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青春是条抛物线> 第二章 一入学堂深似海 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一入学堂深似海 四(2 / 2)

钱德生厉声说道:“孙哥,送你一句话:要想进武大,就要好好学习!”

6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武大是位列全国前十名的高校,许多学子向往的地方。钱德生这话是良心话,是警钟。孙泊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之后,大家各自睡去。

周五早上,起床号仍旧在6点半响起,雷打不动。李潜旬还是用他的“虾蟆跳”跳下床。大家忙着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只有负责今天做清洁的周宇正不紧不慢,留恋在床上,笑看另几个人忙成一团。等其他人都赶赴操场去做操了,他才悠然自得地下了床。

前两节课是语文,沈老师让第一排的同学把大家默写的《沁园春·长沙》发了下来。赵岚这时才发现他把“问苍茫大地”的“苍”写成了“沧”,沈老师用红笔圈出了他的“沧”,在最下方标明分数,95。赵岚心想,每错一个字就扣5分,那错了20个字以上的话分数岂不是负数了。

沈老师说:“这次班上有17位同学满分,大多数同学都是有一两个字写错了,自己对照课本看看吧。我带的两个班里有少数几个同学是很明显没背熟,错得太多,我跟他们说,你们帮我来批改大家默写的诗,每个人改几十份,那一下子就滚瓜烂熟了,每个字该怎么写肯定也会弄得清清楚楚。”

这两节课沈老师讲完了第一单元的诗歌,开始进入第二单元,文言文。“我们首先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先说说文学常识。大家要了解几个‘第一’。这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尽的编年史。我们马上还要学一篇课文,《鸿门宴》,它出自《史记》。《史记》是第一部什么?”沈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要点。

有的同学答道:“纪传体通史。”

“对。那《汉书》呢?”

“纪传体断代史。”

沈老师说:“好的。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大家不太了解。课本上还有一篇课文《荆轲刺秦王》,它出自《战国策》,于是有人说:“是《战国策》吗?”

沈老师说:“不是,答案是《国语》。”

文学常识是考试范围之一,每上一课老师都有所介绍。赵岚对这些挺感兴趣,听老师讲文学常识,就好像是和历史上的许多名人打了声招呼。之后,沈老师开始逐句讲解课文,她把关键词句写在黑板上。

“‘臣之壮也’,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文言里的“之”的含义可谓千变万化,它简直就是文言文里最玄妙的一个字。同学们迟疑了一会儿。沈老师说:“这里的‘之’是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我年轻啊!这里的‘壮’就是一个谓语。”

好神奇,形容词也能变成谓语!赵岚真是长见识了,他在课本上把这里圈了出来,做好笔记。

讲到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这一段,沈老师说:“有个成语叫‘秦晋之好’,指的是两家联姻。秦国和晋国本来关系很好,他们联手去攻打郑国。结果烛之武到秦国国君这里来说了一番话,就让秦国放弃了原计划,甚至派兵去守卫郑国。由此可见,烛之武多么有智慧!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他究竟是怎么说的。”

“你们看,烛之武一开口就能牢牢抓住秦伯的注意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益处,我怎么敢麻烦您的侍从呢?

“他这是换位思考,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秦伯愿意听他讲。秦伯当然希望去做对秦国有利的事情,而烛之武现在就分析清楚了到底攻打郑国对秦国有没有利。他分析的结论就是弊大于利,于是秦伯就被打动了。秦国和晋国是铁杆联盟啊,烛之武一番话就把他们离间了,可见沟通的艺术是多么重要!”

