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汉代人来说,交友更是一种责任,并不是虚伪的承诺。所以这个直走流量不走心的世道,我们却也是习惯了,只能蹲角落羡慕嫉妒恨汉代古人的朋友交情。
汉代社会看中的交友之道是以“义”相系,并不是“利益”。“义”作为朋友相知相交的首要前提浸满着坦诚与真挚。比如洛阳人庆鸿慷慨好义,与其素未平生的名士廉范毫无犹豫与之结为生死之交。“义”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一个又一个年龄、地位、地域相近或差异颇大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友谊叛卖的谴责,甚至超越了现实里政治因素带来的价值,这也是武侠片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在西汉平定诸吕叛乱时,郦寄把掌握禁卫军大权的好友吕禄骗出城外,周勃等人得以调动军队消灭吕氏家族。尽管人们对吕氏集团没有好感,但仍然送给立了“大功”的郦寄一个分量很重的评词:“卖友”。可见其中的轻蔑与厌恶是不言而喻的。
在汉代,“义”还有一条表现原则是有仇不报非君子。
报恩的另一极端便是“复仇”,但这种行为不是对前者的否定,而是与前者互为支撑,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重要人生态度。复仇现象在世界各个名族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仇杀行为在汉代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也屡见不鲜。
复仇的范围集中在三种类型上:为亲族血恨的宗亲类,为主人及上司复仇的主从类,为老师和友人报仇的师友类(比如夏侯惇)。复仇行为聚焦于这三类,体现出伦理纲常思想与下面就要谈及的汉代人自尊性格的结合。
在汉代,为朋友复仇是对友情忠诚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为友报仇的事迹不绝史册:东汉人董子张父仇未报自己却染病不起,他面对前来探视的友人郅恽唏嘘不已,郅恽看出朋友的心事,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其杀了仇人,并把仇人的首级带到友人病榻前,让其欣慰离世。
用汉代社会的准则来说,徐福是一个很重“义”的人,是一名有担当的君子,他很好履行了交友这个责任。
但有人曾跟我说过一句话:这个世上根本没有比武,只是双方向找个借口打架而已,也根本没有辩论,只是双方想找个借口吵架而已,其实两者并无区别。现在想一想这一句话自己有些感慨。
同样,为友报仇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个杀人的借口罢了,或者说是史官是为了美化人物的一种手法罢了。西汉初年的韩信不就是一个例子么,他带兵包围了项羽,让一代霸王乌江自刎,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很牛逼的人。可在谈起他过去的时候,胯下之辱,跑去蹭饭,被老太婆耻笑。现在他牛逼起来了,世人会说,瞧这个人,胯下之辱只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是一种隐忍,大人物就该这样,真值得我学习。
若是韩信没有牛逼起来呢?会说多少人说:“这个人啊,就是垃圾,还跑去钻人家的裤裆,耻辱啊,要是我早就找来一根面条上吊了,我去学他就是我眼瞎了。”对此,我只想说八个字,世态炎凉、人心难测。
好像说偏了,回到主题:徐福是为了“义”而杀人,在那时,这是一种荣耀,让别人看来,这个人很重义气,是个担当起交友责任的人,也是一个能为友人报仇的君子,一定要结交……看以后谁敢得罪我!让徐大兄弟替我把他咔嚓了……其实这个才是真心话。只不过徐福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押入囚车,杀人偿命!
东汉末年虽然开始进入乱世,但对律法还是很重视的,杀了人的达官贵人,有背景有后台只需要上报朝廷花钱了事,除此之外杀人者统统扣押放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杀人就要偿命。要是现代的法律能有这样的自觉,那中国会不会真正富强起来?缓刑这种东西就是为了减刑做铺垫而已。
只是,复仇行为是广泛的,对复仇行为的同情和支持也同样是广泛和普遍的。《公羊》学和《春秋》学都肯定了复仇行为,为复仇的合法性奠立了法理基础。后人有讲:“汉时官不禁报怨,民家皆作高楼致其上,有急则上楼,击以告邑里令救助也”的说法,虽不准确,但汉代四百年,许多地方官员不顾法律约范,从宽从轻处理甚至释放复仇者。像郅恽在为友复仇后,只是短期扣押后便被县令释放。
在汉代,刺客和刺杀行为基本上不受社会道德观念的制约,诸如“正义“与”邪恶“都不排斥刺杀。
可让当时的人感到奇怪的是,徐福得不到释放,因为他为友人杀的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当地豪族,至少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游街示众只是在走程序,毕竟字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滴。那字面工作做完了呢?官吏不可能把游过街示过众的囚犯扔在牢狱里然后过一段时间后释放,无数的历史电视剧证明,被游街示众的囚犯不是在游着游着的时候被Ta的小伙伴救走了,就是在游完后押到刑场送去见阎罗王。
身在囚车内的徐福应该明白这一点,所以被押在囚车内的他想了很多了,想起了家中的老母,想起了正当建功立业的自己,想起了这个步入乱世的汉朝。如果说在这之前徐福是一个只懂得打打杀杀的武人,此刻的他已经在结茧等待蜕变,想通很多以前本没有去想的事情……是名留青史吗?他可是要成为凤凰一样的人呐,唯有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忽然想起了“故天将降大任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这一句话。
也许老天爷看到了他的决心,还是他的义真得打动了人心,在游街示众的时候,有人认出了他,但没有指证出来,装作没看见。随后被关押在牢房里的他,被上下打点一番的同伴偷偷解救了出来。我并没说错,在汉代官吏的确很重视律法,但也很重视一种名字叫做“金钱”的东西,听说有这种东西,能够让鬼推磨,对于人类来说,金钱就是万能的,什么人心什么健康,那种玄乎不清的东西只不过是穷人的**罢了,有钱,至少还有人听你,没钱,呵呵,有钱,你生病了至少还能上医院,没钱,呵呵。真理永远不会过时。
钱是好东西,不要就是傻子,犯不着为了一个“普通”人而跟钱过不去,我想当时的官员就是这样想的。
托好友的帮助,徐福被救了出来,为了不再被官吏抓捕,同时也为了防备仇家前来寻仇,他改了名南下荆州,开始了他的新生之路。这一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磨难下,徐福并不是没有收获的,他已经从一个只懂得兄弟义气仗着一把长剑骄狂的剑客,到一个为友报仇杀人后被游街示众的死囚,最后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死劫都经历过来,还怕什么?你说还有什么是比死亡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更让人觉得无能为力的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等等。这些都将是重重的打击,心就像是一个花瓶,哪怕是轻轻碰一下,它就碎了。所以很多人在受到这些打击后,不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就是醉生梦死恨不得就此死去。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一样在面临着这些打击,但选择着的不是对打击低头,而是选择不屈服!他们不甘心低头,他们不相信摆在自己面前是一个已经决定的结局,就算真是如此,他们也要改变它!
天若妒我,天亦可灭!
只是,需要自己能够觉醒起来。
在打击面前是自暴自弃?还是奋起觉醒?徐福毫无疑问是后一种人。
每个人的觉醒都需要一个过程,无论长短,但必须在刻苦铭心的失去过后才能明白、经历过后才能领悟。往日的玄幻色彩已成今日不堪的现实,我想,我该崛起了,是该时候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了,头顶着光环,即使光环的颜色不再深亮,我也不容许别人身上有它的影子!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