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沙镇曾是古战场?”一个声音问道。
“不是,本朝献帝时,吾祖向献帝进策,于此地驻留一军,于北牵制寒月王,于西震慑黄沙王。三国并立,可做中间枢纽;天朝征讨,可当粮草后援。献帝准奏,先祖率兵亲至。当时三千寒沙军,驻守至今已有七十春秋。”轻叹一声,喝了口酒。
那人继续道“三国之间本就有商队往来,吾之先祖在此立军之后,周遭宵小散之一空,随后便有商队,尝试在此通行。吾祖念生灵存活不易,只收少许银钱,并以军营为中心,向南三百里设下驿站。共商队留宿。也因此商流大增。边境流民见此处安定,又有商队流通,更是土地肥沃,纷纷前来。吾祖下令兵卒不得骚扰......先祖念圣上不易,上书自负粮草花销。...”
......
“石头,你怎么看?”说话的是一锦衣中年书生,面白无须,眉头微皱。手中拿着竹筷轻敲着菜碟,似是思考着什么难题。
叫做石头的少年大概十五六岁,略显稚嫩的脸上却能给人成熟坚毅的感觉。一双眼睛虽然明亮却有些空洞,稍微注意便知此子早已经神游天外。少年端坐在书生对面,脚旁放着一个书篓,手中拿着一个小酒杯在手中转着,却是闲得无聊。
听到师傅问话,下意识的偷眼看了一下自家师傅,没发现什么便松了一口气,而后又转头张望下四周,四周食客不是正在吃喝就是聊着自己的话,也没什么人注意自己这边。
“你个猴儿,须知此处虽只是一镇,却更是三国商流要道,少做些无用之事,招来官差也是麻烦。”中年人用手中的竹筷敲打了下少年,笑骂道。
石头也不在意,跟随师傅这么多年,自知师傅所说所做都有意义。挠头思索了一下师傅的问题,不答反问道“师傅,这寒沙镇可是少有的浊世桃园,你我来此一月有余,连个街头打斗都没能瞧见。居民虽多在城外耕种渔猎忙于生计,却也是少见的其乐融融,与别处的勾心斗角全然不同,这等好地方会出事?”
石头说完便闭嘴不言,等着师傅解答“你我周游各国,各国国都也没少去过,可曾见过这般的好地方?你说这里是浊世桃园,却也正因为这世界还是浊世,所以早晚都会被侵染,何况...”石头听到师傅说周游各国时明显撇了撇嘴。至于师傅没说完的话,以往的经历证明,师傅不说,还是不知道的好。
吸收了师傅话里的内容,石头继续问“那这乱源又来自哪里?师傅你也说过,虽然各诸侯间战乱不断,但明面上却还是只有三国‘大夏’、‘寒月’、‘黄沙’,毫无疑问的是最强大的便是‘大夏’。寒沙镇扼守要道,黄沙国虽强,但有这不知尽头的黄沙天堑相隔,世人皆知历代黄沙各部落都是以战养战,即使来到寒沙镇外,兵疲将乏,又无补给,将士虽勇猛,却难攻下养精蓄锐又有城墙相护的寒沙镇士卒。至于寒月国强的是丛林战,多的是弓箭手和刺客,寒月国虽有诸多优点,却最怕攻城。”若是外人看到这个十五六的少年便能自己想出如此结论并侃侃而谈定是惊讶至极,奉为天才也不为过。但附近却没人在意,谁人听到谈论三国之事会不注意?可完全听不同两人之话也不可能跑来询问吧,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有别的目的的,从听到少年第一句话时便只能无奈收场。寒月镇多有各地商流,与别人交流时使用官话,与自己人交流时用家乡土话也都是习惯。
至于这里唯一能听懂的中年人,少年这般本就是中年人一手促就,又怎可能惊讶?就像是和一个日日见面的熟人又一次见面,说惊讶纯粹扯淡。以平时和熟人说早上好一样的语气“外敌条件不足,接着说。”旁人听到中年书生的语气,怕也不再会在意谈话内容了。
石头对这也早已熟悉,本想接着说,只是刚才一口气说的太多,感觉有点口干,扫了一眼桌面没找到茶水,只能喝了口杯中浊酒,本就很少喝酒的石头,这次喝的却是北方自酿自饮的家酒,虽然只是一小口却是辣的直吐舌头。
中年看在眼里,微微苦笑,喊了声“小二”。
当即一个小哥跑了过来,微弓着腰问“客官,有什么事吩咐?”
