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就大了,当年在建文帝手下的时候,夏原吉官司至户部左侍郎,还当过钦差大臣,当年他的确没有投降朱棣,而且还是朱棣打进南京臣后,被人抓着送上来的。现在虽然皇上你很信任他,重用他,他做事也很踏实,其实内心是抗拒的,人很阴险。
其实为逆时不曾早早迎圣的人很多,不过这种放要看放在什么情形下说,比如在这时提及,效果就很好,朱棣大怒。吕震是个好同志,另外几位不是。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更让朱棣怒不可遏。
方宾自杀。
他是第一个被叫去问话的,朱棣的脸色什么样,他看到了,回家之后便惶惶不安。
夏原吉是第二个被叫去问话的,夏原吉在朝庭里的份量,方宾自我感觉比不上,结果呢,夏原吉被贬开平,而且还要继续做事,行不可为之事。至此,方宾已经从惶惶改为焦虑。
吴中被叫去问话,入狱。方宾内心惊惧,夜无眠,寝食不安。
吕震又被叫去了,没受到责罚,但吕震进谗言一事,风声已经露了出来。
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内宫中官(太监),方宾多方委托终于和皇上身边的人在济灵宫悄悄碰头,内官告知,皇上震怒,不日会有多位大臣下狱,点到了方大人的名字。
于是,大明兵部尚书,方宾,于自家府内自杀。说实话,这位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
方宾的自杀更是吹旺了朱棣的怒火,大明朝的尚书,身家性命都是皇上的,岂能你说死就死。抄家,全家流放,方宾本人开棺戮尸。
锦衣卫又出发,去开平,把夏原吉给抓回来,先下北镇府司牢狱。
前户部尚书邹师颜被捕下狱,工部,兵部,诸多官员被抓,一时之间,北镇府司的大牢人满为患。
北京城内阴云笼罩,同时也是战云密布。
锦衣卫从北京城出发的时候,正是朱四郎等人南望长城的时候。话说还有人能在外太空看到长城呢,能看到长城好象不能说明长城的大小远近或是伟大。
望山跑死马,此处虽然可以看到长城,但要真跑到长城脚下,还非得要个一两天才行。
看到长城,就象是看到了家,毕竟大洋河村离长城并不远,当然长城真的很长,不过朱四郞等人一行却不能从此地入关,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开平。
洪武三年,时曹国公李文忠率师攻克北元上都,太祖元朱元璋始设开平卫,开平是北方边塞要地,在长城之外。
朱棣两次北征都经过开平,他曾说:“消灭此地残寇,只要守卫开平,则兴和,辽东、甘肃、宁夏边防就可永远无忧。”
兔子在大叫的时候,已经就有人盯上了他们,这一行三十人,却有马七八百匹,牛羊也不少,位置离长城约五里。
开平卫共8个驿站,分东西两处:东边为凉亭、泥河、赛峰、黄崖,西边的是桓州、威虏、明安、湿宁。朱四郞等人正在黄崖驿之外。
此地已近边关,而且近来边关示警,这还要是没被发现,那就是怪事了。
斥侯发现了朱四郞等人,同样的,兔子也发现了斥侯,只不过彼此都装作没看到。
朱四郞等人换好了衣服,准备前去打马叩关时,斥侯出现了。
看着朱四郞等人递过来的证明身份的文谍和路引等,斥侯有点奇怪。
这些文谍和路引能证明他们是大洋河村的人,还能证明他们是为万全都司辖下山阳辅采办的辅兵。
山阳辅一个急递辅而已,怎么可能派别人到草原去采办这么多马匹。
常年在边关打混,知道这文谍路引不是假的,听着兔子说话,也算是乡音,更重要的是自黄崖驿快马五天便能到山阳辅。
山阳辅如今在宣府至开平这一线的卫所上,可是个小辅中的大辅,往来快马递卒除了德胜堡外,都愿意在山阳辅歇息。
“可有烧刀子?”那斥侯使出了杀手锏。
“空有个酒囊,酒早已喝光。”黑牛一脸的恼怒,其实还有一点,但四郞不让他喝了,自夜袭之后,黑牛的烧刀子贡献出来一袋医用。
那斥侯听了心里失落的不作声。
黑牛怕他不信,把酒囊解下甩了过去。
斥侯接住,晃了晃,听不到声响,打开后闻了闻,果然是烧马子,嘴里叨念:“可惜了。”
虽已开春,关外苦寒,要是能有口烧马子那是何等的爽快。可惜这酒贵,也就是斥侯这等粮饷较高的才能喝的上一两口,普通士卒还喝不起。
“这位军爷,留个大号,改日过山阳辅,我让辅司给军爷留上一壶。”朱四郞说道。
“谢过了,不知何日才有命去山阳辅喝酒。”那斥侯听了四郞的话,脸色微展,“且等着,某先去通报一下。”
斥侯是个心细的人,这几人虽说身份不用怀疑,可有这么多马,要好好关照一下。这些马要是惊到了跑散了,能把黄崖搞的一团糟,今日可是有大人物在的,可不能出什么差错。
斥侯嘱咐同伴看着四郞等人,自已打马回关禀报。
三十来人,七百多匹马,还有几十头牛。汉人四,蒙古鞑子倒有近三十,听了消息,值岗的什长也是愣住了,他这也就三十人,哪看得住这么多人马。
什长直接打发那斥侯去找百户大人。
黄崖驿今日迎来了个朝庭大员,正因为是这位大员的驾到,开平卫指挥使带着一干要员都陪着过来黄崖驿。
小小的边关,一时人满为患,平时只有个百人的驿站,今日各指挥使,同知,佥事的亲卫就来了数百人。
这位大员是谁,大明朝户部尚书夏原吉。
夏原吉的户部尚书一职还在,只不过被下派至卫所筹粮。开平卫的头头脑脑们本来就重视粮饷官的到来,尚书一职还在,那就必须更加重视。
