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关外,已是北风如刀,在长白山绵延的山头上,更是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白雪.
天色已接近午时,漫漫扬扬的雪片铺天盖地地落下,举目望去,天地间一片苍茫,然则就算是穷及目力,也不过可以望出半里地许,.这盖半是因为漫天飞雪遮掩了大半天色,盖半还是因为长白山间那千载之下的野生而成的无边无际的山林,让人的目光无有可能透过那郁郁苍苍茂密的林木枝叶远眺..
在这山间,千年来生息着无数的生灵,他们的生活自循天道,少有人类的干扰,.人们唯一可以介入其生活,并对他们有一些影响的,就是那世居在山间的村户人家.
未时的辰光,正是一日之中正午的时候,远远的林间,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和些许可闻的脚步声,这声音在这静静的大山深处,响透在飞雪洒落于林间地上的噗噗声之上,显得和周围有些不谐,在寂静的山间传出很远.惊得树上冒雪觅食的松鼠,丢下辛苦寻得的坚果,一头扎回树洞再不出来,也令得其他稍大的一些动物纷纷躲入周围的灌丛里,从被白雪覆盖的空隙中,偷偷地露出漆黑的一双眼眸,探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脚步声越来越近,从几颗硕大的松木间,探出一把柴刀,刀锋上下,砍掉挡住前路的树枝,然后勉强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柴刀的刀口已不见锋利,刀口处崩口甚为显眼,可见已经用过很长时间.但是挥舞这刀的胳膊,显见是浑不在意,每一起落间喀嚓声响就有一条甚至几条树木的枝干齐茎而下.树间的空隙渐渐变宽,„嘿“伴随着又一松干的掉落,一条汉子从树后闪出.
这汉子一身猎装打扮,个子虽不甚高但却甚为结实.背负箭壶短弓,腰间用草绳缚住,除去插着一把猎刀外,还别着一个小葫芦.汉子一路林间穿行而来,浑身上下被树枝划出无数道小口,衣服早已是破烂不堪,倒是浑不在意.走得性起,索性把两手衣袖高高撸起至肘间,露出黝黑双臂,大步向前.一些细一点的树杈挡道,汉子便伸出左手,一把攫断,右手柴刀飞舞,一路徐徐行来.
渐渐行至林间稍开阔处,汉子也略有些乏了,身上汗气如白雾般腾起.汉子看看四径,选了一处积雪较少的树下,放下手中柴刀,解开箭壶短弓,抱一捆树枝,又从怀内掏出点火的事物,升起一堆火.不一刻,林间便升起烟雾.汉子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火上烤热,便开始吃起来.
火光熊熊,火堆边的积雪受热,一周渐渐消融,化为雪水,渗入地底.
„咦“,汉子丢开手中的干粮,把目光投在不远处一片树底,显见甚为惊讶.
对面树底亦是一片草木,由於火堆的热力,原先覆盖在上的雪片已有部分消去,在掩映的白色下面,露出一丛顶着鲜艳小果的物事.这汉子常年在白山黑水间讨生活,寻常百草只须用眼一扫即可分辨.此时便知,那露出来的事物定是人参无疑.
时已值十月,普通人参早已成熟结籽数月有余,采参的季节也已过去.须知人参乃长白山一宝,世间多以其配药以作强壮兴奋,大补元气之用,药用范围十分之广,素有“草药之王“之称.市价颇高.那一年生的人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三年生的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也称批、匹)叶";六年生的五个杈,俗称"五品叶";也有生六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每年七,八月间是人参成熟之际,那时入山采药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多年采摘已令得山间野参数量巨减.几十余年前市面上尚可见十年生野参,现今已多年不现于市.就连五年以上生的叶片达四片的“四批叶“都以少见.每一现市便迅速被商贾高价哄抢而走.朝廷虽三番五次颁下严令,甚至发行“采参卷“,以控制采参的数额,但仍无法杜绝偷采的行为,长白山上的野参便愈是一日少于一日了.
而眼前这株参高可及膝,叶片繁厚,粗粗数去,竟有七片之多,顶端参籽鲜艳夺目,状似莲花,莫非便是传闻中的的仙品“七品莲台“?
任这汉子闯荡江湖多年,见多识广,此刻也不禁满心欢喜,尤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趟出行,能否找到一颗好参,于他委实是有重大干系.本意是抱着各安天命的心理,在这山间跋涉寻觅多日,苦无结果.本待再过几日,等山间完全封住,无法再行搜寻之事后,便即返家,另觅它法.现眼前突现瑰宝,多日来苦恼之事一扫而空,更可即机解决一段几十年来纠缠不清的往事,如何不喜?而心中的念头此刻早就换成了“天道酬勤“.
