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赵老柱听说还要分地给他,佝偻的腰身一下子挺了起来。
柳水河蜿蜒流淌,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是柳北县到常德府的水上交通要道。石桥村寨墙北门外有村子的小码头。从这里,粮食、桐油、茶叶等物资被运往外地贩卖,食盐、瓷器等被运到石桥村。欧家原有的两艘一百料的小型沙船被金雕纵队充公,担负起全村和纵队的水上运输任务。船工水手们与其他村民一样,分到了粮食,有的小伙子还成了新家。
因为灌溉便利,大河两岸分布着大片稻田,眼看就到了晚稻收获的时候。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跟着工作组丈量土地,清除旧的痕迹,埋下新的界碑。
此刻,欧二叔正蹲在刚刚分到的农田里,捧着金黄的稻穗一阵哭,一阵笑。当年被欧大虎强行霸占的祖上留下的土地,终于在周主任的带领下,给夺回来了,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只是儿子明轩,当年为了抗争欧大虎的暴行而奋起反抗,不得不亡命在外,一直躲在大山里,还没有回来,怎不让当爹的无限忧伤。
陈三家今天四喜临门。一喜是混迹在乡间的无产者陈三终于当官了,用周主任的话讲是‘成了人民公仆’,陈家的祖坟终于冒青烟啦。二喜是周主任给陈家分了一处大宅子,那可是一处有花园、有金鱼池两进院子的府邸。三喜是他陈某人也是有老婆的人了。老婆那肥硕的胸脯、那大大的屁股,怎么看都是一块好田,陈某人将从此告别五姑娘,专心做好老水牛,努力耕耘,争取明年造出一个小陈三,为陈家续上香火。四喜是他陈家分了四十亩上等的水田,失地佃户老陈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这让陈家大叔大婶一天都在咧嘴笑。
有房、有地、有钱、有老婆,他陈三现在也是大明朝“四有新人”了。
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边摸着沉甸甸稻穗,闻着稻穗的清香,享受着分田带来的欢乐,一边劝告者自家男人,“娃他爹,以后紧跟着周主任,多表现,争取你也熬上一官半职,你看看人家陈三,混得人模狗样的。再不行,加入金雕纵队也好,听说还有制服穿,你跟我回我娘家村子,也体面不是。”
男人唯唯诺诺,听着妇人的唠叨,笑着道;“孩他娘,听周主任讲,近期将在柳水河上修建一座大坝。我一定好好的表现一下,争取拿个劳动模范啥的。”
妇人满意地看着男人,“晚上不用去灶房睡了,回屋吧。”
男人看看自己的小身板,“老婆,今天我暂时还是不回屋了吧。”
妇女大怒,上前扭住男人的耳朵:“反了你,还敢跟老娘犟嘴了?今天晚上给老娘我交足了公粮才能睡。”
就这样,由分田带来的田间小喜剧一直在不停地上演,绝无重复,原汁原味.
