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心内一算计,顿时有了答词。原来在宋朝治平二年(注:公元1065年),朝廷校正医书同刊刻《伤寒论》,并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于是在熙宁九年(注:1076年)宋太医局便将此书列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了很大进展,有许多著名医家致力于此,涌现出一大批以“伤寒”命题的研究著作。然而宋代《伤寒论》研究的特点是注重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而并不注重原文的注释和真伪的考证及条文的编次顺序;宋代医家对《伤寒论》固然相当推崇,但并末将其视为“不可更动一字”,条文往往是选择录用,方药也经常选用其他著作及本人经验加以补充。医家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也比较丰富,六经分证,以方类证,以法类证,以病类证,以经络释六经,以八纲择六经等等,均为此期伤寒研究著作中的常用方法。而常青在20世纪的中医药大学求学时,曾师从上海滩的攻下派名师,喜用“川军”(即大黄),伤寒非其所长。但攻下派倡于金元之时,并非目前的时代,提之恐有不妥,当下恭恭敬敬的答道:“在下所攻乃是温疫(注:非瘟疫,天行温病之意)。当年长居于海外岛国,岛民于四时自感乖戾之气而成疫,乃热重于伏气之温病,重则流行诸岛,次则一岛、一镇,或偏著一家。在下师从父亲,治以清热解毒,然资质愚钝,不敢班门弄斧。”
苏吉一怔,沉思片刻道:“历朝并无温疫著作,然温疫别于伤寒,却是不假!”常青心中一颤,暗叹自己无意中启发了苏吉,算不算得上是干扰了历史运程?原来宋代有关温疫的理论尚比较幼稚,且无温病学专著出现,却是寒温分家的重要时期,开始强调温病之流行性,并以此区别于伤寒。
苏吉叹道:“如今川蜀有汤四海与许慎微这两位先生坐堂,老夫被同行谬赞,与这两位先生并列天下三大名医,着实羞愧。便是这温疫一病,老夫实在无能为力啊。”
周侗从调息中醒转,见常青用膳完毕,便说道:“老夫已将常兄弟的病情告知了苏先生,常兄弟无需担忧。”
常青见周侗自身大限将至,却还是关切着别人的安危,不由很是感动,忽的跪倒在地,慨然道:“周真人,您自身重伤未愈,却依然牵记在下的伤病,在下何德何能,劳动您……”
周侗一摆手,微笑道:“生死何惧,常兄弟不必多言。苏先生,老道昨夜业已将其任脉内的异种阴柔真力阻于〈璇玑〉、〈膻中〉二穴,将督脉内的异种灼热真力阻在了〈大椎〉、〈陶道〉二穴。如今异种真力已不再四处逆行,苏先生可安心诊脉。
常青无奈,只得起身让苏吉搭脉。苏吉搭了其左手寸、关、尺三脉,面色凝重,又搭了其右手寸、关、尺三脉,竟是大汗淋漓。常青见状,也只能苦笑,心知前景不妙。
苏吉振奋精神,将一股真力探入了常青的右腕〈太渊穴〉,常青但觉这股真气比较柔顺,不及周侗的先天真气浑厚,立刻推知了苏吉的功力远逊于周侗。这股真气经〈经渠〉、〈尺泽〉等右手太阴肺经经穴,流传至五脏六腑经络,最后通于任脉……忽的,苏吉浑身狂震,一声闷哼,身形后摔出去,所幸周侗及时纵跃而上相扶,方没有倒地。
常青大惊失色,慌忙上前搀扶起他,诚惶诚恐得说道:“苏先生,生死由天,不消再治,如若苏先生为我受伤,却是不值。”
苏吉闭上双目,半晌才茫然的张开,口中嗫嚅道:“这是何病,又是何因?如何诊治,如何驱除异种真气?”