待得定过神来,汉子丢开手中干粮,趋步来到野参之前,一面放声大喊“棒槌“,一面蹲下,轻轻拂去叶面上的积雪.仔细看时,如何不是那“七品莲台“?
只是那大若手掌的参叶上,拴有一条红绒绳,在参四周的地上,还插有四根小棍,连接着一个在地面上划出的方框.红绒绳一看便知质地粗劣,一文铜子便可在货郎摊上买得一尺,那小木棍更是在林间随手折来的树杈.但这红绒和树棍,却让这汉子如淋一头雪水,满腔喜悦尤未升至头颅便已降回脚底.
此参竟是有主之物.
当时参民进山采参时,都有固定行规.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称为"拉帮";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即"单棍撮"。无论是拉帮的还是单棍撮的,采参的工具都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放山人如果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这叫"喊山"。旁边人接问"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这叫"接山"。就算是单个的参民发现了野参,也须自己喊山,接山,然后再行挖参的程序.
挖参前,要用栓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为的是给人参带上笼头,怕它逃跑了。也有用草帽盖住人参的。接着,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三尺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有时山民无意中发现野参,手边没有挖参的工具,就会用红线先系上,或先立下木棍,框上人参,一方面为“固宝“,另一方面也为昭示他人,此参已为有主之物.物主稍后即反.彼时民风淳朴,有主之物多是不会有人再动.但若是后来者候在一旁,等物主返回取参之时,必会分得一份份子.
现下这汉子所见之红绒绳,树杈,方框,正清楚现见,已有他人先前一步发现这参.大汉久居江湖,幼年时也曾随山民入山采过药,此中的规矩自是一清二楚.他本是胸襟开阔之人,一生行事但求光明磊落,无半点愧对心胸之事.若是平时,莫说一颗人参,就算是天下所有奇珍异宝全数堆于眼前,但有半点不合情理之处他亦微微一笑,绝无一丝动心.但此刻,这颗七品莲台对另一人的生死极为攸关,实在是势在必得.若取这参,实在是不合他生平做事的原则,“君子不欺暗室“;如若不取这参,却又不知这参主何时再来,而家中那人又不知可以等到几时.
一时间,饶是他英雄一世,也委决不定.不由得双拳紧握,额头上微微渗出汗来.
正踌躇时,左手无意碰到腰间短剑,一个念头涌进脑海,大汉不禁暗自责骂自己:我怎地这般愚蠢?这物主十九便是这山间参民,采得这参也不过携带至集市中变卖成钱.不若我现下就留下银两,取走这参,就当他是卖于我的便是.何苦在此犹豫不绝,空耗时光?只是这七品莲台是世间奇宝,价值连城,我也不是商贾,不好给出价钱,何不用自己手边最值钱之物与他交换?他日事了,再携银两回来探查,赎回我的东西就是了.
计较已定,再不迟疑,大汉摘下腰边短剑放于雪地之上,拿出鹿骨钎子就待挖掘七品莲台.
忽在这时,耳听得背后有利刃破空之声,袭来的方向正是自己探出的右手.手腕一翻,变做手掌向外,张开食指和中指,轻轻将来物夹住,却是一枝竹箭,箭头已被人折去.
一箭方接在手,紧接着又一箭袭来,这回射的方向却是后颈,来势仍是迅急.大汉听得真切,只是微微一侧耳,竹箭便从耳旁掠过,仍是一枝没头箭.
默无声息间,第三只竹箭已掩至,此箭只比第二箭少晚瞬间发出,眼见就要射中大汉的右股.
大汉心中暗思,这发箭之人当真狡诈,前两箭故作声势,吸引自己注意,到第三箭却无声无息,去向却是人后股.换作常人,不加提防之下,多半会中计,吃它一箭。箭头虽已折去,但如果真地中上,必然也会当场捂臀痛呼.
念至此节,大汉微微一笑,整个人凌空拔起,躲开来箭,一声轻啸,身子空中一晃,落在几丈外一颗云杉树旁.
但见树下立着一个少年,十四五岁年龄,手持猎弓,体型消瘦.一双眼睛漆黑明亮,嘴角微微上翘,仿佛永远挂着几分微笑,笑容中却又带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那三枝竹箭正是方才这少年用猎弓射出.
“你这少年,为何暗箭伤人?”大汉望向少年,双指一弹,手中没头竹箭笔直飞出,“啵”地一声轻响,插没入少年倚身的树干内,竟将一颗云杉射了个对穿.
