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对于三公主的生辰的规格和嫡皇子也就是相当于太子相同并没有什么大反应,就连贤妃和二公主对于此事的反应都不大,贤妃甚至还笑着说道,“三公主是陛下唯一的嫡女,大办一下也是应当的。”
朝堂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建武帝如此抬举嫡出的三公主其实并不是有很大的坚持。因为毕竟是个公主,这是怎样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之所以在朝堂之上如此反应不过是众大臣对掌权者的试探而已。既然结果有了,众人自然也不会在这里死磕了,对于建武帝的“玩笑”,只能说做人不能太天真。或许,对于这件事真正持反对态度的就剩下赵文康的礼部了,但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哪怕是赵文康也只能一边憋屈着不停谏言“不和礼制”,一边好好地操办这个违制的生辰宴。所以说,大家都是颇有个性的人。礼部这种态度大概就是“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皇帝的金口玉言”。
******
宫外,作为小公主的母族的忠信侯府看到三公主如此的受宠倒是也没有多大的喜悦。忠信侯,夏皇后的父亲,夏伯彦此时正在神色凝重的和一母同胞的弟弟夏仲严说这话。
“大哥,玉琪传出话说,她现在的处境艰难得很,陛下根本就没有要召她的意思。”二老爷夏仲严神色担忧的说,“你说陛下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压着玉琪,有抬举三公主。”
忠信侯脸上带着一丝疲倦,自皇后去后,忠信侯的处境也不是很好,各方面的事情都让他有点应接不暇了。听闻二老爷的话,只是淡淡的说道,“什么意思?陛下这是不待见我们了呀。”忠信侯府借皇后的手把夏玉琪送进宫现在看来并不是什么好招数。原来只想着有皇后和一位公主的关系可以近水楼台,不仅是玉琪的分位还有和建武帝也能借着三公主更为亲近一点。而且这样的话,好好操作,玉琪还能得到个好名声。只是没有想到,这招竟适得其反,引起建武帝的反感,最终造成玉琪空有分位,恩宠全无。重要的是皇帝明显不想这位受宠的小公主和忠信侯府有联系。
忠信侯府祖上在中宗时期因军功封侯,但是此后族中弟子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干,到了一直到先帝时期现在的忠信侯夏伯彦,忠信侯府才慢慢的复起,直到出了位皇后,权势达到顶峰。只是没有想到,夏皇后红颜薄命,一下子忠信侯府又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并非建武帝的心腹之臣;在勋贵圈中,地位也是不上不下的。后来送进宫的夏昭容现在宛如一步废琪,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连接建武帝和忠信侯府的关系的纽带作用。
忠信侯夏伯彦站起来,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好一会才说道,“传话给玉琪,让她先稳住,现在三公主既然在后宫活动,想办法和她亲近亲近,毕竟是三公主的亲小姨,想必陛下也不能多说些什么。”既然在陛下那里没有突破口,那就只能在三公主身上入手了。而且毕竟皇后是因为生三公主而亡的不是吗?
二老爷夏仲严想了一下发现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他虽然只是个从六品光禄寺主簿不用上朝,但是也听说过这位皇帝的手段:意志坚定,城府极深。现在看来大概自己的女儿是不了他的眼了。
“唉,那就听大哥的吧。只怕玉琪靠不近三公主身边。”
“那就得看玉琪的手段了,侯府现在不能有动作,否则···”夏伯彦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夏仲严也懂了,现在伸手,恐怕就得面临着被剁手的风险。
***
不管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三公主是的生辰还是到来了。这天宫中歌舞升平,热闹非凡。朝臣那边三三两两喝酒欢笑,女眷处也是珠光宝气,云鬓倩影,三五成群的聊天说笑。
