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本书,也就是《世界全史之东汉史》中讲到过,当汉灵帝因为黄巾起义闹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阳寿最终耗尽,在自己三十二岁(有的书上说是三十三岁,因为汉灵帝这个人比较牛,他冬天出生的,所以公历农历这两年都占着)的时候突然挂了。
汉灵帝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提前一步挂了,这让群臣们都感到很着急,汉灵帝希望让自己最幼小的儿子刘协即位,所以在死之前将遗诏交给了一个非常忠义的老太监(说是忠义,实际上太监本来就不是男人,特别到了东汉,都是真实的太监),这个老太监名叫蹇硕,就是那个叔叔被曹操用五色棍打死的老太监。
此刻,这个老太监接到了灵帝的遗诏,却无意中被何进得知了消息。何进就是汉灵帝第二任皇后何氏(依据正史上面的历史记载,古代女子没有记下名字)的哥哥,家里和汉高祖刘邦的妹夫樊哙一个职业。
樊哙的职业我们前面说过,他是一个屠狗的,如果到现在应该在玉林那个地界干得最欢。
但是何进却和樊哙一样是屠夫,一样不认识几个大字,但是他两个人却有一点儿不同,因为何进屠杀的并不是狗而是猪。
我前几天看过一个朋友圈,上面写着中国和日本人的几项区别,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吃什么,因为我是个双鱼座的吃货,所以先关注的和记住的永远是跟eat之物有关。
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办法就是吃猪肉,而日本人摄取蛋白质的办法那就是吃海里面的鱼虾贝类食品,所以日本人如果不是什么企业老板的,一般的都长得阴瘦阴瘦的。所以说日本剧侵略中华片段拍的并不理想就在这儿,日本人哪有多少胖子,阴瘦阴瘦的像《小兵张嘎》里面的斋藤一样的才是最正确的。
不扯那么多了,再重新从何进这个人开始说起,何进这个杀猪的只知道武力夺取政权的道理,所以他杀死了蹇硕,而蹇硕那张汉灵帝的遗诏也随着蹇硕的死而灰飞烟灭。
蹇硕死后,何进成功拥立自己的外甥、十三岁的刘辩为汉朝的皇帝,自己则作为大将军总揽朝政。
刘辩虽然正史上不予承认,但是好歹他当过四个多月的皇帝,我们也简单的介绍一下他吧。
刘辩是东汉王朝倾颓责任的受害者,毕竟他父亲卖官鬻爵以及倒行逆施害了整个的东汉王朝,党锢更是伤害了一大批士大夫的心,当时因为党锢而起来的士大夫崇尚清议之风盛行,这就构成了“清流”官员。
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经夭折,虽然刘辩是庶出(他的出生是在何氏未被封后之前,但是现在皇室凋零到了何种地步,刘宏也知道,因为汉朝的中间几代皇帝(从汉安帝开始算起)都没有子嗣,有子嗣并最终继承大统的只有汉安帝和汉顺帝,所以皇族是越来越少了。
刘辩出生后并不是养在深宫之中的,一开始他是被养在道士史子眇的家中,其他人不敢叫他的本名,都称他作“史侯”。因为史道人有着高深的道术,所以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来保护刘辩。
道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起源于汉桓帝的时代,有一位道士名叫张道陵,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张天师,虽然他的传说未必可信,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拿出来说上一说。
由于汉灵帝不喜欢皇子刘辩,而喜欢王美人所生的刘协,立太子的时候,灵帝希望立刘协为太子,但是何氏在深宫中太受宠,而且掌握进军的是何进。所以灵帝驾崩之前是没有立太子的。
灵帝临终之前将自己最喜爱的皇子刘协交给了中军校尉蹇硕,但是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可是蹇硕的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他用眼神暗示何进,何进听到也很吃惊,然后称病不出,蹇硕的计划失败。
蹇硕还是想立刘协为帝,但是却找错了人,他找的是赵忠(十常侍之一)等其他宦官,但是赵忠等人却出卖了蹇硕,蹇硕被杀。
除掉蹇硕之后,矛盾又重新生成,何进的外戚集团和宦官之间形成了矛盾。但是何进却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召唤回董卓来京护驾。
他在这之后又请求妹妹(也就是太后何氏)允准他带军队剿除宦官,可是太后不允准。
