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烈王四年(己酉年,公元前372年)
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了七十三个村镇。
魏国在北蔺击败了赵国军队。
周烈王五年(庚戌年,前371年)
魏国攻打楚国,夺取了鲁阳。
韩国严遂杀死国君韩哀侯,国中贵族拥立哀侯的儿子,就是韩懿侯。当初,韩哀侯曾经任命韩为国相却宠爱严遂,两人互相仇恨至深。严遂派人在朝廷行刺韩,韩逃到韩哀侯的身边,韩哀侯抱住他,刺客刺杀韩,连带韩哀侯也被刺死。
魏国魏武侯去世,他没有立下继承人,他的儿子魏罃与公中缓争夺国君位置,国内大乱。
周烈王六年(辛亥年,公元前370年)
齐威王朝拜周烈王。当时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各诸侯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威王仍来朝拜,因此天下人愈发称赞齐威王的贤德。
赵国攻打齐国,直至鄄地。
魏国在怀地击败赵国军队。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以后,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衣足食,官府无事可做,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是我派人前去阿地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他们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了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了,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楚国的楚肃王去世,他没有儿子,弟弟良夫即位,就是楚宣王。
宋国的宋辟公去世,他的儿子宋剔成即位,史称宋剔成君。
周烈王七年(壬子年,公元前369年)
出现日食。
周烈王去世,他的弟弟姬扁即位,就是周显王。
魏国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地方交战,大败了魏军,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赵成侯说:“杀掉魏惠王,立公中缓为魏国的国君,然后割地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是有利的作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了魏国国君,是强暴;割地然后才退兵,是贪婪。不如让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军队乘夜离去。赵成侯也只好退兵归国。魏罃于是杀死了公中缓即位,就是魏惠王。
周显王元年(癸丑年,公元前368年)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周显王三年(乙卯年、公元前366年)
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盟。
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国军队。
周显王四年(丙辰年,公元前365年)
魏国攻打宋国。
周显王五年(丁巳年,公元前364年)
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显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周显王七年(己未年,公元前362年)
魏国在浍地击败了韩国和赵国的军队。
秦国、魏国在少梁发生激战,魏国军队大败而逃,魏军统帅公叔痤被俘。
卫国的卫声公去世,他儿子卫速即位,就是卫成侯。
燕国的燕桓公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燕文公。
秦国的秦献公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秦孝公。秦孝公已经二十一岁。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予以鄙视,不准它参加中原各诸侯国家的会议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
周显王八年(庚申年,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了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赐与方伯的重任,各诸侯国家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光大宏伟。只是后来的历代国君,如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了国内动乱不息,才无力顾及到外面的事务。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君开创的河西领土,这是无比的耻辱!到献公即位时候,平定安抚了边境,把都城迁移到了栎阳,又亲自前往治理,准备向东面征讨,收复穆公时候的旧地,重修穆公时候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辈的未竟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起来,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了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的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的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了。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了,国家大事如何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不打算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以后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这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了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秦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周显王十年(壬戌年,公元前359年)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的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日章程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的习惯,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而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程之外开创大业的事情。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别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的要职。于是制定了变法的法令。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的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的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该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法令已经详细制订出来但是尚未公布,公孙鞅却害怕百姓们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了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的法令。
新法令颁布了一年以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人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地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了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新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了。
韩国的韩懿侯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韩昭侯。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