贤妃一身淡紫色宫装,衣袖裙摆处绣着精致花纹,虽不是绝美的容颜,然而她气质高华,动作如行云流水,优雅至极,因此在一众美人中也依然引人瞩目的很。那些贵夫人见此也不由得感叹,如此气度,也能难怪贤妃娘娘能够盛宠不衰了。又见她身边以这一位漂亮的小姑娘,马上就明白了,这位大概就是贤妃的女儿二公主了。因为是宫中众人的打量也不敢太放肆,只能是在行礼的时候悄悄的看上一眼罢了。只觉得这位二公主小小年纪,五官精致,又是一个美人坯子,重要是她的笑容甜美,暖暖的,真是讨喜之极。
在贤妃之后,人们也终于见到了皇后死后马上就抬进宫中,说是代替姐姐照顾女儿的夏昭容。这位夏昭容容貌倒是十分娇美,别具风韵,她一身月白色的宫裙,上面是点点红梅,轻轻一动,便宛如月中嫦娥。只是她的下巴微抬,清冷平静的神色就冲淡了容貌的娇弱,多了一份清高端庄。这样的女子真真是极为吸引人的。难怪忠信侯府要趁着皇后的热孝把她送进宫来了,在等一年可不是误了花期。一时间,众人心中感慨万千。
正在这时一声通报打断了人们的脑补。“德妃娘娘、大公主到。”
在场的女眷都大为吃惊,被建武帝迁到西山行宫的德妃和大公主竟然也回宫了。大家不由自主的朝贤妃那里看去,只见贤妃的笑容依然是春风般柔和,似乎没有意外的样子。实际上贤妃也是昨天傍晚才知道德妃要回宫,幸好只是参加生辰宴而已,完了就得马上回到行宫了。只是经此一事,贤妃也知道,只要有将军府在,德妃和大公主就不会有被建武帝真正遗忘的一天。想到这里,她不由得低垂着眼皮,掩住眼中不甘。
如果说,前面的贤妃和夏昭容是明月与娇花,那么这位德妃娘娘就是一朵肆意张扬的牡丹。只见她穿着鹅黄色的宫裙,只是裙摆出大朵大朵的金线勾勒的芍药在她行走间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德妃容貌本身明艳,这样的服饰与她的容颜相映成辉。而且不仅是德妃这样张扬,就连她身边的大公主也一样,酷似德妃的容貌,穿着一身红色的宫装,一宛如一团烈火,明艳的刺目。
后宫众人皆知德妃一向是嚣张惯了的,只是没有想到,她现在都相当于被打进冷宫了,也依然这样张扬。德妃当然不管她们,她现在也是想通了,只要将军府还在,自己和大公主就能一直这样富贵荣华。反正她们母女再怎样也入不了建武帝的眼了,还不如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活得自在一些。
所以面对众人的或明或暗的视线,德妃就当看不见一样,拉着大公主往自己的位子走去,一坐下就把母亲召到跟前说话,其他的什么也不管了。
虽然有了德妃这个小插曲,但是并不妨碍宴会的进程,很快就到了抓周环节。一直只在传说中的三公主终于在众人望眼欲穿的时候出来了。看她的五官倒是精致的很,跟年画上的娃娃一样,很是可爱,不过小孩子都差不了很多。如果说她有什么特别的大概长着一双与建武帝一样的凤眼,只是这位公主还小,眼神干净清澈。此外,这位三公主身上穿的衣裳也是十分吸引众人的眼球的,造工精致,只是衣料竟是五颜六色的,看起来像是一块布一块布拼起来的一样,上面由金线绣成凤凰的图案,独特而之极。有的夫人对此很是不解,于是知情的夫人马上低声的说道,“听说是百家衣。”闻言,大家看这位嫡出公主的眼光马上就不一样了。百家衣,百家福,小儿长寿安康到百岁。既然是穿在三公主身上,衣料来源必定不会小。现在京城人家哪怕疼爱孩子,又有哪一家还会为孩子求百家衣呢。现在看来,三公主的受重视程度比传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德妃见到这件百家衣,脸色微变,她的母亲颜氏拍了拍她的手。德妃眼圈微红,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伸手搂了搂自己的女儿。其实自己倒是没什么,只是苦了女儿而已。至于大公主,她只是撇了撇嘴,觉得自己这位妹妹这件衣服十分的怪异,哪怕父皇宠着,都没有漂亮衣服穿。想到这里,她突然觉得父皇的喜欢也不是那么好了,三妹妹真真可怜。
至于其他人,建武帝都用太子的规格为这位公主办周岁宴了,一件百家衣有什么好出奇的,太正常了有没有。还有一些人比较奇葩,比如清仪郡王,他则是一直都对三公主百家衣上的那一块小小的一般人还不会注意到的屎黄色的小布料夸了又夸。让坐在他后面的郡王世子脸红耳赤的,恨不得一手遮面,有这样的爹太丢人了。一旁清仪郡王妃依然端庄秀丽,仿佛坐在她旁边的不是她丈夫一样。
这下,京城内稍有点脸面的人家都知道了,清仪郡王府为三公主的百家衣贡献了一块屎黄色的小布块。只是他们看那个外表风流倜傥的谦和少年的眼神却突然充满了同情。有个审美奇葩的爹,世子也是辛苦啦。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