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尘愁收拾心情见天已大亮,这大雨还没有要停的意思,于是找了一个仅可绻身刚好避雨的山凹缩了进去。不知道过了多久,朦胧中耳边尽是雨后不知名的鸟儿鸣叫声,梵尘愁睁开双眼见大雨已经停了,大大的太阳正当中天,万屡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映的草叶上的露珠幻彩万千,晶莹剔透美丽极了。
梵尘愁提着雨伞又在山崖上下寻找了片刻,终于在乱石杂草中找到几锭纹银。想是那箱子被野猪踏撞,在滚落山崖的时候才破出箱外的。那银子底座烙着大大的“岁贡”二字,看来箱子里装的一定是官府的贡银没错了。梵尘愁把银子揣在怀里,把玩着这把翠绿色的雨伞直到肚子咕咕的响叫才知道还没吃东西呢。
喂饱了肚子梵尘愁继续赶路,傍晚十分终于看见了远处村落炊烟袅袅,梵尘愁的内心深处竟然暖暖的。吃了数日的烤肉,睡了数日的草地终于可以饱饱的吃一顿,舒服的睡一觉了。
闯荡的感觉真好,闯荡江湖虽然是苦的,但每一次战胜困难,打败对手,就可以好好的到繁华之地享受生活,真的不错。正是因为这种酸、甜、苦、辣、咸感觉的巨大落差,才是生活的真谛。反璞归真之后的平常才是幸福,这种经历了考验的平常才是长久,只有经历的人才懂得珍惜,才懂得享受。这也就是为什么久居的人喜远游,流浪的人想安居的原因。但世事总是不如人愿,不是久居生了惰性,怕前方的艰难苦难不敢行动,就是浪子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真能享受这归真幸福的人又有几人呢?
这是一座只有百十余家农户的小村庄,冯庄,可以算是小镇了.小镇上的建筑以草房和冯姓人居多,遂名为冯庄.梵尘愁一路行来,这到是第一次与快哉亭以外的人打交道.他这一身破烂的衣裳并没有给村子上纯朴的村民以反感歧视,相反他们很是好客友好。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梵尘愁的心态良好发展,在混迹江湖时,即使遇到最凶险最愤怒情况也能怀着一颗乐观善良的心.
梵尘愁久居快哉亭,埋头武学醉心武道,对于人性的黑暗并不是很了解.他有绝高的武功,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形成他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要知道权利越大,责任越大.一个人能力越大,如诸天神佛者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念头就可使人间天翻地覆;如皇帝者一句话一句戏言就可以决定万人的生死性命;如梵尘愁者天纵其才,绝世之质,入正道必将光大中原武学,是江湖之幸,如堕魔道也必将成为江湖百年的劫难.
天下者有德者得之,万民之大幸;德在才之前,用人之首要.
环境真的很重要,性格固然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际遇,但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先一步遇到一些善良的人,先一步培养了独立正确的心态,将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即使今后的命运在如何的波折,只要心怀感激之情,将会觉得活着真好.
梵尘愁借宿在一家冯姓老夫妻的家中.冯氏夫妻年过六旬,膝下一子多年前参军抗辽战死沙场,幸其妻冯氏已有身孕,方可延冯家血脉.请先生测字取名冯笃,取笃之"充实而有恒”的意思,小名铁蛋.如今铁蛋已到读书年纪,聪明伶俐,大慰全家.
梵尘愁看着调皮活泼的铁蛋,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竟然全无一点乐趣,完全是练剑,练剑,还是练剑,但他并不后悔.如不是那样的话,如今他也不会达到现在的武学境界与不凡身手.万事怎样皆如人愿十全十美,鱼与熊掌又怎可兼得呢.没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
现在已是北宋元符年,自与大辽签定"澶渊之盟"后,宋朝百姓已享了九十又三年的太平日子了,大宋的百姓算是免了几年的战争之苦,生活过的还算富裕.冯氏为乡里缝缝补补还勉强可维持生计,晚饭用罢梵尘愁便早早的休息了.
梵尘愁躺在舒服的床上,耳中听着夜虫的声响,宁静的乡村偶尔几声犬吠,脑海中闪现的尽是绿伞女子那明艳的容颜.
这一夜梵尘愁定会做一个美梦.
