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功叫过王朝等人,悄悄地附耳说了几句,然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无量寿佛,这次张须陀倾尽全力出动,无非目的有二:其一,向主公炫耀武力。听说此人一向心胸较为狭窄,很难容人,主公这次在洛阳耽搁这么久,一定有耳目向他报告,而他也一定在想主公要有所作为,染指洛阳州,呵呵,这里毕竟名义上是他荥阳大营的防地,有人在自己地盘横插一脚,依着他的小心眼,断不会舒服,必除之而后快,向主公示威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罢了;其二,军中定有重要人物,否则,以张须陀的鲁莽狂傲,带领三千兵马出动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职位比主公高多了,我们只有数百亲兵的情报他会不清楚?嘿嘿,若贫道是他,在自己的地盘上耍威风根本不用那多人,只要带十几个将官到城中都尉府大喊一声,在这洛阳集合个几千府兵还不是什么难事吧!?”
看着徐茂功慢悠悠的分析,我也是心有戚戚焉,抚着桌上的花瓶,冲他请教道:“敢问道长,可猜测出荥阳军中究竟是何人在内?”
狡猾的老道眨巴着三角眼良久,才骨碌碌一转眼珠子,神秘地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王”字。
我先是一愣,有些愕然地瞅着正慢慢消失的水渍,眉头不由得一皱,自己习惯地摸了摸鼻子,神情颇为有些疑虑和吃惊。
“难道是他?可是......”
徐茂功似乎不见我的表情,继续自顾自分析起高颍来。
“高王爷这次带了精锐骑兵,依贫道看来,嘿嘿,必是也有极为重要但是又要隐讳人物在其军中也!”
************************************************************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
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
卫府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兵。
卫府大将军等武官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於府﹐将归於朝。”
重要军机大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
尚书省的兵部﹐主要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简点和轮番﹐以及图籍﹑厩牧﹑甲仗的管理等。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
12卫各领40~60府,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
各军府“因地立称”﹐分别冠以所在地名。府分上﹑中﹑下﹕上府为1200人﹐中府为1000人﹐下府为800人。
主要分布於政治中心地区的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道﹐旨在“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
每府置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下辖4~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设旅帅﹐辖2队;每队设队正﹐分为5火;每火10人﹐有火长。
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锸﹑斧﹑钳﹑锯等﹐均有定数。
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所需粮食皆自备,如果马匹不足﹐则由官府供给。平时训练在冬季进行﹐由都尉率领本府兵马习战。
京城的禁军--也叫“御林军”--则是由各关中军府挑选健壮丁男组成,只接受皇帝的指挥,不参加轮调农作等活动,而且每年还要淘汰、挑选一部分新兵加入,禁军的直接上司是“御林军指挥使”。
这样便使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开皇十年﹐皇帝颁布诏书﹐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同编户。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不再存在,但军人仍有军籍--“军名”﹐无论在军﹑在役或在家﹐凡军役范围内的事宜﹐均属军府管理。
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於农的制度。
隋朝常备府兵约60~70万人﹐一旦战时徵募便可以达到130万上下,规模极是庞大。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