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国梦> 23/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24(2 / 2)

在余雁眼中,王涧之是她崇拜的偶像。

余雁的祖父是大清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枪炮官,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同壮烈殉国。受祖父的影响,余雁从小就有“丈夫意气薄青云。”的志向,她并不惋惜自己是女儿身,古有花木兰、杨门女将,今有鉴湖女侠秋瑾,女子同样能象祖父那样跟敌人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展现中华儿女风采。余雁立志以李清照为楷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余雁的言行举止,常被她的同学李芳菲奚落:“女人能成什么大事啊?还不趁年轻有几分姿色,找个好男人,享受人生快乐。好花不常开,青春不常在。待你年老色衰时,一切都已晚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是出于无奈,几年仗打完,还不是皱皮老脸,什么乐趣也没了;杨门女将又能怎样?满门寡妇,名声倒是有了,她们的心也象一口枯井,死了。”

余雁不愿跟她争辩。李芳菲到底算什么样的人?余雁一直在心中琢磨。说她是交际花,不完全象,她只是在不跟男人同居时才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一旦觅得她自以为满意的男子,便会在公众面前消声匿迹,一门心思与男人卿卿我我。说她是滥交,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也不完全象。

男人想上她的床,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说得过去的外貌,虽然与她同居过的男子并非个个象潘安,至少是能够摆得上台面的;至于财力,那是起码要求,尽管供她吃喝也有限,多吃了发胖,李芳菲最怕的就是体形生变。可满足她化妆、打扮的开销实在不菲,对一般靠薪水生活者绝对是个威胁。有几个同居不到三个月就知难而退或被扫地出门的男人,吃亏就在囊中羞涩上。

对于主动打退堂鼓的男子而言,不怪别人,只怪自己没哄美女开心的本事。而对于被扫地出门的男人来说,却大伤了男子汉大丈夫的颜面。为讨得李芳菲的欢心,男人可算是倾囊而出。据当事人私下透露,李芳菲可能见过宫中秘笈,对男欢女爱之事有极尽柔媚百态的娴熟功夫,加上天生丽质,就算柳下惠也未必能坐怀不乱。

如此一个天生尤物说翻脸就翻脸,而且很快又在别的男人怀中莺声燕语,那些男人陡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冲天怨气就不难理解了。

一天晚上,李芳菲悄悄敲开余雁家的门,要求跟她一起去投奔湘西革命军。

余雁觉得奇怪。“你在此地过得有滋有味,男人象众星捧月似的宠着你,干吗要走?”

李芳菲吞吞吐吐说:“你可能也听说了,有人想害我。”

余雁说:“确实听到有人对你恨之入骨,扬言要毁你的容。不过那种话是吓唬你的,哪个男人舍得毁了国色天香?再说你身边有男人宠你、保护你,怕什么呢?”

李芳菲嗫嚅说:“我已看出来了,那些臭男人只是喜欢我的身体,真要遇上危险的事,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余雁说:“你要走也别去湘西,那儿苦得很,你受得了?”

李芳菲泪汪汪说:“有什么办法呢?再苦也比毁容强得多。听说那儿前途光明,还有出人头地的日子。而且男人多女人少,那儿的男人更会疼女人。”

余雁摇摇头。“那我更不会带你去。我去是为参加革命,打倒列强。你呢?道不同不相为谋。要去你自已去。”

李芳菲泪如雨下,低声说:“你真的忍心让我被人害了?”

余雁说:“我不相信真的有人要害你,你也不必到苦地方去找男人,你会受不了的。”

李芳菲猛的抬起头,目光充满怨恨:“你当真见死不救?我真要死了,变成鬼也会恨你,让你不得安宁!”

余雁原本见她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模样,想再劝几句,她若一定要去,就答应同行。此刻见她目光狠毒,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不由得一阵颤栗,身上起了鸡皮疙瘩。

她无奈地说:“我已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后你有什么不称心的地方,别怪我!”