189年的9月22日(农历的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再次入宫请求太后下令杀宦官。张让、段圭等宦官们听到风声先下手为强,在宫中的嘉德殿前将他杀死。
宦官中间这一不明智的举动,捅了马蜂窝,因为何进毕竟是最有实力的外戚,他同龄的部队全部由他自己的威慑力才能压得住,如果何进死了,他的那些手下部将不杀宦官才怪呢。
第二天,也就是9月23日,宦官们在后宫中坚持不住,进入长乐宫奏报太后,谎称大将军部下谋反,乘机挟持太后、小皇帝、陈留王和省内官属,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德阳殿。但是卢植尚书最终救下了何太后,抱住了汉朝的执政最高元首。
189年9月24日,张让、段圭迫于追兵,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等数十人不行出谷门。入夜后到达小平津。
皇帝所用的六颗玉玺未随身携带,无公卿跟随,只有卢植、河南中部椽吏闵贡两个人夜里到达黄河岸边,碰到了少帝一行。闵贡率领骑兵在破晓的时分追上了宦官部队。
小皇帝才多大的年纪啊,十三岁,所以他又饥又渴,闵贡杀羊进上,厉声斥责张让等祸国殃民,并持剑砍死了数名宦官。
张让等十常侍看到祸事闯大了,知道死期将至,所以向少帝拱手再拜,叩头辞别,随即投河自尽。
闵贡扶着皇帝和王爷,乘着夜色追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徒步向南行走,想要回到皇宫。走了几里地,得到了百姓的一辆板车,三个人乘着板车到洛舍的时候下车休息。
189年9月25日,侍卫找到了两匹马,少帝独自骑上一匹,陈留王和闵贡合骑一匹。最终和公卿会合。
但是此刻,一个灾星到来了,他就是奉了何进的命令入京勤王的并州牧董卓。他带兵来到洛阳的显阳苑,远远望到宫中起了大火,知道要发生变故,便统兵极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京城的西边,听说刘辩要回宫了,就率领大军与大臣们一起到洛阳城北的北芒坂(就是北邙山)下迎接刘辩。
少帝见到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上前与少帝叙话,少帝说起话来语无伦次,但是刘协这个孩子十分的乖巧,他可比他那个大了五岁的哥哥要处事沉稳,对董卓的问题对答如流。
董卓认为王爷比皇帝要贤德,况且皇家的规矩就是“太子立长不立贤”,如果把贤德的皇帝立为君主,那么自己的美名将要万古流芳。
但是董卓这个人的德行不好,立贤君明主其实都是在沽名钓誉啊。
所以董卓进京是东汉军阀混战的开始,真正能让三国开始分裂的人物,这个时候还真没有显现出来。
董卓进京之后,超正全力的诱惑让这个戎狄之人感受到了十分的心动,但是雄才大略之人,怎能复制一个懦弱的小皇帝,况且如果不再立一个小皇帝,那么岂不是让后人说自己是继承外戚专政的末端。
董卓开始筹划自己心中的那个小皇帝,其实董卓也有一个中国梦,不光董卓,就连前面的夏商周秦四王朝都有各一个中国梦。
只不过董卓的中国梦是比较狭隘的,因为他这个戎狄之人也想过一把皇帝瘾,但是又怕别人认为他是继续汉朝政治腐化的罪魁祸首,所以他选择了那个不满十岁的陈留王刘协。
回归原来的问题,三国的起点在什么地方?
其实史学界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法是189年黄巾军起义,灵帝驾崩;有的说法是196年曹操“挟天子以制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后人加进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董卓迫令汉献帝迁都长安,是三国的开始。
这几种观点应该说都很正确,但是为了保证不无遗漏的将三国的真正历史讲述给大家,我们就以上本书写到的189年灵帝驾崩开始写起,从灵帝驾崩开始,天下又回复到王莽乱政的时代了。
第一卷是从189年到曹操成功控制汉献帝的196年,讲述的是曹操的立志传,如果说189年开始是乱世的话,那么曹操真正的“假皇帝”生涯,就是从他四十二岁开始的。
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那场乱世的面貌已经被王朝史官涂改的不成样子,所以我还原事情的真相,如有不足之处,大家多谅解。
他的政变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对于被废为郡王的刘辩,又会怎么样安排呢?
请看下集:新陈代谢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