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鸢凤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娘,其实,她的内心也布满了惊惧与不安,她还没有告诉娘,就在回来的路上,就在刚才,她还亲眼看见了日本人。
这时,金正东回来了,看见妹妹回来高兴地道:“凤回来了。”
说完这句,就去地上放着的一口简陋的原木箱子里找东西去了。
鸢凤说:“哥,廷玉哥回来了。”
金正东住了手,回过头来,一双细长的眼里迸出了兴奋的火花:“真的?你看见他了?”
鸢凤咯咯地笑着:“是,我就知道你会是这副样子。我刚在路口遇见廷玉哥,这会儿也该到家了。”
鸢凤往锅灶里添着柴,忽然想起了什么,她声音变得异常紧张:“哥,我刚才还遇到日本鬼子了。”
金正东将一个小本子放进口袋里,警觉地走到妹妹跟前:“你是从东头山里回来的,怎么会遇到鬼子呢?快说说他们在哪儿,多少人?”
鸢凤想了一下说:“离山地园不远的地方,就两个人。哥,他们穿着和咱们一样的衣服,没看见带枪,背着柳条筐子。”
金正东:“你听到他们说话了?”
“是的,他们说话哇哩哇啦,一句也听不懂。哥,他们差点就看见了我,幸亏我躲得急。”
鸢凤说着放下靠墙竖着的小饭桌。
金正东的声音也异常严峻起来:“这应该是鬼子的侦察兵。”
下午,金正东来到山地园,远远地,他看到了站在柳树下的郭廷玉,心里不禁一阵狂喜。他强按下一颗呯呯乱跳的心,走上前。
“先生,你是在等人吗?”他嗓音洪亮,表情喜悦而略带戏谑。
郭廷玉笑着答道:“我在等一个做木材生意的人。”
金正东:“我就是。”
说完终于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中午鸢凤说你回来了,我就在想会不会是你,果然。”他说着就扑过去,扬手在郭廷玉的背上拍了一下,紧紧地抱住郭廷玉,再也不肯放手。
郭廷玉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紧抱着金正东,一双漂亮的眼睛像两只笑弯了的月牙。
两人相拥无语。
郭廷玉自幼在自家私塾里读书,金正东拾柴禾时经常站在门外听,一站就是一堂课。有一次散学后,郭廷玉问他:“你想读书?”金正东点点头。郭廷玉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坐在里面读?”
金正东:“我没钱。”
郭廷玉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哦,那还真是个问题”
于是,他用手挠挠头,皱起眉头,蹙起鼻子,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
金正东背起柴捆子要走。
郭廷玉一把拉住他说:“你先等等嘛。”
金正东背着柴禾转身望着他。
郭廷玉舒展了眉头说:“你跟我一起见我大哥吧,我大哥可好了,他会帮你的,就连先生都听他的呢。”
金正东的一双细长的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行吗?”
郭廷玉说:“哎呀,就别站着了,我们找他去。”
他们一口气跑到了山地园,郭廷甫正在水车旁喂牛,看到他们,温和地笑着说:“怎么跑到这来了,还不快回家吃饭去。”
郭廷玉小脸通红,对大哥说:“大哥,你帮帮我朋友吧”
郭廷甫放下草筛子,帮金正东放下背上的柴,仍然笑吟吟地说:“哦,小正东,你们是朋友了,好啊。有什么事啊”
郭廷玉说:“他想读书,可是没钱,他老是一个人在外面听”
说着,倒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似地,噘着嘴蹲在了地上。
郭廷甫呵呵地乐了:“廷玉长大了,知道帮助人了,真不错。”
“那你愿意帮他了?”
郭廷甫微笑着对金正东说:“你们先回家吧,晚上我去你家跟你爹商量商量。”
郭廷玉说:“他爹没钱。”
郭廷甫正色说:“我知道,我会帮助他的,这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就别管了。”说完,他用食指刮了一下郭廷玉的小鼻子:“你就放心吧,他会和你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我保证。”
“真得?”郭廷玉高兴地跳了起来,郭廷甫重新将柴捆放到金正东背上,看着他们像两只归巢的鸟儿一般兴冲冲地往回跑去。
当天夜里吃罢晚饭,郭廷甫果然来到金正东家,他向金正东爹提出他出一半学费,另外一半由正东爹支付,“不管怎样应该让孩子上学,何况孩子这么爱学习”。
正东爹又觉得难为情又是感激,他连连答应,并对郭廷甫说:“多谢大少爷,就算我们借你的,将来让娃还你。”
金正东第二天就进了学堂,坐在了郭廷玉与金雁南的中间,三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来又效仿古人义结金兰。
………
良久,郭廷玉呤出李益的诗句: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
金正东放开拥抱着郭廷玉的双手,激动地也吟诵了一句苏轼的词句:“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
他们四目相望,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