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城西门,只是一侧小门,门口吊儿郎当两个守卫,盖着草帽在旁边晒太阳。
在没有什么紧要事情的时候,庆元县因为挨着大山,加之来往皆是周围乡县村民,少有闹事的,他们都是这么闲散。
一个老黄牛车停在了近西门处。
陈丹生将草帽摘了,仰头看着这片城外马场。
虽然名为马场,但是实际上里面到处都是车马驴牛。
两个小伙计负责看护,有人过来存牛车,拉着过去往围栏里一排木桩子上一拉,将缰绳绕上几个圈,卡在那里,就算了事。
在马场外面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车马两铜板一个时辰”,都是各乡老农们存着,格外便利。因为牲口车入城要交五个大子儿入城费,所以这里倒是每次都满满的。
这也是为了保证县里大户人不被那些牛马骚扰,县衙里也是允许的。
陈丹生将牛车拉过去,并且记录下木桩号,拿了个小牌。等回来再用小牌缴费,就可以带走牛车。
将草帽重新带上,陈丹生就从西门走了进去。
熙熙攘攘的人群极为热闹,这里虽然在痴傻时候生活了十几年,但是不管是痴傻的陈丹生还是前世,都对这里不熟悉。他自小关在府中,根本没有机会出来闲逛。
幸好,县城不大,顺着外来的人流走,很快就来到了一处集市。
集市分门别类,什么都有卖的,陈丹生只是大致扫过一眼,就直奔里面走去。就算对县城不熟悉,但是大兴国城乡布设大同小异,陈丹生还是知道去哪里寻找丹房。
走到集市尽头,就是一片屋坊。
虽说和集市上的卖酒肉作坊一样招牌横匾林立,但是这里的人很明显少了许多,穿着打扮也都更显鲜贵,经常身后有着二三随从,一摇一晃,极为闲散。
陈丹生从冷清的路上一家家扫过,终于在屋坊深处看见五间对门而设的铺面。
一间五层高,一间三层高,另外三间都只是二层。
三间二层的名为“药散堂”、“庆元春”、“妙草坊”。
三层高的名为“回春丹房”,五层高最气派的名为“公孙氏丹房”。
当陈丹生看见公孙氏这三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瞬间想起了一张脸,一张这辈子他都无法忘记的脸。
“这本该是我的丹房分店,如今却改名成了公孙。呵呵,公孙明远,我的好徒儿啊。等我好好的,慢慢的去找你。”
前三间都是些卖草药和给普通人抓药问方的地方。只有这回春丹房和公孙氏丹房才是真正卖丹药的地方。
陈丹生听到家人提及过回春丹的老板,心下便知道回春丹房肯定名声更好一些。
可是,他却依旧选择了公孙氏丹房。
这里他最是清楚,可以用公平的价格收购成丹,而且,选用的丹师也都是较为优秀的,目光也都很毒辣。
当然,这样联锁丹房肯定要比本地丹房获取的利润更多,价格也不可能因地方而变化,总会有所差池。
但是,差距最多也不过几个金币,陈丹生还是不会在乎这个。
踏入公孙氏丹房,空气之中的丹香,丹房柜子的摆设,还有店里小二的服饰……一幕幕熟悉的回忆钻入脑海。虽说公孙明远将名字改了,但是这里面的一切还都没有变化。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