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资本主义帝国> 第16章 安置灾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安置灾民(1 / 1)

按照和杨师爷的约定,周泽溥率领金雕纵队于黎明时分撤出县城,只留下陈思忠带领民兵继续在周家老宅前施粥,看护一些过于沉重现在不适合搬运的物资。

纵队将大部分粮食米油桌椅板凳猪羊狗兔锅碗瓢盆等物资和不动产,都留给衙门中接收的人。有财大家发,吃独食总惹人厌。金雕纵队主力已经将金银珠宝、古董字画、文书地契和武器带走。大车小车牛拉马驮,来回搬运数次。据后来朱诗蓝统计,这次缴获总计折合白银三十万两。

守候在城外的骑兵战士在朱炳坤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匪徒中除了少数有抵抗行为的被战士们抹了头之外,大部分人被猫戏老鼠般追逐一番后,捆了起来押送到采石场去搬石头了。金雕纵队大搞基础建设,各个工地也都很需要人呐。

天亮之后,惊魂未定的人们纷纷走上大街,发现县衙杨师爷和县里的官老爷们一个个面带笑容地带着衙役民壮忙活着搬运粮食和物资,搜捕犯人。接着,县衙的告示也贴出来了,大意是知县许大人力排众议,剿灭图谋造反的匪类;缴获的粮食均用于施粥救灾。希望那些还没有被缉拿归案的犯罪分子,放弃幻想,及时向许大人坦白罪行。许大人对认罪态度良好者,将既往不咎,云云。

现在,县仓库内,各类粮食、物资堆积如山;铜钱在县衙金库里已经溢出。这种场面只有在大明洪武爷那会儿才有。

卧房内,知县许大人将一支翡翠镯子戴在嫣红姑娘手臂上,看着美人,心满意足地哼着小曲,一脸得意。如今,粮食、银子、功劳、女人、房子都有了,许大人现在要在救灾一事上再作秀一把,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堪称完美了。

还有,三木之下,名单上大大小小的刁民都已经签字画押,认下了所有的罪行。只待上报府衙后,就可结案。用杨师爷在给府衙的公文中所写:“百姓欢欣鼓舞,如拨乌云见青天。”

与此同时,柳北城外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低矮昏暗的草房内,被吓昏的马黑三已经醒了过来,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农家铺满稻草的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床边站着他最心疼的小女儿盈盈和结发妻子张氏。

“我死了吗?”马黑三挣扎着起来。

“没有,爹,你活得好好的,你夜里被吓昏过去了。”盈盈已经盘起发髻,插上了簪子,不再是女孩的梳单长辫。

“是的,老爷,我们一家人都活着。县府拿人,家里的护院和男仆都被关进了大牢,东西大部分都充公了。周公子让人护送我们出城,来到这个小村子。并且给了我们一车粮食和生活用品,还有两千两银子。”张氏给马黑三披上棉衣。“我擅自做主把盈盈许给周公子,老爷,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马黑三摇摇头:“夫人,怎么能怪你呢?想当初,我们两口子年轻的时候,大雪天在毛竹林里,挖竹鼠,日子不必现在还艰难?我们不也是过来了吗?如今,家人都在,还有两千两银子,大富没有了,小康之家还是有的。”

“爹,周公子也是这么对我说的。”盈盈道,“爹,你不要太恨他。”

“傻孩子,你不懂,我恼他,但是我不恨他。自古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使没有周公子,我们也难逃一劫。”马黑三叹口气,“他许守谦赈灾没有钱,县里的富户们一个也跑不了,我们是赶上了。遇上周公子,我们还是幸运的;如果遇到贪婪之辈,我们现在恐怕在黄泉路上了。”

“这次倒霉的还有知县大人的副手,许某人恐怕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那人被罢官流放是板上钉钉的事。”

“酷吏自古如此,他许守谦此后将博得“能干”和“清廉”的美名!”

盈盈微笑道:“爹爹好见地。想那西汉酷吏张汤、大唐酷吏来俊臣,无不是和豪强作对,政绩突出、平步青云的‘能臣’”。

马黑三道:“周泽普此人我早有耳闻,一直犹犹豫豫没有去联络,否则哪会有今天的败局。从今天他的作为来看,此人心机很深,做事举重若轻,对敌人杀伐有度,将来定会出将入相,富比王侯。盈儿,你好福气。过些时候,你安排我见见这位后起之秀了,我们孟家的女婿。”

盈盈见爹爹如此豁达,颇为意外,可是怎么向那位只见了一面的夫君说呢?

周泽溥当时只是顺口答应张氏的哀求,收了马盈盈。可是战斗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去顾及儿女私情,再说家里还有一个刁蛮任性的小妻子诗蓝。不杀马黑三,主要是出于为自己的声望考虑,他可不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落个‘屠夫’的名声,实在不值得。日后传扬出去,还有谁肯来投奔自己。还有,对柳北县的匪类打三分,留一分,放六分,也是为了养寇自重。兔子都死了,狗的作用就没有了。话难听,理不糙。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来了,马盈盈来金雕纵队见自己,一副小妇人装扮,营中众将皆掩嘴而笑。此刻是黄泥抹在裤裆上,不是那啥——也是那啥了。金雕纵队草创之初,半推半就,认同诗蓝,一方面是喜欢这个小女子,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团结石桥民众,结成利益共同体。现在已经打开局面,再这么做就不合时宜了。

