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资本主义帝国> 第24章 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上(1 / 1)

金雕纵队驻地,周泽普送走前来祝贺的人们,对等候多时的胡士昌道:“胡部长,有事不要藏着掖着,看你一脸神秘,可有什么好事禀报?”

胡士昌神秘兮兮地道:“司令员,我给你报喜来了。一喜是你取得了功名,二喜是我们铸炮成功了。”

“铸炮成功了?好,这真是双喜临门!”周泽溥起身,握住胡士昌的手,“走,叫上班子的成员,去看看我们的大炮!”

军工部门在兵器二部部长胡士昌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周泽溥的“扩军备战”口号,为金雕纵队生产出了12门佛郎机炮--后填装滑膛加农炮。这种火炮,炮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周泽溥将这种短管加农炮命名为26式加农炮。

26式加农炮分要塞炮、重型炮和和轻型加农炮三种。

要塞型26式加农炮重达1000斤,射程在六七里。主要用于当前的城防。

重型26式加农炮重600斤左右,装在车上或者船上。五六里的射程,用于攻城和火力压制。

轻型26式加农炮200斤左右,装在炮车上,由骡马牵引,为步兵连装备的武器。

弹丸有三种:实心弹、霰弹、开花弹。

赵老柱指着炮弹道:“司令员,这是我们能够制作的做好的炮弹了。你给我们的图纸上的那种带引信的炮弹,依据当前条件,还无法做出来。”

周泽普摆摆手,“你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不要妄自菲薄。军工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化学、冶金等很多部门的协作。要生产初带引信的炮弹,最快也要两年时间。”

老秀才道:“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的事业要稳步进行,步子迈的太大是要栽跟头的。胡部长不是还铸造出几门没良心炮吗?这炮听起来还有些意思。”

胡士昌道:“刚来的时候,兵器一部部长赵老柱给一份图纸,说是司令员设计的‘没良心炮’,我仔细看了一下,说到底,就是一种火药抛射筒,是一种重型臼炮。”

周泽溥看着这位大明兵器专家,笑道:“一旦没良心炮武装部队,我们的敌人要遭殃了,现在是不是可以试射一下给大家看看?”

见胡士昌点头,周泽溥大喜,吩咐警卫员召集金雕纵队的干部战士,迅速到操场集合,然后到训练场参观“没良心炮”演练。

训练场上,矗立着粗短的青铜臼炮。

马成能抚摸着炮身,惊奇地问道:“司令员,这炮怎么像个大号的木水桶?”

周泽溥笑道:“你说的很形象,这种炮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大仰角使用,射程较近,但威力惊人。”

马成能不信,但是随着胡士昌一声令下,还是和众人蹲在掩体内。随着一声巨响,大地也颤抖了一下!众人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

等硝烟散尽,官兵去三百米外查看,被做实验的猪和羊七窍流血,全被震死!

周泽溥看到马成能目光呆滞,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四,今天我请大家吃烤全羊,你就负责烧烤吧。”

马成能哇地一口,早上的包子和稀饭被喷了出来。

刘南金哈哈大笑:“小四你着急了些,你不能因为吃羊肉,就这么快的清理肠胃。”

众人一阵哄笑。

周泽溥道:“这炮响声如雷,就叫飞雷吧。”

随后对胡士昌道,“士昌,你是我们金雕纵队的功臣。有了26式加农炮和飞雷,我们的队伍将如虎添翼!”

周泽溥颁发炮兵战斗条令,下令建立了炮兵射击场,筹建炮兵连,从军官学校中抽调优秀学员担任班排长连长,选拔旷工中优秀分子入伍,由胡士昌手下的几名老兵担任教官,进行列阵、操炮、射击等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提高炮兵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周泽溥在军政学校成立了炮兵特训班,亲自编写一套技术战术教材和训练大纲,将胡士昌、徐老柱和炮兵、火箭兵干部们组织起来,讲授炮兵理论。这套教材被列为绝密A++级别。

