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唤来身后一人,吩咐他逐船交代,全体警戒,又对着船舱喊道:“慕白!你快出来看看……”
这时,船舱里走出来一个人,问道:“胡管事,什么事大声嚷嚷?”听其声音,正是昨日刚和欧阳宇分别的太湖沈慕白。
胡管事大概说了下眼前的状况,指著远处的一条人影,说道:“慕白少主!请看……”
沈慕白见到欧阳宇踏波而行,失声惊叫道:“咦!此人是谁?他…他怎么能够站在湖面上而不沉下去?”
胡管事说道:“少主,稍安勿躁!此人定是一个高手无疑!我已经吩咐手下小心戒备,哼……!在这茫茫太湖之中,我们太湖水寨就是霸主,谅他也不敢造次。”
沈慕白说道:“胡管事切莫妄语,昨夜家父与二叔临别之际,特意吩咐我们守好水寨,他们都说这江南武林怕是要有一场浩劫,此人来势汹汹,怕是来者不善呐,我们还是小心为妙,对了……”顿了顿,沈慕白指着欧阳宇说道:
“胡管事!你的江湖阅历比我丰富,可曾看出来,这人使得是哪门哪派的轻功?我们也好早作防范!”
胡管事看了看欧阳宇的身形说道:“我观此人的身法,可能用的是少林的“一苇渡江”,但是……但是此人长发飘絮,肯定不是少林和尚。”顿了顿又道:
“能和少林“一苇渡江”相媲美的,恐怕当今武林只有武当派的“凌波虚渡”了,此人定是武当高人无疑,也不知道前来所谓何事?”
“凌波虚渡”是传说中武当的最高轻功身法,和少林的“一苇渡江”轻功相媲美,据说是创派祖师张三丰在五十二岁时,参改少林“一苇渡江”和全真派“登萍渡水”诀要而改进的轻功身法。
二百多年以来,张三丰仍是武林中的传奇人物,据说他生于元末,成名于明朝,自幼孤苦,幸得一侩人收养,后来携入少林寺,在厨房里帮忙炊事以及打扫的工作。
十多年下来,张三丰练得一身扎实的少林基本功夫,后来有机会进入藏经楼整理经书,使他更窥得少林高深的绝艺。
然而当时少林寺中,除了那个将他携入寺中的火工头陀之外,竟然没有侩人知道他已练成了少林许多绝艺,仍将他视为外人。
张三丰直到将近三十岁时,才下了少林,他浪迹各地,潜修武学,后来又有幸拜得全真派火龙道人为师,采取玄门功法之长,另辟蹊径,最后定居武当,在离开少林将近五十年之后,这才开宗立派,创立了武当一派。
据传闻由于张三丰身高八尺、头大如斗,不修边幅,放浪形骸,所以当时有张疯子的称号。
不过由于他武功高强,心法融汇佛、道两门之长,理论根据极为扎实,再加上帮助朱元璋抗元,累聚不少力量,以致大明帝国一成立,张三丰的声望便扶摇直上,急追少林一派。
尤其是燕王朱棣夺位时,得到武当弟子的帮助更大,所以明成祖就位之后,便曾多次拨下巨款,替武当派修建宫殿,以致使武当的声望一度盖过了少林,成为武林第一大派。
据说后来张三丰又创出了更为精妙的轻功,名为“纵云梯”,但是武当至今无人练成,也就导致“凌波虚渡”成为武当第一轻功。
所以当胡管事一提起有人使出武当派的上乘轻功“凌波虚渡”在太湖踏浪而行,不禁让船上所有听到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没人敢想像,竟然有人敢凭著轻功在太湖里踏波而行,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沈慕白,他在太湖里长大,深知太湖水性,更不相信有人能不凭舟楫就可以在湖中施展轻功而行。
因为太湖的总面积达到两干四百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诚如唐伯虎的那首“烟波钓叟歌”中之言:“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太湖似乎是无边无际的,又不是神仙,何人能踏波泛行太湖之上?
片刻后!沈慕白叱道:“胡说,哪有这种事?”
他这句话刚一说完,马上看到欧阳宇浮身水面,踏波而来,远望过去,一袭碧青色衣衫,衣袂飘飞,如同水上飞仙。
顿时,他如遇雷殛,全身一僵、目瞪口呆,惊骇万分的呆住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