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和穿着一身大红绣花的骑装,专心致致拿着特制的小弓箭对着箭靶练习。珊瑚与琉璃带着众人场外看着。几乎所有的人脸上的神情都与场上射箭的阿和一样严肃。终于弦上的箭射了出去,那一瞬间琉璃、珊瑚的呼吸都停了下来。
突然以琉璃等人为首的宫女们都发出了压抑的惊呼。
“啊,中了!”
“中了!”“十发十中!”
“公主真厉害!”
“伤”好了之后,阿和明显感觉到建武帝对她更为严厉了些,比如原来下午只需“补习”的,但是现在多了骑射一课。对此阿和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也不觉得辛苦,只因循序渐进、习惯成自然。甚至再这样紧凑的时间表中,阿和还挤出时间到皇家藏书阁看各种宗卷。
至于那件看似与朝堂后宫无关的“箭脱靶”事件的结果是:罪魁祸首冯东在司仪府服役三年;“养不教,父子过”其父冯启华被勒令回家反省自身,至于什么时候反省完,传旨的太监双手一摊表示不知道。
除此之外,建武帝下旨责问宴会的主人失职失察:事件起于少年们的戏闹,但是作为宴会东道主却不加劝阻;事件发生后,恐吓公主,企图包庇罪魁祸首。然后宋夫人身上的诰命就没有了,宋诚挚也受到牵连。在西祁,大学士原来只是五品,宋诚挚原是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一职,后来建武帝见他在学问上确实有所心得又让他兼任翰林院的大学士。建武帝膝下无子,原本为皇子宗室设立的上书房没用上,后来让三位公主及宗室大臣之儿女用了,宋诚挚为夫子,相当于太傅,但又不是太傅,建武帝见此,干脆不管他什么职位了,直接让他成为了西祁历史上唯一一位从一品的大学士。但还是经此一事,建武帝就把这个从一品给去掉了,该是怎样的品级就怎样的,毕竟朝中像他这样兼任的又不是没有,别人怎么算,他就怎么算吧。
对于这结果,冯家马上就感激流涕,冯启华甚至马上关门谢客表示重读圣贤书,做一位合格的父亲。至于宋家,当天宣旨的太监走后,宋夫人当即摔了她平时最喜欢的一套青瓷的茶具。就连宋诚挚难忍心痛,留下了两行泪水。
这次的事情实际上对宋家的打击才是最大的,宋家自诩书香世家,一向重视声誉,这一次宋诚挚却被皇帝责问,教妻教子无道,清流之名就此毁于一旦。
明眼人都看出在这件事件中,冯家的处罚倒是轻的,而“无辜受牵连”的宋家才是首当其冲。两者对比,要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缘由,鬼都不信。于是在明面上的装聋作哑,私底下的顺藤摸瓜,终于搞清了是什么回事。原来是虽然射箭的是冯启华的儿子冯东,但是让场面闹起来的却是宋诚挚的大儿子宋书文。后来又听说自家在场的夫人说了当时宋夫人想要糊弄三公主的事情。众人才恍然大悟,这也就难怪建武帝的迁怒了。
幸好,当时三公主有女官护住了,不然的话,受罪就多了。然后大家又想到如果当日伤的真是三公主的话,那么……先到这里的都深深的打了个冷颤,恐怕事情不能善了了,说不定建武帝大怒,就牵连到自己身上来了。
于是莫名其妙的建武帝处理了一个清流领袖,朝堂之上竟然鸦雀无声。建武帝见此,嘴角上翘了几分,一脸的冰渣终于化开了些许。
如果说,众人对于宋家在这次事件中“反客为主”成为了背黑锅的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那么魏千岚对此事就是目瞪口呆了。
她穿着淡青色的便装,头发也只是用一支碧玉簪挽了起来,显得清纯有雅致。只是这时她却是修眉紧锁,粉嫩的嘴唇紧紧地抿着。魏千岚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受影响最大的是宋家。宋家之所以能够站在清流的前端就是因为有足够的权势和声望。现在建武帝的做法无疑已经把这两者去掉了一半,现在宋诚挚还能不能压着清流中人都说不定。别说读书人清高不慕名利,实际上有机会更进一步,这些人动起手来才是最狠的。
魏千岚这样想着,眉心的褶子更深了,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备受建武帝宠信,担任上书房首席先生的宋诚挚为什么都落到这样的处境中,还是说这是建武帝的考验?然而,在魏千岚看来她这个父皇可不是会这样的人。杀戮果断、当机立断,这两词就像是为建武帝量身定做的一样。
在旁边伺候着的水蓝、湖绿在旁边看着魏千岚苦思冥想的样子,倒是有点心焦,但是又不敢轻易出声,担心会打扰的主子的沉思。