天启六年七月初,早稻成熟,周泽普号令除了不能停工的企业外,其他部门的人员都参与到抢收工作中,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柳北县剿匪结束后,有近万亩良田被归到周泽普名下。主人变了,但耕种之人还是由原来的佃户。为了使农民们能够休养生息的时间,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周泽普和佃户们签署了减租减息的约定。这个时代,实物分成租一般要占到收成的一半,即所谓对半分。周泽普对农户重新议定了分成比例,三七分。这样每年每亩减少100多近的租子,相当于给了他们三个月的口粮。

农民们对周泽普非常感激,丰收之后纷纷踊跃缴粮。很快金灿灿的稻谷堆满新建的竹筋混凝土粮仓。

周泽普对参军入伍的战士家庭,采取了缴一返一的拥军政策。也就是说,军属或者烈属缴纳价值1两银子的公粮,周泽普将返给军属1两银子的购物券。购物券可以在大超市里面购买他们需要的油盐酱醋农具布匹,只要他们所能用到的,购物券都能买到。周泽普的购物券政策,一方面加大了公粮的收购力度,另外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增加了队伍的凝聚力。不久,金雕纵队的控制区,形成了参军热潮。

军校的培训已经初见成效,不少干部战士已经认识二百多字。文化教官周文文对取得的成绩很满意,虽然过了年她才十五岁。但在纵队学员眼里,已经是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现在,军政学校第一期学员正式毕业,第二期学员入学。周泽普亲自将签名的毕业证书颁发给每一名毕业生,并允许他们以弟子名义称自己为校长。

军政一期学员中军事成绩优秀者将继续深造,半年后他们将成为军校的教员,分担周泽普的部分教学任务,从而减轻周泽普的劳动强度。部分毕业生将去纵队中担任排长、连长。

针对石桥小学教师不足的情况,周泽溥从政治过硬的毕业生中,抽调出几位到小学校去担任教师,为金雕纵队培养出具有现代思想的后备人才。石桥小学采用二十世纪的教学模式,学制五年,开设《语文》《数学》《自然》《政治》四门课程。当然,儒家经典根据金雕纵队的政治需要,有选择的保留一部分,但是只是一种补充,不再列为考试内容。

对于热衷大明朝科举的学子,村公所将会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对于顽冥不化者,村公所将以不服管教的名义,将人交给学子的家长去教育。周泽溥的团队是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学校培养出不符合纵队利益的人。

老秀才对一位被劝退的学生家长道:“你家的孩子很聪明,人也听话,只是他想学的东西,我们实在教不了。”

家长虽然舍不得学校的免费教育,但是又想让孩子考秀才,只得将孩子办理了退学手续。“走,去你姥爷的村子的私塾,那里的先生听说也很出名。”

老秀才看着人走远,冷笑一声,对身边的一名负责治安的办事人员道。“记下这个吃里扒外的家庭,在合适的时候,让他们滚蛋。刚刚吃饱饭,就忘了大雪纷飞时候,我们是怎样救助他们的。就是养条狗,还知道报恩呢。”

大灾时候收留的孩子中,也出现了几名害群之马,老秀才很客气地请班头武三郎将他们领走管教,他们本来就是柳北县的子民嘛,由当地的衙门管教理所当然。至于衙门怎样管教自己的子民,那就不是老秀才考虑的事情了。

武三郎带人押着害群之马们走进了县大牢。昔日人满为患的县大牢,如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服刑。衙役们很多去为金雕纵队服务去了,只有几名留守人员。

武三郎将人关进牢房,对留守人员扔下几贯铜钱,“这些是那边退回的,你们好好管教一下。”

留守人员看着害群之马们,骂道:“好日子不过,非要吃牢饭。一群忘恩负义之辈,实在不可救药。我们会按照牢里的规矩办的,请武班头放心。”

老秀才将可培养的孩子送入军政学校少年班。在军校,他们将会接受军事教育,最终成为一名忠于金雕纵队的战士或者军官。

今后,金雕纵队将一如既往地收留流落在大明各地无家可归的孩子。纵队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有益于人民的人,忠于周泽普的战士。老秀才受周泽溥委托,亲自抓金雕纵队少年分队的工作,不定时地去周边州县收留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孩子,后来,很多无力养家的人,也把孩子送给金雕纵队少年分队收养,为金雕纵队输送了大批的后备军。为此老秀才乐善好施的名声传播开来,人送外号“何大善人”。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