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周凯>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 2)

阿

㈠ā

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

㈡ē

〈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②〈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③〈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④〈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⑤〈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⑥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

㈢hē

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

【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

āi

<形>悲痛;伤心。《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柳毅传》:“词毕,又~咤良久。”《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而后人~之。”〖又〗<形意动>以为哀。《殽之战》:“秦不~吾丧而伐吾同姓。”②<动>怜悯;同情。《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捕蛇者说》:“君将~而生之乎?”③〈名〉丧事。《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泣之而去。”

【哀感顽艳】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

【哀毁骨立】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

【哀鸿】1、哀鸣的大雁。2、比喻无家可归、**呼号的灾民。洪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满地悲戚。”

āi

<名>尘土。《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不见咸阳桥。”②<名>泥土。《劝学》“上食~土,下饮黄泉。”

㈠āi

<形>挨次;顺序次序。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家人~排于船首,以多为胜。”②<动>靠近;紧挨着。《红楼梦》六十七回“宝玉忙走到床前,~着黛玉坐下。”〖又〗<动>依靠。佚名《争报恩》二折:“倚仗着你那有官有势,忒欺负我无靠无~。”③<动>蹭;摩擦。单宇《菊坡丛话》:“宋公见野牛就木~痒。”〖又〗<动>挤。《水浒传》第三回:“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满在十字路口。”

㈡ái

<动>忍受。《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不的。”②<动>困难地渡过。文天祥《满天红·和王昭仪》:“燕子楼中,又~过几番秋色。”③<动>勉强支持。吴敬梓《儒林外史》:“一步一~,~到庵门口。”④<动>拖延。《朱子语类·论治道》:“~得过时且过。”

㈠ái

<动>感叹。《涉江》:“~秋冬之绪风。”(绪风,余寒未尽的风。)

㈡ǎi

【欸乃】ǎinǎi摇橹声。柳宗元《渔翁》:“~一声山水绿。”

㈠ǎi

<形>树木茂密的样子.裴铏《题文翁石室》:“古柏尚留今日翠,高眠犹~旧时青.”〖又〗盛多的样子杜甫《雨》:“行云递崇高,飞雨~而至.”②<形>和蔼;善美.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如也.”③<动>笼罩;遮蔽.朱淑贞《弔林和靖》:“不识酌泉拈菊意,一庭寒翠~空祠.”④<名>通“霭”.云气.江淹《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虚堂起青~,崦嵫生暮霞.”〖又〗<形>云集的样子.《管子·侈靡》:“~然若夏之静云.”

【蔼蔼】ǎiǎi1.众多的样子.左思《咏史》:“峨峨高门内,~皆王侯.2.茂盛的样子.”束皙《补亡》:“瞻彼祟丘,其林~.”3.月光微暗的样子.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兮,若云秋之降霜.”

ǎi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㈠ài

<名>植物名,即艾蒿,叶可灸病。《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也。”《诗经·采葛》:“彼采~兮。”②<名>绿色。范晔《董宣执法》:“赐~绶,葬以大夫礼。”〖又〗<名>灰白色。元稹《郡斋感怀见奇》:“~发衰容惜寸辉。”③<名>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服官政。”④<形>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⑤<动>停止。《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也。”

㈡yì

<动>通“刈”,割。《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草菅~草菅然。”②<动>铲除,杀害。《左传·哀公元年》:“亦不~杀其民。”③通“乂”,治理;安定。《史记·越世家》:“至于今诸夏~安。”

【艾服】yìfú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

ài

<动>喜爱.《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②<形>亲爱的;心爱的.《柳毅传》:“见大王~其女牧羊于野。”③<动>爱护.《陈涉世家》:“吴广素~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动>怜惜;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重伤,则如勿伤。”⑤<动>爱惜.《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身。”⑥<动>吝啬.《齐桓晋文之事》:“吾何~一丰?。”⑦<动>爱好.《阿房宫赋》:“秦~纷奢,人亦念共家。”

【爱服】心甘情愿地服从.