她们这批青年学生刚到天佑山就参加训练班,革命军的几位长官都给他们讲过课,余雁最佩服的教官就是王涧之。

李芳菲称赞王涧之高大魁梧,面如满月,是个标准的男子汉。尤其他目光如炬、勾魂摄魄,是她见过的男人中最让她心动的一个。余雁揶揄说,才来几天,你又春心荡漾?李芳菲面不改色说,女大当嫁,谁都难免。再说这样的男人不多,谁都想要,可是唯有我李芳菲才能管得住!余雁笑嘻嘻说,看你说得如囊中取物一样轻巧,你有把握?李芳菲昂首望天说,你等着瞧吧,这世上没有我李芳菲拿不下的男人!

余雁赞赏王涧之的侧重点在于他的志向、口才和学识。

给余雁留下的第一个好印象是王涧之讲课海阔天空、气势磅礴,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王涧之在论述一个革命者的雄心壮志时,引用了孟子一句话:“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随口举例说,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秦始皇游浙江会稽,项羽见其不可一世,不以为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后项羽果然举义旗推翻秦皇朝,成就了霸业。

王涧之在谈到治国方略时,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诛杀功臣的举动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他说:历代史学家批评朱元璋“狡兔尽,走狗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短视之见。王涧之以为此举恰是朱元璋独具慧眼、洞察一切的雄图大略,展现其英明君王的治国之道。

理由之一:朱元璋率领各路英雄推翻元朝残酷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此时,百业待兴,人心思稳,国家急需安稳的环境,需要一个说一不二的中央集权政府,此为黎民百姓利益所在;

理由之二:有些人功高盖世,恃功而骄,恃功慢上,对朱元璋有兄弟之情却无君臣之别,对皇权构成威胁,属自绝于朝廷之列;

理由之三,有些人恃宠而傲,贪得无厌,欺压百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属该杀之列;

理由之四:有些人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扰乱朝政。倘若对这些人姑息养奸,久而久之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则悔之晚矣!属不得不杀之列。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朱元璋深谋远虑,在建国之初即抱定长痛不如短痛宗旨,忍受他人一时之垢,当机立断,将所有冒出头的痈疽全数切除,为大明王朝三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

王涧之的独特见解在这些年轻人听来,新鲜之中夹杂疑惑,跟学堂里先生所教的大相径庭。

余雁的男朋友鲁尔纲提出疑问。“王老师对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原因跟我们以前的认知有天壤之别。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开国皇帝功过是非的评价对后代的影响颇大,王老师如何解释这种差别?”

王涧之哈哈一笑说:“鲁尔纲同学的问题提得好!既然大家有兴趣,我乐意多说几句。首先,历史记载的东西,有的对有的错,有精华,有糟粕。历史事件已然发生,是改变不了的,但记载这件事的人,是可以改变的。譬如说,张三用刀杀死了李四,这是铁定的事实,没有人敢说不是张三,而是王二杀的。但是不同的人,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张三为什么杀人作出不同的解释:

有人说张三是精神病,是个武疯子;那么,人们对他的杀人行为怎么看?会让他偿命吗?显然不会,谁愿跟疯子斤斤计较?

另有人说:张三杀李四是李四该死,因为李四偷了张三的老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一个人最不能容忍的两件大事!张三杀李四情有可原。那么,张三应该为李四偿命吗?显然许多人不同意,认为顶多是让他多坐几年牢而已。

还有人说:张三杀李四是误杀,因为他俩在开玩笑:张三说,我的刀砍下来,你敢不躲开?李四说,我就是不躲,你敢真的砍我?两人各说各话,张三说我们赌一把,我砍你躲你就算输。李四说,行,我不躲你不砍你就算输。于是一个真砍,一个真不躲,李四就死了。那么,张三该死吗?肯定有人反对:双方都有错。让张三坐几年牢,也算长个记性。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很正常。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历史呢?以史为鉴!是为当今现实服务。当今现实是什么?‘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乱源在何处?在于缺一个象朱元璋、成吉思汗那样有雄才大略的铁腕人物,在非常的时期行非常的手段。目标非常明确:维护皇权,维护天下百姓!”