次日醒来梵尘愁伸手一摸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那身破烂衣裳竟然不在床头,目光过处全不见踪影,找之不到.他那里知道冯氏见他那身衣衫实在烂破,早已拿去缝补了.
梵尘愁正想下床,突闻脚步声音响近,他忙又钻进被窝假装熟睡.这时铁蛋蹦蹦跳跳的闯进屋来,大喊:"大哥哥,吃饭拉,快起来吃饭.我娘叫你起来吃饭呢!"
梵尘愁无奈只好佯装刚刚睡醒,叫铁蛋近身趴在他的耳边小声道:"铁蛋,我的衣服呢?帮大哥哥找找."
铁蛋见梵尘愁有求于他,满心欢喜,满屋子的翻找,屋子杂物不是很多,很快便翻个遍,只是仍没有见到衣服的踪影.铁蛋着急了大声喊道:"娘,你过来看看,大哥哥的衣服不见拉."梵尘愁在床上一听不禁急了起来,急忙做手势阻止铁蛋喊他娘来.只是冯氏久不见铁蛋把梵尘愁叫起来,又听铁蛋喊她,知道自己忘记了给梵尘愁拿换洗衣物了,忙拿了一身他丈夫以前在家务农时所穿的粗布衣衫送去.一推门就见到梵尘愁正在床上光着膀子对铁蛋做着手势,梵尘愁见冯大嫂来了忙裹上棉被,弄的满脸通红.
冯大嫂见羞了梵尘愁忙宽解道:"小哥,我都是能做你娘亲的人了,不用害羞,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用在乎这许多.快!换上,你那身衣裳不能在穿了.穿完了和铁蛋快点出来吃饭啊!"说完笑着退出屋外.梵尘愁见冯大嫂如此说本想说:"你是不在乎,我可在乎."但转念一想,这么说不太妥当,索性支吾着应承了.
早饭后梵尘愁帮着挑水劈柴,算是暂时住在冯大嫂家中.梵尘愁与铁蛋几日来相处甚欢,见铁蛋顽皮性格对武学向往非常,遂暗中传授了他内功心法,为铁蛋日后武学成就奠定扎了基础.
临走时梵尘愁为了感谢冯大嫂的照顾之恩,留下了一锭岁银做为酬谢.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一锭银子害了冯家.
宋继周后,于九七九年至九八六年间三次进攻契丹,三次具是先胜后败,契丹处于防御态势.在契丹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策略下,才击败宋军,但也无力南下攻宋。后真宗在位,大宋版图南受大理、西受西夏党项的压迫,北又受制于辽契丹、金女真、蒙古,等各国,局势很不稳定.
辽邦回纥萧太后自恃武力雄厚,借狩猎为名,统兵袭汴梁。契丹深入宋境七百里,但后方有沧州等重镇未攻下。大臣寇准识破辽已是强弩之末,鼓动真宗御驾亲征,宋、辽两军会阵于风雪澶州.在此一举击退契丹军前锋,毙其统帅萧达凛。至此辽已是筋疲力尽,急于和谈.萧太后战败,双方罢战,签立澶渊之盟。
当时的北宋经济及其繁荣,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五百万贯,年财政收入折算为银绢为七千万两/匹以上。故大宋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百万之数,以求和平。谈判中,契丹提出两个条件.每年宋要向辽输银三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增银十万两和绢十万匹。这些数目大大低于宋的估计,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二是要宋归还辽之“关南”二地,被宋严辞拒绝,契丹和平心切,并未坚持。
最后达成条约,宋每年送契丹“岁币”,契丹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此后,宋辽一百二十年未开战事。宋、夏议和,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但宋每年要"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在各节日及宋、夏皇帝生日,再"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衣著等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
澶渊之盟的签定,在朝在野的诸多人士都很不理解,尤其那些看不清楚局势的草莽,对于每年向辽进贡"岁银"都很是不满,虎视已久."澶渊之盟"之后的几十年来时有"岁银"在上缴的路上被劫,劫匪手段之高全然不留线索,朝廷虽追查已久却苦无头绪线索."岁银一案"已经列为"六扇门"中第一悬案.全国上下张贴告示:"提供线索者赏银百两,查出主谋者赏银万两,拿住主谋者官升三级另有封赏.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