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耿哲是不是有问题?”李大奎一拍椅子,身子向前一挺,而后站起来,一脸难以置信,说道:“输了多伤运气啊,选一星题,就可以全对过关了,给后面开了个好头啊。再说了,规则里不是说,全对的话,就可以直接晋级淘汰赛么?”
李大奎看向郑燕,而郑燕也不解地望向耿哲。
这时,在边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溪涧突然说话:“有些人就是这样,不喜欢稳定,不喜欢一成不变,不喜欢单调,他们喜欢给自己制造风险,喜欢挑战,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溪涧在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读到过这样的人物形象,此时一直凝视着耿哲,似乎想看透这个男子双眼中隐藏的秘密。
“五星题,好吧。”女主持说完,眨了眨眼睛,也看向耿哲,他读不懂这个男子的这一步棋,不知道他所欲为何。
全场安静,犹如深夜的街市,一点细小的声响,都能被无限放大。
主持人深吸一口气,自己都有些紧张起来:“请听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存在兄弟皆为文学家的情况,请举出5例以上。”
这道题说完,大家先是议论几句,接着沉默不语,没人想错过耿哲答题的精彩时刻。大家心里默默盘算着,曹丕、曹植,苏轼、苏辙,其它的,似乎想不起来了。周树人(鲁迅)和周作人,可这也不算古代的呀。
这道题耿哲终于没有秒答。事实上,李大奎也希望耿哲能够多思考一会儿,那样答出正确答案的几率会高很出多。
然而,李大奎自甘情愿地想时,只过了不到五秒。
“曹丕、曹植;苏轼、苏辙;陆机、陆云;张载、张协、张亢;白居易、白行简;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段克己、段成己……”
“可以了,可以了。说五个就好。”主持人赶忙道。
耿哲停住不说,全场都屏息等待着主持人接下来的回应,而知道答案的教授们,已经在第一排议论起来了。
“正确。”主持人说道,说完,他自己也深深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她也是比赛的选手一般,仿佛她也终于摆脱开了耿哲强大的气场。
掌声,胜过以往每一场比赛,如山崩,如浪涌,如狂风,如雷鸣,经久不停。而坐在第一排的教授,先站起来一位开始鼓掌,接着,又站起来一位,又站起来一位……
耿哲轻轻微笑,走过去和罗成握了一下手。罗成的手有些冰凉,他接着给台下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平凡的剧本;然而有些人,却注定会演绎传奇的剧本。
那种剧本属于各种不平凡的人,天才、牛人、奇人……
如若演不了这样的剧本,但能看到这样的剧本,岂不也是很幸福的事?每个观众都觉得自己没有白来,都觉得自己看到了。在他们眼里,耿哲就是这样的奇人。
雷鸣也震惊不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耿哲的反应速度,答题准备率让他异常惊讶。他的那支凌美笔,不知为何,突然从挂着的衣兜上,掉了下去,声响细小,淹没在掌声和呼喊里。
尤其令他绝望的是,耿哲那散漫自如无所谓的态度。
仿佛他不是来参加比赛,而是来逛庙会。
仿佛他没有用力,随随便便,就把对手击败了。有一种实力叫作强大,而还有一种实力叫作恐怖。
底下的教授嘉宾们也开始议论纷纷,都拿二十郎当岁时候的自己,和这个耿哲比较起来,如果对面不是罗成,而是自己,会怎样?比较着,比较着,也感到些许自卑。
有一种服气叫作口头服气,有一种服气叫作心里服气。罗成虽然不甘,但心服口服。
罗成也不是一般人,马列读书社被他办得风生水起,成为校园内最风光的社团。只不过,狂傲,是每个自视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通病,罗成也不例外。
直到有一天,他们遇到更厉害的人。
雷鸣直接走出会堂。
“嘿,雷鸣,不是说晚上去看电影嘛,《少林寺》嘿……”他的一个伙伴喊道。
“不去了,回去把之前做的笔记再看一边。”雷鸣说完,不再停步。走出会堂,他不自觉地感觉到:今日天气,怎么比以往更冷几分。
比赛结束了,这是循环赛第一轮最后一场,耿哲以全胜的战绩给第一轮比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接下来,小组赛第二轮、第三轮之后,就会出现淘汰赛名单。
而耿哲,由于比赛答题全部正确,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被他完成,他不再需第二第三轮的小组赛,可直接晋级下一轮。
这个条目写在《古典文化知识竞赛细则》里,第十八条,然而,这比赛有史以来,还从未被触发过。
直到耿哲出现,他是第一个摘到星辰的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