或许自己应当拉拢一下司仪府,在一片迷茫中,魏千岚这样想到,只是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说司仪府本身是一块硬骨头,被建武帝察觉到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且不说各方对于这件事的反应,阿和觉得现在自己要考虑一下杀人灭口事情。看着面前这个带着浅浅笑意,剑眉朗目的俊逸少年,阿和心中有种淡淡的忧伤。这个曾有一面之缘的小公子她还是记得的,当初就是他认出了自己。虽然他在想要力挽狂澜的时候,被魏千岚截了胡,最终不得不泯然众人矣的那个小美人。只是现在的话,阿和看着手上沾满墨汁的笔,还有椅子上基本成型的小乌龟,又看看正在笑着看自己的小少年。要是拿不定主意,两人好像还有点恩怨呢,那个胖子好像是这位的谁来着,果然还是杀人口吧。
说起这件事件,完全是因为今早上建武帝连赢了阿和十三盘棋子,都是片甲不留的。这让阿和烦恼的很,指着建武帝说,以大欺小,非君子所为。结果建武帝又毫不留情的吃了阿和一个子儿。然后才有了这一幕,阿和在装着殿中午睡,建武帝不在的时候,偷偷的在建武帝的宝座画上一只可爱无比的小乌龟。唯一的意外是没想到穆锦临会在这里,然后就被抓到正着。
穆锦临是跟着穆国公进宫的觐见皇帝的,只是没有想到,陛下还没有见到,就见到了正想要做坏事的阿和。看着雪肌玉颜,站在那里仿佛明珠生晕的小姑娘,心中也是颇为意外。想到父亲所言,三公主时常跟在陛下身边,有陛下教导心下倒是有了计较。
好吧,这个时候他也尴尬的很。事出突然,建武帝有事优先处理,让自己在此等候。只是没想到没等来皇帝,却等来了兴致勃勃正在使坏的小姑娘。他不是故意藏起来的,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如此的“目中无人”,愣是没有看见自己坐在这里。
“穆国公府锦临见过三公主。”穆锦临拱手行礼。
阿和终于从挣扎中回过神来,小心的把笔放回案几上,淡淡地说了一声“起来吧。”然后又向殿中垂首立着,把自己当做透明人的宫人们说道,“把这里收拾干净吧。”一直装柱子的福田马上就让人过来收拾了,主要是皇帝的宝座。
使坏让人发现了就是件没意思的事情了。阿和已从兴致勃勃到意兴阑珊。
穆锦临对于眼前这一幕面上波澜不惊,也是一副“我什么也不曾见到”的样子。问题是阿和也是一副“我什么也不曾做”的样子,丝毫没有被抓包的慌乱。这倒是让穆锦临觉得十分有意思,这是有恃无恐还是天真无邪呀,想来还是前者多一点。
殿中除了太监宫女小心擦拭的声音,一片寂静。阿和问道,“你是穆国公的嫡长子,穆锦临?”
穆锦临侧身回答,“回殿下,在下正是穆锦临。”
“哦。”阿和无所谓的应了一声,就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了。等到宫人们都退下了的时候,一位穿着翠绿色宫装,带着笑容的宫女走到了阿和身边,“公主,该出发了,不然恐怕得让先生等了。”
阿和闻言,半句话也没有多说,站起来,就跟着那位宫女走了。当然那位从衣饰看来品级不小的公公也跟着出去。
两人的再次见面,就是这样结束了。而穆锦临确信三公主就是一位被皇帝宠的有点过了的小孩。至于阿和对穆锦临的印象,哦,穆国公的儿子和穆国公长的一点都不像。
至于穆锦临出现在自省殿的原因,阿和大概猜到几分。不在京城长大的孩子,建武帝想要看看他有的资质如何。阿和也在观望,此人到底有没有几分能耐。虽然卫王家的小豆丁,魏无极说这是个不错的人,但是阿和却对这个评价有所保留。魏无极就是个馋猫,一条小鱼干给他就是个好人了。
出宫的时候,穆国公问道,“你见到三公主了?”
穆锦临点头,然后想了想才说道,“传言不虚。”穆锦临说的是关于建武帝非常重视这位公主的传言,由阿和在殿中的表现看来,确实名符其实,只是现在却没几人相信而已。
穆建文对于儿子这个回答不置一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只是看着儿子脸上微微上翘的笑容,就明白了这个儿子想说的不止于此。这里人多口杂不是个适合谈事的地方。
晚上穆锦临躺在床上回忆今日的所见所闻的时候,在回忆中描绘三公主的样子的时候才发现阿和是个漂亮的小姑娘,脸颊莹润,凤目清澈有神宛如深水中的宝石,五官精致如此,可见日后的会是怎样的出彩。穆锦临抿了抿唇,两次见面,但是他对三公主的印象却只在外在,第一次只觉得这小姑娘尊贵非常,矜娇无比。今日见面也只是觉得印证了当初的猜想,三公主果然非同凡响,整个人都会发光一样。
姿容华美,风华已具,气质初成。如同明珠正要拂去身上的灰尘,璞玉正在露出自己的光华。
迷糊之间,穆锦临觉得自己又像知道了些什么但是细细回想的时候由不得其道。等到夜月中空的时候,他抱着这种迷惑不已的心情沉入了梦乡。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