赵岚一边对照着《名师一号》这本教辅书上的译文和讲解,一边听沈老师讲课。《名师一号》上有一段评语热情赞颂了烛之武的临危受命、奋不顾身、有勇有谋,他看了之后心里顿生感慨。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墨水的洗刷,倒还原了人的清白。然而,当烛之武的故事被用油墨印刷在课本上,当同学们充分关注到每个字词本身的含义时,那段故事本身的血雨腥风、惊心动魄却被淡化,他们已经不太容易感受到这是一段多么激动人心的经历,烛之武当时的忐忑、深思、无畏、拼搏,种种微妙的心理扰动,已然湮没在文字之下。

最后,沈老师布置了周末的作业:“《名师一号》上第一单元的内容要全部做完。我们每两周写一次周记,主题自选。每周还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具体篇目是《语文读本》中的指定篇目。由于我们下个星期五的两节语文课要当堂写一篇作文,所以这次的周记就不写了,但是读书笔记要写,篇目是《怀李叔同先生》。读书笔记的格式是这样的,分成四个部分:字词积累,背景介绍,佳句分析,读后感悟……”

沈老师讲了读书笔记的要求,像在讲奥运会流程一样,挺繁琐的,他们又要大张旗鼓地咬文嚼字了。

“至于要写多少字,不做规定,只能说像后面墙上写的,态度决定高度。”

后面墙上那个宣传语真是很醒目,一进教室就难免会被这一行大红字吸引眼球。

上午10点25分,广播操结束后,冯总派几个人把数学试卷发了下来。

“哇,试卷已经改完了!”

“你真厉害,这么高的分。”

“这个题不是选C吗?”

“是选D。”

大家议论不断。赵岚拿到了自己的试卷,82分。他稍有点吃惊,昨天明明觉得还不错的,这个分数一点都不漂亮。错了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还有一道大题因为解答过程不规范被扣了6分。

冯总说:“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粗心,以后要仔细一点。像施元成同学,入学考试数学考了130多分(当时满分是150分),这次也只有79分,小题错得比较多。周波同学需要表扬,每次数学作业都做得很认真,这次他得了满分100分。我只讲几个错得多的题,回家以后试卷上的错题要认真订正在错题本上。”

赵岚有点受挫感。他还有道填空题不会做,而班上竟然有得满分的同学,这说明他不够强——他突然就像个男人一样有血性了。这还只是一次小考,以后可得多加努力。

数学课结束后,蒋老师让几个学生把化学读本发了下来。今天发放的东西还真不少,坐在第一排的同学们的确辛苦。赵岚看着蒋老师在自己书上写的“B+”,挺不服气。他是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的,好歹也该给个A-嘛,怎么能沦落成以B开头的等级,简直是在欺压像他这样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不过,他瞧了一眼自己那略显凌乱的笔迹,又瞅了一眼前面的郑思雅和王雨露的工工整整的作业,不免惭愧起来。

听化学课和数学课已经变成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老师始终以开火车的节奏讲课,还不时地点人发言,赵岚感觉自己就是被火车拖着往前跑,不给自己装个强力发动机那是跟不上的。相比之下,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要温和一些。

上午的课一结束,大家就有了解脱感。下午的体育课上,老师把大家带到体育馆,练习广播体操。周末已然逼近,这些人一个个都心花怒放。

这位体育老师的年龄和尤老师相仿,也是50岁左右,她比尤老师显得更稳重些——尤老师还当自己是青年教师呢,童心不老。

“这个操的最后一节,你们不要像跳芭蕾舞那样,让胳膊显得很柔软,软绵绵的。应该要像机器人一样把胳膊伸直,直直地抬起来,再直直地放下。”

大家认真练习了几遍,老师比较满意,便提前下课。

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各科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作业。周波笑着跟同桌说:“把数学《学案》带回家,周末做点有味道的题咧。”果然是好学生!这本数学《学案》里的题目有些难度,选择题、填空题需要运用灵巧的数学思维,解答题也是不拘一格,真是用来给聪明人做的题。冯总没有硬性规定大家把《学案》上的所有内容都完成,但每隔一段时间会检查一次。

卫东嘀咕着:“哎,英语还要写周记,要写什么好呢。”

赵岚也在想英语周记要写什么。既然之前杨老师推荐了“书虫”系列的英文读物,那不妨直接写几篇读后感,这多么有格调啊,让他的英语周记本散发出浓厚的文艺气息。他决定这周末先读一读简化版的“OliverTwist”(《雾都孤儿》),毕竟作者狄更斯是大文豪。回家后,他在网上搜到了电子图书,首先认识了一个单词,orphan(孤儿)。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