话。什么长流水,聪明灵俐;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说的就是:早儿立子,连生贵子;总之是一套一套的,月华也就是听了个热闹,具体是什么也没注意。反正就是讨个吉祥,也不会说错就是了。

”添盆“后,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这么长时间,就是热水现在也早就晾了,所以这水一到孩子身上,孩子一受凉就。虽然看着孩子哭很不忍心,但看到周围人一副高兴的表情,月华也就没敢说什么。虽然自己时长说些令人吃惊的话,但现在这人这么多还是别给家里找麻烦了。

后来月华问了才知道,这时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认为吉祥,谓之”响盆“。

一边洗,一边念叨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说着“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接着就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边滚还边说“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洗罢,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灵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最有趣的是,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

说了这么多,月华最后只有迷糊的份儿,接着就看着收生姥姥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送至院中焚化。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说是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随后,即向本家请安“道喜”,这有经验的陶大娘立马给了几两银子,算是谢礼。接着就看这收生姥姥将“添盆”里的金银锞子、铜钱,围盆布、当香灰用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撒下来的供尖儿——桂花缸炉、油糕……一古脑儿地包在一个包里拎走了。

“这东西她就全拿走了?”这习俗怎么差这么多?唐朝的时候好像没这么麻烦吧…

“那里的东西当然都归她了,要不我怎么没让少爷…老爷放太多的东西进去。”陶大娘看到月华那副吃惊的样子很是好笑地讲解着。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