可怎么向诗蓝说呢?又怎么向盈盈解释呢?这个时代不像后世,即使结婚多年,离婚也是分分秒秒的事。在大明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应允了盈盈家人,就要对盈盈负责了。唉,头疼呀。

看来只有拖一天算一天了,实在不行,只好先送到姑姑那里,求姑姑想办法了。还有就是请翠莲给周旋一下了,她这个妇女主任也要解决司令员遇到的难题嘛。至于马盈盈的家人暂且晾一下,让时间冲淡彼此的尴尬,另外马黑三,待考察后,再作安排。

贾雨婷的家人现在已经脱离了乐户的户籍,暂时住在城中周家老宅,贾雨婷被安排到军中暂时从事医护工作。周泽溥并没有打听贾父因何获罪,凭直觉他感到贾家绝对不一般。就算是烧冷灶吧,将来的收益肯定会远远大于今天的投资。

周大善人的施粥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按照周泽溥的要求,陈思忠招了一千多人,陆续地送到了石桥村。

村公所在早已搭建的地窝子安置下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

为了有效的管理,拖家带口的人家都分给了一处单独的‘房屋’。村公所对每家都配置了锅碗瓢盆和简易的生活用具,分了柴米油盐。虽然不富裕,但是这样就完全可以过好这个冬天。这批人都有一技之长,经过村公所甄别登记后,已经被编入各生产部门中去。

家中小孩子则被直接安排入学。现在石桥小学实行全免费入学,上午和下午学校食堂有加餐,正午有一顿免费的正餐。周泽溥要求食堂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不断地翻花样。包子油条,饺子米饭,烧肉炸鱼,不但孩子们喜欢,就是偶尔去视察干部们也眼馋。不过他们可不敢揩油,因为对于腐败分子,周泽普从不手软。

妇女可以在家操持家务,也可以去纱厂和织布厂做工。现在石桥纱厂和纺织厂已经正式运转起来。纱厂有手摇纺车、脚踏纺车五十多台。尤其是脚踏纺车,有三锭,纺起棉花快多了。纱厂按劳计酬,听说有个快手,一天可以有六十个铜钱的收入,这一个月下来,差不多两贯。“等老娘我有了钱,就再也不用看那个死鬼丈夫的脸色了。”一位小妇人恨恨地想着,走进了纱厂的大门。

织布厂现在有脚踏提综的斜织机二十多台,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所生产的产品在满足石桥村民和金雕纵队需求外,将销往柳北县和武昌府。

救灾中收留无家可回的儿童二百多人,多为孤儿。这些孩子良莠不齐,有的混迹社会多年,有的来自家庭破败的良家。周泽普特意设置金雕纵队少年分队,以军事化的方式管理这些孩子。纵队聘请十名中年妇女作为生活老师,既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又起到母亲的作用。另一方面,周泽普安排军政学校优秀学员作为政治辅导员。

老秀才亲自给政治辅导员训话:“你们要让这些孩子记住,是周司令、是金雕纵队、是石桥人民救了他们,而不是明朝官府。他们长大后,要报效的是中华民族,要感激的是金雕纵队,要效忠的是周司令。”

“你们作为政治辅导员,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是为我们培养接班人,绝不允许出现偏差。你们和生活老师一起挑选出优秀的孩子到石桥小学重点培养,,对于害群之马,严加管教。屡教不改者,可以委托大明官府,他们比我们更有经验!”

单身妇女们的安置远比想象的那样更容易。这里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思想比中原要开明的多。有的性格开朗的女子,在城里就直接拿下了那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对此,陈思忠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是从光棍过来的,理解哦。回到村中后,直接分配到一所简易的新房“地窝子”。反正开春后,村公所要盖新房。新婚夫妻,每家领到村公所统一配发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于是,每当夜晚来临,在新村巡逻的战士们就可以听到那欢快且压抑的声音,搞的战士们面红耳赤。

其他的单身妇女则被集中安排去织布厂和纺纱厂。妇联会定期举办相亲会,相信不久都会有自己的家。

单身的青壮年们则被编入伐木组,参加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中去。春节过后,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石头和木材,得提前准备才行。经过半年的考察后,那些吃苦耐劳的伐木工将被挑选进金雕纵队,成为一名战士。

对于伐木工作,大家都很满意。每顿都有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每天还有50文的工钱,还有一顿小酒。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要知道,城里和各镇各村,每天都有人冻死饿死。咱有一把力气,村里好吃好喝地管着,撵我走?我跟你急!

采石场的最近又来了一批新人,他们是被金雕纵队俘虏的匪徒,也是大明柳北县县衙通缉的对象。只要他们走出采石场,县衙中的衙役就会逮住他们,送去柿树山铜矿劳动改造。这是县衙班头武三郎和金雕纵队的一次合作。武三郎每月会从金雕纵队那里领到二十贯铜钱的野外工作津贴,派驻在采石场的几名衙役每月五贯。毕竟金雕纵队是民间的武装,有些事情还是交给衙门比较好。

当然,衙役们也不单单协助金雕纵队防止匪徒们外逃,他们也会在金雕纵队的默许下,缉拿盗贼,把县里面同事送来的歹徒们送到柿树山采石场或者铜矿劳动教养。每送一个人过来,金雕纵队会支付三贯铜钱或者同样价值的物资。这也直接导致了柳北县地面甚至是周边的县区,犯罪率迅速下降,民风大大地好转。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