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暗夜英魂> 序 章 受训出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序 章 受训出发(1 / 1)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座普通的窑洞前。

“报告。”

“进来。”

“报告陈主任,抗大学员刘爱华前来报道,请主任指示。”

正在翻阅文件的陈主任放下手中一卷档案,抬起头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望向门口站立着的来人。这是个英挺的青年,他眉目清秀,高挺的鼻梁,紧闭的双唇显出了一丝自信和硬朗。挺拔的身材配上抗日军政大学所发的制式棉衣并未使他显得臃肿,反而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看到这使得年逾四十的陈主任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道,年轻真好。

“爱华同学,你来了,坐吧。”盘腿坐在炕上的陈主任走下炕来,招呼着来人坐在炕边的方桌旁,提起桌下的暖壶为年轻人到了一杯水后

又说道:“来,喝水。”

“谢谢陈主任。”

“不客气,这次叫你过来是组织上有个任务需要你去完成。”

“真的吗,是要我去打日本鬼子吗?”刘爱华一听有任务,呼的站起身来,两眼中放出了渴望的光芒。

陈主任不防之下被刘爱华的动作吓了一跳,笑着摇摇头说道:“真是年轻人,一点都沉不住气。谁说有任务就一定是要去打日本人。你先坐下听我慢慢给你说。”

刘爱华听了陈主任的话后,慢慢坐了下来,但脸上的一丝失望还是流露了出来。“是,主任。”

陈主任看出了刘耀华的失望之情,心想也许接下来的事情你听了会更失望。他伸手从炕桌上拿下之前翻阅的档案,正色对刘爱华说道:“刘爱华同学,我看了你的档案,你出身于太原富商家庭,本名刘思远,对吧。”刘爱华刚想站起来说些什么却被陈主任摇手制止了。只听陈主任继续说道,“刘思远,男,一九一六年出生,幼时在家族私塾读书,十六岁进入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习,十八岁被送往日本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两年后回国,回家后与家中闹翻后改名刘耀华,孤身来到延安,并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至今。精通日法两门语言,在抗大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政治素质过硬,还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可以熟练使用各种轻型武器,驾驶机动车辆。很不错啊,小伙子,以你的年龄来说你算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学员之一了。”说罢合起手中的档案,微笑着看着刘爱华。

刘爱华被陈主任最后的夸奖弄的有些不好意思,站起身来低头说道:“主任,您过奖了。”

“很谦虚的小伙子嘛,坐吧,还有任务没说呢。”说完拍拍刘爱华的肩头。

刘爱华依言坐了下来,用期待的眼光看向陈主任,静静的等待着刘主任将要布置得任务。

陈主任看着刘爱华满意的点点头,这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组织上准备派一批优秀的同志去敌后工作,主要是为了从敌人哪里获得一些重要情报,这是一项很艰难而且很危险的工作,你的经历和能力都很适合去做这项任务,但我们还是要征求下你个人的意见,即使你不去敌后在延安同样也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考虑一下。”说完将手里案卷放回炕桌之上,坐在炕边看着这个年轻人,等待着他的决定。

听到这里,刘爱华心中有一些犹豫,他来延安主要目的就是参加八路军打鬼子,还从未想过要去敌后做情报工作。但作为一名两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也知道组织决定必须遵守,尽管陈主任说要征求自己意见但刘耀华还是决定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于是他站起来抬着头坚定的看向陈主任说道:“主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坐在炕边的陈主任满意的笑了,其实这也是一项考验,考验刘耀华的决断能力,丰富的经验使他看出了刘爱华心中的犹豫,但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做出快速的决定更加使陈主任的判断,这的确是一名难得的敌后工作人才,希望他能为我党做出优异的成绩来。于是他站起身,走到刘爱华身前,紧紧抓住他的手用力的摇了摇,“好样的,同志。”

虽然刘爱华在抗大成绩优秀,但对于地下工作还是不甚了解,组织上安排几名优秀的敌工干部对即将赴敌后的选拔人员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包括一些心理和军事技能方面的培训。

