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习方式: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整合,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方式的新变革。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所以说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着人的一生。就像坐标上的两个数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从两个维度标示了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用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已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可以预见,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时,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将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让我们展开“学习型的蓝图,领略客观存在的无限风光。
所以说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职业如雨春笋般涌现出来。2007年我国发布了第十批新职业,它们分别是:色彩搭配师,厨政管理师,乳品评签师,品酒师,坚果炒货工艺师,电子音乐制作师,游泳救生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安全评价师,玻璃分折检验员。我们的生活因新职业的出现而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成就人生: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人民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要。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已成为越来越老年人的生活选择。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老年大学除了开设书画,摄影,老年保健等传统专业外,近年来,先后开设了电脑,英语,法律,证券等新兴专业。一些老年大学还经常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及时政讲座,创办戏剧,时装表演艺术团,经常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老年大学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休闲,娱乐之家。
天涯若比邻:网络学习极大地扩大了交互性,学习者可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优秀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或者发表自已的看法和体会,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否归纳出“学习型社会”的如下特点?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综合上述思考,让我们共同着眼于文化的传播,继承,交融,创新,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有什么意义。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因为走廊里将响起下课铃声,于是,于慧英就拿来起教案,慢腾腾地往教室门外走出去。
可是同学们听到下课了,一时间,都开心自由起来,一边收拾课本一边往教室门外走出去方便,于是,走廊里,洗手间,将到处都是男生跟女生的身影,是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这时,张慧带着唐晶从洗手间出来,看到佟玲和李成从教室走出来,于是张慧就高兴地喊:“佟玲,李成。”“张慧,唐晶,你俩又有什么事?”“中午,我们吃红薯呢?”“好,听你的,让你俩有成就感。”“吃红薯是防癌症的,我俩是在引导你俩食疗,因为你们是人才,所以。。。。”“所以说你俩不让我俩早点去看医生呢?”“呵呵。。。于是同学们听到就开心地笑。
这时,上课铃响了。于是同学们听到就往各自的教室走去。可是李成跟佟玲却站在原地,同时问:“张慧,唐露她们知道?”“早知道了。其实,是刘娟请客。下课,你俩去就行了。”张慧一边说一边往教室走进去。
等到响第二次铃声,语文老师冯小华拿着教案,慢倦倦地走进324班教室,走到讲台前,一边放教案一边说:“同学们好!”“老师好!”“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同学们应该知道,现实世界美与丑并存,但人们追求的是美。人们认为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没有美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良起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所以说美与生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什么是美,从古到今,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因为人们还是有着大体相同的审美标准,如和谐的形体,悦耳的声音,可口的饮食,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等等,人们都说是美的。
现在让同学们看纪伯伦的《美》节选,(仲跻昆译)。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喜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呜啭,枝叶婆沙,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一定会看到美。诗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栗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虞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这首散文诗使你对美有什么新的认识?
所以说我们要让自已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一位同学在作文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同桌有精神障碍,对世界充满了仇恨,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却忽然看她一个人蹲在花丛边救护一只受伤的蝴蝶,作者便去帮助她一起放飞了那只蝴蝶。那同学说:“谢谢你!”从此她们逐渐建立了友谊。这就是美的发现。这篇只有四五百字的作文在国际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大奖。
所以说表现美的事物,常常要用到抒情这种表达式。因为美是能够引起惊赞和快乐这两种情感的东西。抒情是和记叙,议论,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和另外几种表达方式不同,它总是和记叙或议论结合起来运用。先看下面几段文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部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