ài

<形>狭窄;也指人气量小.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情~辞蹙,不知所裁.。”②<名>险要的地方.张衡《东京赋》:“不恃、~害。”

è

<动>阻挡;阻止.《战国策》:“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之。”[又]阻塞;阻隔.《战国策》:“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之。”②<形>穷困;窘迫.《新序·杂事》:“常思困~之时,必不骄矣。”③<形>疲弱;萎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乃禽也。”(禽:“擒”)

【隘慑】àishè极度悲伤.《荀子·礼论》:“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伤生。”

ài

<动>阻止;阻挡。《法言·问道》:“圣人这所以治天下,~诸礼乐也。”②<名>障碍。《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③<动>妨碍;妨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

ài

<形>浓云密布。欧阳修《和徐生假山》:“~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又】指云。王夫之《九昭·汩征》:“骇哀吟之宵鼯兮,郁薄霄乎夕~。”②<形>香烟缭绕。苏轼《满庭芳》:“香~雕盘寒生冰筯。”

【叆叆】àiài浓重;茂密。袁士元《游东湖醉中歌》:“兴尽归来月犹在,盘礴解装春~。”

【叆叇】yǐdài1.云多的样子。黄庭坚《醉蓬莱》:“对朝云~,暮雨霏微,乱峰相依。”2.不晴朗或不明晰。陆葇《游白云山记》:“望城中越秀山,林木~。”3.眼镜的别称。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叆霼】yǐxì依稀,不明的样子。木花《海赋》:“故可仿像其色,~~其形。”(仿像:仿佛。)

ài

<形>昏暗.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颓阳照通津,夕阴~平陆。”②<形>隐蔽.陶渊明《时运》:“山涤绦霭,宇~微霄。”③<形>滋润;温和.唐太宗《元日》:“高轩~春己,邃阁媚朝光。”【暧暧】1.昏暗不明.潘岳《寡妇赋》:“时~而向昏兮,日杳杏而西匿。”2.隐隐约约.《归田园居》:“~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表茂密.陶渊明《归田园居》:“淙淙悬溜,~荒林。”

ài

<形>草木茂盛。曹植《临观赋》:“丘陵崛兮松柏青,南国~兮果载荣。”②<动>隐蔽,遮掩。《晋书·乐志上》:“祗之出,~若有。”③<名>通“馤”。香气;香。江淹《萧道成诔》:“誉馥区中,道~岷外。”

【僾僾】昏暗不明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诛风伯而刑雨师。”《汉书》作“暧暧”

ān

<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安厝】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有期。”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毕,亲友散去。”

【安堵】安居;不受骚扰.《三圉志·魏书·钟会传》:“百姓士民,~旧业。”也作“案堵”“按堵”。

àn

<动>熟悉.《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引]<动>熟记《南史·陆澄传》:“虽复一览便~,然见卷轴未必多仆。”②<动>尝;经历;经受.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残灯明灭枕头敲,~尽孤眠滋味。”

ān

<形>随和他人,无主见。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娿。”

yǎn

<形>眉目传情的样子。《说文·女部》:“~,女有心~~也。”

ān

<名>古器皿的盖子。《说文·皿部》:“~,覆盖也。”②<名>古时盛食物的器具。陶宗仪《辍耕录》:“古器这名,则有壶,~,瓿。”③通“庵”。多用于古时的文人的书斋名或人名。

àn

<动>蒙蔽;遮盖。《水经注·江水》:“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日。”【又】埋没;不行于时。《后汉书·班彪传》:“由是《乘》《梼杌》之事遂~,而《左氏》《国语》独章。”②<形>愚昧;糊涂。《后汉书·赵咨传》:“况我鄙~,不德不敏。”【又】不知晓,不懂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识人情,~于机宜。”③<动>闭门。《梁书·乐蔼传》:“方见蔼~阁读书。”④<形>通“暗”,比喻政治黑暗或社会动乱。⑤通“黯”,深黑色。《齐民要术·杂说》:“深则年久色~也。”

yǎn

通“奄”,忽然。傅毅《舞赋》:“翼尔悠往,~复辍已。”

ān

通“谙”,熟悉。王谠《唐语林·政事下》:“军镇道里与骑卒之数,皆能~计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