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帮奶奶煮起了晚饭,傍晚时分堂弟纬兴跟堂妹芯珍都上学回来了,听他们说还要几天才考试和放假。也见到了刚从工地回来的满叔和满婶,还有葳珍和小淑珍,葳珍刚刚6岁,上幼儿园了,淑珍也已经快2岁了,已经能自己慢慢走了,不过还需要个大人跟紧来,这个时候的小孩最是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的。
一起吃过晚饭后,天气有点冷,爷爷奶奶就和堂弟堂妹到床上看电视去了,满叔他们另成一家,住在老屋那边,离外面这里还是有点距离的。我就拿了堂哥那拿来的书自己又参祥起来,尤其看了一篇关于太极的见解。既精辟又独到,倒是又让我好好的见识了一把。
其中说到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之灵而重修之,良有以也。人身如机器,久不磨而生锈,生锈而气血滞,多生流弊。故人欲锻炼身体者,必先练太极最相宜。
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
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人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
此不用浊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後极坚刚”,盖此意也!
又给平常理解的气力作了这样的解释:
气走於膜、胳、筋、脉,力出於血、肉、皮、骨。
故有力者皆外壮於皮骨,形也;
有气者,是内壮於筋脉,象也。
气血功於内壮,血气功於外壮。
要之,明於“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力气之由来矣!
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用力行气之分别。
行气於筋脉,用力於皮骨,大不相侔也。
虽然有点懵懵懂懂的不甚了了,不过还是记在了心里。
而且看了关于膜脉筋穴的注解——节膜、拿脉、抓筋、闭穴,此四功由尺、寸、分、毫得之后而求之。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抓膜节之半死,申脉拿之似亡,单筋抓之劲断,死穴闭之无生。终于体会到说敢情自己是不小心被人触到了膜,也就是其他穴道解说中的一个穴道后,血液循环被截止了,所以周身不能动弹了,才陷入半死般的境界啊。
所谓一啄一饮,感觉老天自有定数。经过这次状况,我越发对古老的知识起了深深的好奇心,越钻越深,越深越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所知不过皮毛。
带着看书的体会,大家都开始睡时我还一个人出了外面继续练习。家门外对面的农田稻子早都收割起来了,整个地里空空旷旷的,正好是个绝佳的练习场地。
心里想着书里介绍的学习太极拳的重点:虚领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慢慢的在面前圈画着一个个圆,也极力模仿着想得到的书里的太极招式,毕竟前人留下的招式肯定都是最简洁有效的精粹。依葫芦画瓢,打起来也似模似样,一阵后便感觉周身热气腾腾了,半点都不觉夜风的清冷了。
几趟下来,人仿佛更加精神了,一点都感觉不到困倦,回去又反复的翻着书,都快把它给整烂了,才又若有所悟的出来继续练着。
直到下弦月照上了半空,我也感觉有点疲倦了才回房用毛巾擦干了汗睡觉。
第二天照样一早就醒过来了,天都才蒙蒙亮,跟着帮奶奶把煮早饭的水放好,等开了煮饭。
然后想自己又没事做,就出去晨运了。
早上早起的人也不少,很多都是这么早就开始去田里做些农活,主要是照看些菜地什么的,稻子那些农作物是早就收了的。也有的是载着或者挑着点蔬菜啊什么的赶去镇上卖的,赚几个日常油盐钱,农村里精打细算过日子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一口气跑上白仙岩顶去,虽然不是很累,不过也是气喘吁吁了。一屁股蹲下,团坐在白仙岩岩石上,呼吸着最清新的周遭树木吐纳出来的空气,慢慢平复着自己的呼吸,开始慢慢进入冥想的境界,感应着体内若有若无的气。
在心情极度平静下来后终于又感受到了,一团气从书中说的丹田处慢慢升起,我用意志引导着它们,分开五股分别往四肢和头顶流去,运动起来极其缓慢。而且一路各方向都感觉到有阻力,必须要慢慢分一丝心神去牵引它冲着过去,有时忙着一路又顾不上另一路,也只能慢慢的牵引了。感受着一股暖流慢慢的冲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冲过了后就变得更粗壮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关卡上都能吸进更多的气来,慢慢壮大它,形成几股强大的气柱,在经脉里流动着。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