“麻烦小哥,上壶茶水”小二被中年人看的很舒服,却又很不自在。幸好接下来的这话平时说了千万遍“好嘞,客官稍等。”
放下茶水,小二回到内堂,着自苦恼刚才的感觉。有些失魂似得连接下来几个客官的叫喊都没注意到,被老板责骂了一顿才只得放下思索。
...在茶水上来后,石头猛灌了好几口茶水,才缓下去那种火烧的感觉。看着楼下客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还直呼痛快很是不理解,哪里痛快了!
“别乱看了,接着说吧。”
石头对着师傅吐了吐舌头继续刚才的话题“外忧内患,既然没有外忧,那就只能是内患,刘将军当年上书驻守此地时说于北牵制寒月王,于西震慑黄沙王。三国并立,可做中间枢纽;天朝征讨,可当粮草后援。说的这里好似胜败存亡的关键一样。”
中年人笑着说“难道不对?”
石头本来对打断自己说话是想生气的,可对方不是平时那些流民的孩子,想训斥就训斥,只能装作充耳未闻,并且尽职尽责的回答对方所问
“不是不对,但是那是要在三国开战的前提下。若大夏上下一心且其他两国互为死敌,或远交而近攻,或直接攻打,倒也可吞并其他两国,不过各诸侯王间莫说一心,一起打战时,没被暗地里捅刀子都应该大呼侥幸。至于永安城的皇室,嘿嘿”
石头的表情很是夸张,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突然看到师傅的眼光,也只能止住嘲笑,换个话题。
“那么诸侯间还想要什么?想要的很多,想要人、想要地、想要钱。寒沙镇每年税收不少,又不断有流民注入,土地更是广阔。只是这土地肥沃是对这边界而言,与内陆比连二等都算不上,而且适合种的粮食的不多,恰好又是那些高贵人不会吃的几种。人呢?全是流民,肌瘦无力,白送给他们都嫌累赘。最后说商人,趋利避害,除非兵不血刃的攻占寒沙镇,否则我相信战后就算仍有商人从这经过,也是十不留一,三国相通的道路很多,从这过只是这里税收低,而且更安全而已。更何况寒沙镇的兵将都是当年刘将军的亲随子弟。刘将军在时或者还能对南面相对友善,今天还能剩下什么我不知道,但是绝对不会是友好。”
给师傅倒上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
“我想不出有什么人会来打寒沙镇。”
中年书生抿了一口酒,然后放下,用旁边的杯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着。
心中暗叹“明面上的都想到了,只是内里的隐忧却是没有考虑!时间,还来得及吗?”