分田工作结束后,按照周泽溥的指示,石桥村将借助集体的力量,实行大农业计划。改变千百年来,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模式。
其中,石桥村有两千多亩农田被单列出来,作为大农业示范基地之一,由村公所安排统一耕种。小冰河时着期,气候不稳,旱涝频繁,尤其是北方,连年干旱,粮食颗粒无收。当前,粮食生产已经关系到国运兴衰。为了保持有一个稳定的粮食生产,将用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集中灌溉排涝,集中施肥除草,统一田间管理,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增加粮食产量。
没有化学工业的时候,肥料主要是农家肥,来源之一就是饲养场。
十七世纪要进行大农业生产,就要有大量的畜力。现在饲养场集中养殖了三十多头耕牛驴骡,由欧二叔带着村里的老把式负责管理。耕牛驴骡们既要去耕田、拉磨、拉车,还要为集体提供优质肥料,同时担任着幼畜的繁殖任务。直到二十一世纪,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牛马驴骡们依旧默默地为人们工作。
饲养场外还有一处独立院子,饲养着十多匹战马。管理员朱炳昆是诗蓝一个近房的族叔,原来是大明军中一名骑兵小旗,因为军中欠饷太久,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逃出军营。听说侄女诗蓝成了周府的太太,便携家带口投奔而来。周泽溥见到朱炳昆后,一番询问探视,发觉此人确实是个人才。自己的金雕纵队正缺少骑兵教官,朱炳昆来得恰到好处。于是将饲养场中军马拉出来,单独成立军马场,朱炳昆就成了军马场的首任场长和骑兵教官。
周泽溥挑选了十多名出身养马户的金雕纵队战士建立了骑兵班。在另外一个时空,清末捻军主力就是由养马户组成,高楼寨之战,捻军全歼清朝精锐的蒙古骑兵。熟知中国军史的周泽溥,一开始就对马户弟子有了好感。军马是有灵性的动物,所以周泽普要求骑兵班战士们在平时跟随朱场长铡草、喂马、打扫卫生,培养人与马的感情。毕竟马的智商相当于5岁的小孩,每批马都是有个性的。
到了傍晚,劳作归来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主任骑着一匹大青马带着十几名骑兵班战士在乡村道路上从马驰骋,雪亮的马到闪着寒光。
有时候,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也会到村后荒草滩去看周主任的骑兵队的骑射对抗演练。看着周主任在飞驰的大青马上用马刀抹断稻草人的头,一个个都惊叫起来。骑兵对付步兵时的动作与其说是劈砍,倒不如说是“抽”的。如果是刀刃向前的话,也是用“抹”的。
大农业计划还包括畜牧养殖业。石桥村周边那些一望无垠不宜开垦的荒山坡地,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建立了石桥村牧场,养殖一些耐粗饲的山羊和绵羊。
这年头,人们普遍缺少蛋白质和脂肪,很多孩子都十多岁了还很羸弱。营养不足还造成这个年代很多人有夜盲症。预防夜盲症并不难,多吃一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鸡蛋、动物肝脏等就可以了。有了羊,就可以为人们提供羊肉、羊奶和奶制品等。随着三十多对新家庭的成立,明年的婴儿潮到来的时候,妈妈们就不用为奶水不足而发愁了。
当我们的周主任在地头休息时候,和干部群众谈起建立牧场话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有几个新婚的妇女自告奋勇,当起羊倌,她们从婶子大娘那里看到过婴儿嗷嗷待哺的样子的,所以感触更深。“周主任,从明天开始吧。我们一定会做好的。”
周泽溥叫过刘大壮媳妇,“小梅,你来负责建设牧场,要保证牧场明年三四月前,能够产出第一桶羊奶。我会责成村公所给你们提供充足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随后对大家大声道:“兄弟姐妹们,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建设好牧场,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肉食供应,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充足的奶源。这样孩子就不会再营养不良,就会更聪明,更健康。大家对建立好牧场,有没有信心呀?”
“有!”“有”人们热情地答道。
在牧场建立的同时,村公所还按照周泽普的要求,创办了养鸡场。养鸡有投资少、风险低、利润高的特点,这是周泽普从以前cctv7农业军事节目中得到的启示。农村有大量的秸秆和动物粪便,堆放在各处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很不美观。利用动物粪便和秸秆来养殖蚯蚓,不但可以为鸡提供优质、价廉的蛋白饲料,而且是较有效的增值手段和最环保的措施,同时为农田提供大量的有机肥。
随着一个个计划的落实,石桥村的变化也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今非昔比。
石桥小学校长兼村公所文书和总账房老秀才每天都要去村里各处走走看看,对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触至深。
男人们忙着手头的事,脸上带走满足;妇女们不再为家里没有粮而发愁,笑声多了起来;小孩子们都被送到了石桥小学去读书,书声琅琅;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吃饱喝足后,在墙根晒太阳。一切是那么安定祥和,这一切都是周主任到来后才出现的,全体村民要感谢领路人周主任。
老秀才更加坚定了他那从龙之心,积极地为周泽溥出谋划策。陈三、马小四、翠莲、刘铁匠等‘翻身奴隶把歌唱’,身体力行,热情洋溢的完成周泽溥的各项指令,带领广大村民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一句话石桥村“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