鲁尔纲依然不解:“照这么说,那些开国功臣岂非白死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有那许许多多在朱元璋大兴**中无辜丧生的读书人,他们何苦扶老携幼迎接朱元璋进城呢?”

王涧之略加思索。“这正是许多历史人物的可悲之处。大凡朝代更替,皆有不少落伍者或死或散,此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问题在于新朝新人中,少有如范蠡携美人功成身退、隐居江湖者,大都急匆匆争名夺利,评功摆好。须知此举正犯了为官者大忌,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可惜其中不少知书达理之人,始终未能参悟苏东坡先生至理名言:‘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

王涧之这番引经据典,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领略了王老师的渊博学识,从而生出崇敬之意,而对那些数百年前的恩恩怨怨绝无过多兴趣。可在鲁尔纲心中却埋下了深深的疑惑:难道历史是一团橡皮泥,能让后人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吗?王涧之老师的“独特见解”透露出什么样的思维,象他这种政府高层官员会对革命政府发挥怎样的作用?

余雁对鲁尔纲的思虑不以为然。“古代的那些事儿,听过就算了,就象吹过一阵风,有什么值得绞尽脑汁的?自找麻烦!”

鲁尔纲说:“以后我们都要在他们手下工作,理应摸清他们的思路、兴趣、爱好,否则怕吃大亏!”

余雁说:“我看王老师有才华有志向,同学们都很崇拜他。听说他的妻子被史督军的部下杀害了,这种为革命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的革命军是值得信赖的。”

鲁尔纲沉思许久,慢悠悠说:“《诗经》有句话‘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三国时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多加注意。以后果然发生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惨祸。湘西军政府人才匮乏,日后事业发展,王老师必会大用。倘若其巧言令色不改,革命事业危矣!”

余雁扑哧一声笑。“尽想些没影的事,杞人忧天!”

鲁尔纲忧心说:“但愿是我多虑。‘士矜才则德薄’,怕只怕杨主席无人可用时用错了人。”

余雁颇为惊讶:“你似乎对王老师有成见?他在我们许多人心目中是个崇拜对象啊!莫非是因为王老师含蓄批评你墨守成规,缺乏时代新意?”

鲁尔纲摇摇头。“并非如此。他的讲课内容虽然海阔天空、古今中外,似乎学识渊博,令人钦慕。可是我发现他的话前后不一之处甚多,让人莫衷一是。例如他有时批判封建帝王,说是封建社会剥削压迫老百姓的强盗头子,有时又对古代皇帝赞赏不已。他的雄心壮志好象就是跟项羽一样取秦始皇而代之。”

余雁哂笑说:“你以为才读了几年书,就通晓古今中外、天下大事?我看你比王老师差好大一截呢!你能说出李白到底是汉人还是胡人?你知道杨贵妃是真的死在马嵬驿还是逃到了日本?李清照到底有没有改嫁?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陈圆圆后来到了哪里?清代太监为何能娶老婆?自己学识不如别人,还要诋毁人家,不知羞!”

鲁尔纲苦笑说:“你们都被他的夸夸其谈蒙蔽了。我听说有的女生对他着了迷,弄到寝食不安地步。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余雁脸色一红。“呸!吃醋吃到我头上了,你对自己这么不自信?对他着迷的人多得很!女的不算,男的还有一大排,你都往歪里想?”

鲁尔纲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你不是那号人。我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千古名言,只怕有种人不是柳下惠,反倒是西门庆呢!”

余雁红晕陡起。“你知道就好,就该待人家好一点。”

鲁尔纲受委屈似的大叫:“我哪点待你不好?天地良心!”

余雁转过身,掩嘴偷笑。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