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资本主义帝国> 第18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1 / 1)

周泽普回到纵队大营,见有几位老熟人在会客厅烤火,有陈思忠等人陪他们聊天。

见周泽普进来,柳北县衙的班头和衙役们纷纷起身,向周泽普问好。

“武三郎,众位兄弟,辛苦了。”周泽普和每人握手问好,“过节费和过节的年货还满意吧。纵队现在不太富裕,只能发你们多,希望大家理解。”

一个老衙役道:“周司令,你这么说是打我们的脸呐。我胡巴子在衙门口混了三十年,您给我们的年货比我三十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周泽普笑道:“胡老伯,你们虽然是衙门中人,可是一直为纵队工作,也算尽心尽力。我周泽普早已经把你们看做纵队的一员。纵队战士有的,你们一样也不会少。”

武三郎道:“周司令,我们一直等你,是有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我们已经酝酿很久了。正好趁春节,跟您说一下。”

陈思忠道:“三郎他们想春节后,到我们这里工作,不再去衙门了。”

周泽普看看众人,见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笑道:“大家都来纵队工作了,那许大人还不跟我急。你们直接过来,有些不妥。”

武三郎道:“周司令的意思是?”

“你们在金雕纵队备案,正式成为纵队的一员。但是你们依旧在衙门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为纵队服务。”周泽普道:“你们是在特殊战线上为纵队工作。”

得到周泽普的首肯,众人异常高兴。

周泽普道:“这样,晚上我请大家吃饭,交代一下任务和工作规程。然后请大家看一场联欢晚会。”

为了办好穿越来的第一次春晚,宣传纵队的政策,增加纵队的影响力。周泽溥在柳北县剿匪结束之后,就召开了工作会议,提出了办春节联欢晚会的设想,并提出了几项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法,得到了军地的一致赞成。

周泽溥委托翠莲和贾雨婷筹办这场晚会。

贾雨婷道:“周司令,我没有经验,能成吗?”

周泽普道:“凡是都有第一次,不要有畏难情绪。”

翠莲道:“周司令,要不你再给我们写几首歌吧。”

周泽溥将从笔记本电脑里面抄录的《希望的田野》《难忘今宵》的歌曲交给贾雨婷。曲子是一份简谱和一份转换的工尺谱。贾雨婷对简谱很好奇,但是却藏了一个小心思,没有在翠莲面前说什么。

“当地的民歌、我创作的歌曲、戏班子唱的几小段小戏,分别穿插组合,不就组成一台节目了吗?”周泽溥对二人鼓励道。

想了想,周泽溥又拿出一叠稿纸,从中抽出《卖拐》交给翠莲,“这个小品,你找人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在晚会上演出。”说吧摇摇头,“明年要招收一些有才华的宣传人才了,总不能我一人上了。”

两个女人没心没肺的齐声道:“谁让你多才多艺呢,能者多劳嘛。”

如周泽普所料,石桥第一次春晚办得空前的成功。大明人缺少娱乐,生活单一,石桥春晚犹如一块石头投入水潭,将他们的精神世界荡漾开来。

天启六年的春节,村公所安排放假半个月。干部群众除了需要值班的外,开始忙着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现在石桥村人提着鱼肉高点走亲戚,都会感受到各村各户人们艳羡的目光,这让干部群众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倍增。

有了好事,自然要跟亲戚们分享。在村民的邀请下,亲戚们便纷纷来到石桥村,在接受款待的同时,正式提出了来做工要求。

有待嫁女儿的亲戚则另有打算,因为是春节期间,石桥妇联安排了两场相亲会。此外,还有好多外村的姑娘也托老人找到熟人。

“她姨,我们家那闺女手可巧着呢,纺花织布样样都行。这是自家闺女,你要多用心才是。”

“行,她姨老表有一个小兄弟,在纵队担任班长。家里没有人了,现在住在纵队军营。每月收入养活一大家子不成问题。只是现在没有房子,要等一些时间。不过,姐姐你放心,房子是一定有的,而且是清一色的砖瓦房。”

“行,她姨,也不着急分房子。什么?纵队给分砖瓦房,我的天,你们真是有钱。”

虽然村公所安排了放假,人们可以休息度假,但是村公所那“节日期间,在岗人员发双倍薪水”的告示,却激发了人们的热情。

本来,按照周泽溥的意思,发双薪是为了给春节期间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人们的一种补偿,这在后世无可厚非。可是令周泽溥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春节当天外,很多工场上工率都在七成以上。没有上班的是因为家里来了亲戚,实在脱不开身。

想想,放假期间,加班发双薪,这样的好事不多。如果不去加班,那简直就是跟钱过不去。工作的热情如一场感冒,传染给村子每个成年人。

这不,准备在家睡几天懒觉的周泽溥同志,被老秀才等人请去参加“民乐园”新村的奠基仪式。

老秀才道:“泽普呀,现在砖瓦、石灰、石头、木料等建材都在存放在村南空地上,已经堆积如山。老少爷们对住新房的热情那是一个高呀。纷纷到我这里请求,把原先定好的正月十六开工的日子提前。”

周泽普道:“我还想偷懒几天呢,没有想到这半日闲也没有。”

老秀才笑道:“我们不能民众的热情泼冷水呀。”

在天启六年大年初六,周泽溥为新村建设铲了第一铲土,正式拉开了新村建设的序幕。

新村的样板民居已经按照周泽普设计的风格建好,每户是独立的小院,大致相当于北方的四合院。正房是一座二层小楼,楼前面是一个院子。小楼上下各三间,因为现在还没有生产出水泥,所有的楼板全部是三四寸后的木质楼板。院子东西两侧分别有小平房,院子一角建有厕所。这种小院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方农村,到处都是。但是对于十七世纪的农民来说,无异于天堂。村民来参观后,无不啧啧称赞

与新村的配套建设的还有小学校、村医院、超市和一个容乃千人的大礼堂。周泽溥参照笔记本上的设计,用木炭条绘制了大幅的效果图和设计图,并对参与建设的老工匠进行了合理化的指点。

但是于民众的热情不同,周泽溥此时的危机感却丝毫未减。纵队大营和石桥处于大明朝层层包围之中,没有战略纵深,没有可以防御的炮火,也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而当前,最行之有效的就是修建防御工事,在大营和石桥外围修建碉堡和暗堡。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没有炸药,要攻陷一座军事堡垒,付出的代价将无比高昂。而修建坚固的工事,就必须生产一种新型建材--水泥。周泽普在典礼后,迅速召集骨干人员开会,将水泥的相关资料交给老秀才与陈思忠等人传阅。

老秀才道:“如此看来,这水泥不但成本低廉,而且作用很大。”

周泽普道:“水泥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

陈思忠道:“那么我们建设工事,修建房屋不容易多了。”

周泽普道:“我们要尽快建设水泥厂,生产规模应该可以满足5年内的建设要求。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和城防,将因为水泥的应用而得到大幅度地改观。”

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中,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大明朝柳北县石桥村的人们,愉快地度过新年。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