夏原吉到了开平卫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各驿站粮仓马圈,朱棣北征是板上定钉的事了,他的职责现在是筹粮。北征开平卫会是起点,这里也将是后方最大的粮草军械的集中地。
此时他正带着一帮户计和将校检查马场。
“大人,上次朝*鲜可是解送了三千马匹过来,万全卫都分了千匹,开平卫更在前哨,却没分到一匹。”指挥使看着空荡荡的马场说道。
朝*鲜过来的军马各卫所都流口水,与鞑子作战,骑军最为重要,万全卫还在长城内,要那么多战马干啥。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在关外,要存这么多马干什么,一不小心鞑子掠了去咋办。
“先将马场整饬好,草料场还要加大,过几日会有驴骡送到。”夏原吉没说战马,说的是驼运粮草的驴子。
“夏大人,只是驴子和骡子,没有马吗?”这可是马场呀,又不是驴圈。
夏原吉站着不出声,用力的推推了马圈的围栏。
指挥使听夏大人不接话,不免有些讪讪,一时间场面尴尬的静了下来。
黄崖驿的百户虽说是此地主官,但此时早就被一干大人挤到了夏大人的身后的身后的身后。
斥侯跑近之后,很快就找到了跟在大队人马后面的百户。
听得斥侯汇报,那百户吓了一跳,兴和所都被鞑子偷袭了,现在居然有人往关内贩马,他怎么过来的,有多少马,再说一次。
“七百多匹马?真的。”
“只多不少。”
接下来一通铠甲碰撞之声,众位指挥使千户百户大人都齐齐的转过了身,眼直直的看着黄崖驿的主官和那个斥侯。
两人吓了跳,脸色变白,马上都低下了头。
“大人,这些马都是万全都司指定要的呀,定金都已经付了。”朱四郞一脸委曲的样子。
“莫用都司压我。”开平卫的指挥使脸色一沉。
“大小,小的哪有半句假话,这批马可是得了武安侯亲点的。”朱四郞这话可真就把指挥使给镇住了。天知道武安侯这么大的官会亲点马匹牲口,这话不知能不能真的糊弄住指挥使大人。
武安侯郑亨也是他的上官,搬出这位大神来,这可就不是这位指挥使大人能惹的了。
是夜,指挥使宴请夏原吉,在边关也没办法大吃大喝,夏原吉本来就不是个古板的官员。
席间夏原吉问及指挥使今天通关很多匹马的事。指挥使心里不忿,又以为是武安侯厚此薄彼。
夏原吉倒是给他出了个主意,明言备战了,万全卫的马也要调过来,万全卫开平卫都是宣府镇,不必把马赶来赶去。
指挥使听了觉得有道理。
可第二天,朱四郞就是不松口,更让指挥使窝火的是,这四个明人中,居然走脱了一人。
按那朱四郞的话说,此人先回去通报,让万全卫派人过来接马。
中午,指挥使又到夏原吉这来问计,夏原吉这下是把这个指挥使给彻底看穿了,整个榆木脑袋。
作为大明朝很负责任的官员,夏原吉知道,这些马若真是要送万全卫的,都在宣府镇制下,这次皇上定然是要出兵的,最佳时机就是开春,所以过不了多少天,这些马真要调用出征,还是会经过开平卫。这样调来调去,费时费人费粮草。
指挥使是想要这些马,但不可能绕过武安侯,当然前提是,这些马真的是武安侯过问过的。
从大明朝的情况来看,这些年征战不息,大明朝一直缺马,七百多匹马不是小数字,武安侯上心还真有可能。但是,大家都是宣府镇,马在哪个卫所都是烂在武安侯自家的锅里。
算起来,这些事也是夏原吉份内应管之事,指挥使都压不住这个小马贩,夏原吉决定亲自出马。
要说四郞是个马贩,夏原吉还真的不信,一眼看去倒象是个士子。
入关后,四郎穿的整洁,干净,千户穿了常服也没他这么光亮。
人长的也俊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子脸上无须。在大明朝,男人脸上没胡子,这可是很不正常的。
说朱四郞象个士子主要是那气质,而且对着夏原吉,不悲不亢,这与他在边关接触到的任何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脸上挂着的吟吟的笑意,很友善,但全无媚上的那种感觉。
“大人,小可只是个商贩,商贩行走全靠一个信字。且此次又是担着武安侯的嘱托,实在不敢有所差池。”
“本官夏原吉,司职大明户部,腆为尚书,本官的话你也不信。”难得夏大人用官职压一个小商贩。说句实施,若是普通的边关小百姓,若是讲什么户部尚书,可能还听不懂是啥啥。
若不是夏原吉被贬到这边关野外,朱四郞这等小贩根本连见上尚书大人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讨价还价,还要夏大人放下身段以势压人。
原来是夏原吉,这可真让四郞意外了。
夏原吉也算是明朝名人之一,了解些永乐朝掌故的朱四郞略略知道,但此时突然跳出这么一个尚书大人还是让朱四郞吃惊。尚书大人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的。
心里吃惊,不由的多看了夏大人两眼,这两眼又让夏原吉大感意外。
通常情况,小贩见到尚书大人,被吓到不知所措不知所以的占绝大多数,这个叫朱四郞的却又好象没怎么把尚书大人太当回事。
这让夏大人有点生气,放在平时,哪怕你就是个士子,这么看夏大人也是很没有礼貌的,但看朱四郞的表情,又不是那么不知理目中无人的小人,目光中有坦诚也有仰慕,此人不俗,有点意思。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