“好大劲.只是好大劲我便怕你吗?”少年紧紧握住手中弓箭,脸上却还是一副懒散的神情,“我杀过这长白山中的野猪,不怕头头都比你劲大.”
饶是汉子这般老练江湖,也不禁被少年的话气个倒摔.少年昂起头来直盯着面前这汉子“我看你一身猎户打扮,不会不懂这山中采参的规矩吧?你可见那颗参下已有他人‘固宝’的标记,为何还要动手采摘?这长白山间本有采不尽的野参,只是若有人专采那有主之参,就须得先吃上我三箭.”
原来这七品莲台是这少年郎的.
惊喜之下,大汉不禁眉笑颜开,大步跨前,虎臂一探将少年左臂牢牢抓住,急切切地问“这位小...小哥,这株七品莲台可是你的?你...你...可愿将它卖与我”
少年谇不及防之下,被这汉子一把抓住胳膊,只觉一股钻心剧痛从左臂涌来,当时几乎痛晕过去.强忍着将涌出的眼泪回道“嘿,偷的不成便要用抢的么.”连声音已变得嘶哑.
汉子这才醒悟过来,忙稍稍松开手上的劲道,但仍抓住少年的衣袖,仿似生怕他逃跑以后无法再捉回来般,一双眼睛也牢牢盯住少年的嘴,只恐从中吐出的乃是两个字.
其实以他的武功,天下间可以从他身边从容逸走的只有寥寥几人,而这几人展开身形后也是不敢回头,唯恐稍有延误就会被他赶上.若只论轻功一项,也只有风liu世家中的护法“彩凤双fei翼”可以在一千里以内胜过他,千里以外仍不免输给他的内力.这小小少年又怎能从他身边逃走?以他的名声,如若开口相取某样事物,武林中又有多少人可以说出一个“不”字来?现下如此忘情,实在是当局者迷,关心则乱.
少年得这汉子稍稍松开自己胳膊之后,方才喘过一口气来.这时疼痛虽轻了一点,眼泪却再也不受压抑掉了下来.在他心中,先见这汉子欲偷自己的山参,后又当面对自己加以暴力压迫,早就认定他为天下第二大恶人;再见其求购时的神态语气,可知这株叫什么“七品莲台“的参对他极为重要.小小心中,早已打定主意.
“你先将我手放开,再与你谈价.,我挖得参来本就是为换钱.如若价钱不好,你便是捏断我手我也是不卖.”说得这话时,少年已是抹干了泪水,换上了一副懒散的笑容.
“好极好极,只要小兄弟肯卖,你便是要西海瑶池的血雕我也给你擒来换了”这西海瑶池的血雕乃是武林至宝,雕血功可解世间百毒,以大汉的本事和与西海瑶池的关系,此言并非虚妄.大汉松开手,眼看着少年,只等他开出一个天价.
少年用右手轻轻托住左臂,稍一使劲触摸,但觉伤势处痛心欲决,竟与多年前逃难时跌断腿骨时感觉一样.难道在大汉一抓之下臂骨便已折断?心中暗恨自己无用,脸上也不动声色,只笑嘻嘻一答“这血雕嘛我倒是不用,不若你拿些银两来换,我也好到山下集市中换些日用之物.”
大汉早已料到这少年所求不过如此,於是便问,“小兄弟想要换多少银两?”
“这个我且得好好想想,让我再看看这颗参.”少年走到参旁,缓缓蹲下,嘴里喃喃说道“这参比寻常"六品叶"还要多出一叶,普通"六品叶"市价已是不低,我看,我看这参价必得......”
话音未落,少年抄起先前大汉放在雪地上的短刀,“喀察”几声便已把七品莲台拦腰斩断,又把刀插在土里划一个圆圈,刀尖向上一挑,把地下的根茎部分也已削断.可怜一颗奇珍,受此血光之灾,根茎内蕴含的汁液随破口而出,瞬间便已流失饴尽,再不复神效也.
这几下动作少年完成得当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待到大汉醒悟过来,少年已丢下断刀,嘻嘻地笑望着他.
大汉怒吼一声,纵身抢上,一把抓住少年的后颈,双目中似是要喷出火来,嗓中低哑,只可发出“赫...赫”之声,恨不得把这少年一把捏死.
少年本已防着这汉子暴起伤人,但不知为何,仍能被他一把抓住.心中不禁有些慌乱.且这回是后颈被制,眼见大汉脖子上条条青筋突起,目眶也似撕裂般,形状恐怖.一时间,气血涌上头来,少年就此晕厥过去.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