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来说练习题,某同学做了一个马铃薯电池,准备用滑动变阻器和一个多用电表来测定它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2。10-5。当滑动变阻器为某一值时,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测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再卸去变阻器一个接线柱的导线,把多用电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直流电流挡测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1,随后改变变阻器的,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多组U,1数据。这个实验方案有什么缺点?
我们再来看一组实验,用图2。10-6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为防止滑动变阻器过小时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器材,电路中用了一个保护R,除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A,电流表(量程0,6A,3A),B,电压表(量程3V,15V),C,定值(阻值1Q,额定功率5W),D,定值(阻值10Q,额定功率10W),(1)电流表和电压表各选哪个量程?为什么?(2)选用哪个定值做R?为什么?
最后让我们来看,某同学选用了其他规格的器材,按图2。10—6进行实验。他调整滑动变阻器共测得了5组电流,电压的数据,如下表。请作出蓄电池路端电压U随电流1变化的U-1图象,根据图象得出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电流表读数1/A,分别为1,72。1,35。0,98。0,63。0,34。电压表读数U/V,分别为1,88。1,92。1,93。1,98。1,99。
接着讲简单的逻辑电路,以数字信号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计算机,数码相机,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与数字信号相关的电子产品,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说“没有”(图2。11—1)。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叫数字电路,具有逻辑功能的数字电路叫做罗列电路。本节我们学习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所谓说门电路,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如图2。11-2,两个开关A,B串联起来控制同一个灯泡L,显然,只有A与B同时闭合时,灯L才会亮。在这个事件中,“A闭合”是条件,灯L亮是结果,如果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与逻辑关系。
现在我们讨论,某单位财务室为了安全,规定不准一个人单独进入。为此,在门上以图2。11-3的方式安装了两把锁。只有甲与乙两个人同时打开各自的锁时,门才打开。它体现了与逻辑关系。谈谈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所以说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一个开关有通,断两种情况,图2。11-2中两个开关的通,断组合起来就有4种情况,我们把这4种情况以及每种情况灯泡的亮熄都列在表1中。用数学语言描述表1中的关系,就是: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再把这种描述制成表格,于是就能用数字表示各种控制条件和控制结果,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表2就是具有两个输入端的与门真值表。
图2。11-4是与门的电路符号,它有两个输入端A和B,Y是它的输入端。在图2。11-2中,A,B是两个机械开关,这是用来说明与门逻辑关系的。实用的门电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本书不讨论它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演示,如图2。11-5是演示门“与”门功能的电路图。图中右侧方框内是一个与门,A,B是它的输入端,Y是输出端。电压表显示输出电压的值。左边两个虚线框内是两个信号源,分别从A,B接入门电路。当信号源的开关接1时,信号源将一个电压输入门电路,接0时没有电压输入。可以从电压表上看到,只有当A,B都输入1时,输出端才有输出电压。
如图2。11-6中,两个开关A,B并联,控制同一个灯泡Y,在这个电路中,A或B闭合时,灯Y就亮。像本例这样: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事件就会发生,这样关系叫做“或逻辑关系。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叫做“或”门。比如说某寝室的4名同学每人都配了一把门钥匙,各人都可以用自已的钥匙单独开门,它体现了“或”逻辑关系。谈谈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体现了“或”逻辑关系?
我们把图2。11-6中开关A,B的四种可能组合以及灯泡亮熄的情况列成表3,表3排列了该电路的控制条件和控制结果的全部关系。用1表示开关接通,0表示断开,用1表示灯泡亮,0表示灯泡熄,根据表3制成表4,表示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图2。11-7是“或”门的电路符号,A和B是它的两个输入端,Y是它的输出端。看图2。11-8是演示“或”门功能的电路图。A,B是输入端,Y是输出端。电压表显示输出电压的值。左边两个虚线框内是两个信号源,分别从A,B接入门电路。当信号源的开关接1时,信号源将一个直流电压输入门电路,接0时没有电压输入。可以从电压表中看到,只要A或B输入1,输出端就有输出电压。
在图2。11-9的电路中,我们沿用以上讨论“与”门和“或”门时的研究方法:开关闭合为1,断开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开关通断是控制的条件,即输入:灯泡亮熄是控制的结果,即输出。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习惯于“开关通,灯泡亮”,“开关断,灯泡熄”。但是对于图2。11-9的电路,当开关闭合而输入为1时,灯泡反而熄灭,输出为0:当开关断开而输入为0时,灯泡反而点亮,输出为1,像这样输出状态与输入状态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关系,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叫做“非”门。表5是“非”门的真值表。图2。11-10是“非”门的电路符号。
目前广泛应用的门电路是将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的集成电路。图2。11-11是一个真实的集成电路块的外引线图:四个2输入“与”门集成电路装在一个壳内,共有14条引线,其中12条引线内部连接着4个独立的2输入“与”门,第14号引线是公共电源线,第7号引线是公共地线。图2。11-12是由6个独立的“非”门组成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图2。11-13是一个火警装置逻辑电路图。R是热敏,低温时值很大,高温时值很小,R是阻值较小的可调。(1)要做到平时电铃不响,而火警时电铃由于高温响起。在图中虚线圆内应该接入怎样的元件?(2)为什么温度时电铃会被接通?(3)为了提高电路的灵敏度,即要把报警温度调得较低,R的值应大一些还是小一些?解(1)温度较低时R的阻值很大。R比R小得多,因此P,X之间电压较大。要求此时电铃不发声,也就是要求输出给电铃的电压较小,这里输出端的需求与输入端的状态相反,可见虚线圆内的元件应该是一个非门。(2)温度升高时R阻值减小,X,P之间电压降低。这时由于输入了低电压,所以从非门输出的是高电压,电铃响起。(3)为了提高电路的灵敏度,应该使电路在高温还没有升得很高时就能输出高电压,也就是说,应该在高温还没有升得很高时X点的电压就已经降得足够低。根据分压电路的性质,对于同一个热敏R,增大可变R的值就能达到目的。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