回了一句“你会知道的。”
石头看着师傅喝水,显然他也不是很喜欢这酒的味道。外人面前会陪着喝点,但现在只剩下自己,就不再强求自己。
“对了”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师傅突然开口“这些天你扮我书童,把需要拜访的人都拜访完了,既然没有别的事,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还是吃馒头咸菜。”
听到这话本来已经不想吃的石头突然感觉肚子又变空了,看着桌上酒肉,虽然有些冷硬,但挡不住现在的胃口好。不过眼神中还是难免有些异样。
中年书生看在眼里,只是笑笑,跟着一起吃了起来。
石头边吃边想,虽说这两天扮作书童不似平时自在,听到疑惑处也不能开口询问,更是只能看人吃喝,但师傅所宴请的人全都是能说出很多师徒俩需要知道的东西的人,而且宴上多是闲谈,对于一桌酒菜却是鲜有动箸,就算偶尔遇到几个胃口特别大的,师傅也会在宴后再上一桌酒菜,共师徒两人吃喝。
现在这些饭菜虽然有些凉,但贵在有鱼有肉,比之常日里吃的不吃好上多少倍。
说起石头师徒平日的吃喝就不得不谈一下师徒俩的“游历”各国了。周游各国的起因石头不知道是什么,反正从石头记事开始,就在师傅背上游走于各国之间。每到一个地方师傅必定会询问当地政事,至于询问方法,当时不会是傻乎乎的直接问出,不小心犯了忌讳,被当做间谍直接斩了也不是没听说过。而且这年月,能知道点政事的非文即武,而这些人要么是有人保护,要么就是不需要保护,想使用强硬手段纯粹妄想,就算成功若是不小心走漏消息,只会更浪费时间。这文武两道中的文通指读书人,这点与后朝不同,由此也可以知道现在读书人的稀少了。
当然有些两人想知道的事情大多数读书人也是不知道的,至于那少数知道的,是不能问的。除了这少数的还有一种人知道答案,那就是平民。不过这个平民不是指随便一个就能说出你想知道的所有答案,想要得到答案你只能询问各种不同的平民。拉家常似的问话,遇到别有用心或者自作聪明的得到的答案就会与事实相差很大,所以你还必须在这里观察一段时间进行验证。
所以虽然游历各国,但这过程绝不是豪门子弟的四处潇洒,而且相较更浪费时间。
不过石头师徒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用在这个上面,而是用在路上,毕竟翻山越岭,躲避野兽,寻找水源什么的才是最麻烦的事情。其实城池之间,两诸侯国之间多是有官道的,可各个势力之间局部战乱就没停过,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以在官道上走反而不如走荒山野岭安全。
其实还是有些走官道的人的,不过走那里的人,运气不好的直接走进了战场,丢了性命的有。运气好的不是被抓了壮丁,就是遇到了强盗什么的。少有人能到目的地。这些年说是在各国之间游走长见闻,其实就是在各国之间流浪,还要时刻提心吊胆。其间暴雨、泥石流之类的天灾不说。单单说别的这一路上石头师徒俩就有跟过流民、躲过叛军、进过山寨等这些经历。没错在荒山老林里走也能遇到军队,石头时常感觉老祖宗的一句话很对“兵道,诡道也。”你永远都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是否有一路军队突然出现在你的城外,因为你不会知道人的韧性有多强。不过走荒山老林的军队总是少的,因为师傅说过“短行军还好,若是路途遥远还不走正道,十只军队最终有三只军队能到目的地都是侥幸”
石头咬了一口手中的果子,虽然很酸很涩但至少能解渴而且也能缓解饥饿“那另外的七只呢?”
师傅当时指着眼前的林木“都在这里面,再也出不去了。”
石头自是满脸不信,但也没再说什么。至于不信的原因?两人在各个山林里游走这么久也没出事,何况是兵甲附身人数众多的军队。
......
“吃饱没。”中年人看着桌上干净的盘子,又看了看一直不停的打着饱嗝的石头。显然自己那句话有些多余
“那就走吧。”说完便起身离座,也不管一直在在揉肚子的少年。
当师徒俩都离开了酒馆之后,小二跑来收拾桌子,早就暗暗观察这边的小二自是知道这里的饭菜早就已经被吃的干净,只是刚才看到中年人用手沾酒在桌上画着什么,很是好奇。所以想趁着酒迹没有干前来看看。找到之前就一直被留意的位置
“半生戎马难还家,百战沙场血侵沙;当年何必秋风叹,自称天子莫顾他。”小二看着桌上歪歪扭扭的痕迹,看了良久也只认出一个‘半’字和一个‘百’字。心里确定了一下,确实和平时账房先生炫耀的字一样,知道自己认出了两个字,小二心里也很是自豪。怀着这种心情,小二收拾了盘子,擦了桌子,继续忙其他的去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