三个月的训练是艰苦的,每天一早先是体能的训练,需要绕着操场跑十圈将近四千米,吃完早餐后上文化课,主要就是心理学和如何调整自身情绪,以及化装和隐蔽,跟踪和反跟踪等等技能。而到了下午则是枪械的分解组合和使用。尽管苏区的各项物资比较匮乏,但对这些即将担负特殊使命的勇士组织上一切资源都放开使用,在延安仅有的几辆汽车也由着他们去折腾,而不多的汽油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已经消耗殆尽了,只好用煤油来代替,好在没有相对比较好搞到手。

刘爱华每天随着同志们艰苦的训练着,尽管条件很差,但他们的精神都很好,每个人都抱着渴求的心态积极学习,而教官们也尽心尽力的教导着这些年轻人,他们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每一点知识和经验都会给这些即将会走进敌人内部的同志带来更多的安全。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个月就要过去了,而集训也即将结束,紧接着的就是教官对学员们的考核。

“刘爱华。”

“到。”

“手枪组装和射击,固定靶和移动靶各五,预备,开始。”

“是。”

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刘爱华迅速抓起散乱的摆在眼前的手枪零件熟练地组装起来,不一会随着啪、啪、啪的枪声响起远处的靶子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洞。

“九环,九环,九环,十环,十环,八环,九环,八环,九环,九环。”远处传来了报靶员的声音。

“用时一分十秒,十发手枪射击共九十环,成绩优秀,刘耀华祝贺你。”

“谢谢教官。”

在接下来的步枪组装和射击、车辆驾驶和维修等一系列考核刘耀华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而在心理学和对抗审讯、以及跟踪反跟踪等等一系列的考核中刘耀华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号,你看这个小伙子怎么样?”站在远处看着这次考核的陈主任扭头看向身边一位面庞消瘦的中年人。

“很不错的年轻人,一定要安排好,详细的制定计划,让他们顺利的打入敌后。还有对于他们的档案设成绝密,除了我们这几个人其他人一律不得接触和调阅。你们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可是我们的未来。”中年人点点头说道。

“是,一号。”陈主任立刻立正答道。

“刘爱华,你记着从今天开始你就恢复原名刘思远,刘爱华的这个名字也就不会再有了。组织上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这两年的活动和行踪,就装在这个袋子里你回去将它背熟后烧掉。根据天津的同志传回来的消息,你大学时的好友鹰司雄二现在是天津日军宪兵队的少佐军官,你到天津后要想办法和他接触,想办法让他送你进天津日伪的市政府。这样你就可以得到组织继续的一些情报。具体的事宜等你到天津后天津的同志会和你商量解决。过几天组织上就会派人安排你们离开延安了,记着党的使命高于一切。”考核完毕后陈主任将刘爱华带到自己的窑洞交代道。

“是,主任,保证完成任务。”

“好了,你先回去吧,好好休息几天,还有这几天尽量不要和其他的同志在做接触了。”说完陈主任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年轻人,仿佛要把他刻在心里。

“是。”刘爱华,不现在是刘思远立正后举起手端正的向陈主任敬了一礼,然后转身走出了窑洞大门。

刘思远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也是一处窑洞布置得很简单,只有一张炕,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上整齐的摆放着一摞书籍。刘思远拉开桌边的椅子坐了下来,把手中的的文件袋放在桌上慢慢打开,掏出几张纸来,仔细的看着,这是组织上精心为他制作的履历,其中就有从回国后近两年的具体活动和生活轨迹。他必须把它们牢记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些虚构的东西都将会变成事实,变成他自己的真实经历,直到黎明到来的那天。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离开的时刻。刘思远换上一身深蓝色的棉布长袍,提起了组织上为他准备好的一只藤箱,里面装着一些换洗衣物和几本中学数学课本。他站在窑洞口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两年的地方,然后毅然转身而去。在他的心中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有再回到这里的那一天。

依照组织的安排,会将他们先送到西安。在西安的同志则会把他们按各自的去向送到目的地,并会给他们各自提供一些资金和必要的身份证明、通行证。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