周侗摇摇头,向着常青苦笑了一下,说道:“来日方长,常兄弟,今日且先回客房歇息,待老道与苏先生探讨后再作定夺。”
常青索性将生死抛掷于脑后,飒然一笑道:“不敢再劳烦苏先生,周真人说得好,生死何惧?在下先行告辞。”他转身的一刹那,见到这位江南第一名医仍是一脸茫然之色,心忖逆行于自己体内的闪电电流,恐怕只有老天才能医治。
回到房中,岳飞、燕青、牛皋三人正在等待消息,见了常青自是热心相询,得晓结果后不免唏嘘不已。
常青道:“小乙兄弟,明日既有蹴鞠比试,当早些歇息,养足精神。”当下痛痛快快的洗了个热水澡,回房蒙头大睡。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卯时一刻刚过(注:相当于5点半),朝霞甫映,燕青等人便早早起身。卯时半时分,常青用过了早餐,会同了秋知雨与娟娟,正要随着燕青出发赶赴城中的玄妙观,却见诸多巫山女弟子吵吵嚷嚷的也要同行。钟湘玉无奈,只好答允她们,却又担心一些年少弟子闯祸,便决定亲自带领诸女弟子出行,一方面也可以为燕青等人助威。众女弟子自是高兴,牛皋见状,也嘟嘟囔囊道:“俺也要去,飞师兄,俺也要去!”
岳飞笑道:“好,汝便去,鹏举一个人留下陪伴师父与苏先生。”牛皋大喜,一跳三丈高,雀跃不已。
常青虽知自己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离开红尘,仍是没有丝毫畏惧。然而一见娟娟娇柔的身躯,心头却是一痛……这是个好女孩子,漫漫红尘,也许我时日无多,然而这位少女,却还是青春烂漫。他仰首观天,凄然一笑,决定好好享受每一天,好好享受这每一刻时光。能够与燕青、岳飞、牛皋这些未来的英豪同处一个时空,夫复何求?
这一众人浩浩荡荡,沿着清晨的姑苏街道,缓缓而行,向着玄妙观走去。
玄妙观是一座道观,历史悠久,是苏州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观前自古以来便是清晨赶集的宝地,诸多商贩、评弹、说书艺人等等,自四方赶来,令得玄妙观前车水马龙,十分热闹。苏州小吃、美食色香味俱全,引得几名年纪尚小的巫山女弟子大呼小叫,尽显少女本色。常青注意到,在观前中心地带有一处早已砌成的长方形石台,高约一丈,可能为节庆日登台表演的艺人所设。
牛皋一口吞了一块酥饼,差点噎住,急得牛吼。燕青哈哈大笑,一拳震在其背心,助其吞下。牛皋大叫道:“太甜、太酥,不及俺家乡的炊饼有嚼头。”
常青看在眼里,只觉一股温馨之感泛上了心头。转念又一想,“炊饼”?武松的大哥武大郎不是卖炊饼过活的吗?不知武松这位大英雄在梁山过的如何。念至此,不由自主的回首扫了一眼燕青,一边慨叹命运的玄妙,一边又渴望在有生之日前往梁山一会诸位豪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又是何等的畅快!
将至辰时半时分,玄妙观前忽然出现了许多官差、衙役,他们驱赶了一些商贩,围住了那个长方形石台,于两边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也就是说,成了一个现代足球场的雏形,既有场地、也有两边球门。这些官差、衙役准备妥当后,便绕着场地围成一圈,维持秩序。
这样一来,即将有蹴鞠比赛的消息当然轰动了整个姑苏城。举凡喜好蹴鞠者,或是一味乘热闹者,甚或是穷极无聊者,都汇聚而来,纵然是六月天,赤日炎炎,整个玄妙观前还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不少人抢不到前排的有利地形,索性爬上了四周的高楼。
牛皋瞠目结舌,牛吼道:“俺老牛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同时见过那么多人!”
将至三刻,一众身穿大红短袖衣衫的汉子簇拥着四骑分开了人群,到了石台之下。那些官差立刻恭恭敬敬的上前相迎。常青细目望去,那四骑中当头一人却正是不男不女的黄如意。
燕青与常青对望一眼,相视一笑,在一众巫山女弟子的相助下挤入了人堆。牛皋率先挤在前头,大喝道:“借过借过,天下第一蹴鞠高手在此,嘿嘿,借过借过……”
众百姓大奇,却挤得更欢了,争相看这所谓天下第一蹴鞠高手的模样。燕青无奈,便一携常青的右手,口中道:“得罪了。”当下身形纵跃,连并带上了常青一起,自人群的头顶掠过,上得石台。
黄如意下得马来,一跃上了石台,瞟了一眼燕青,娇声道:“奴家就知道燕小哥儿言而有信,不会让奴家失望。”
燕青微微一笑,并未回答。常青望着这位“同志”,周遭虽酷暑炎热,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黄如意将目光投注到常青身上,也不知他是何来头,正待相询,忽听得人群一阵轰动,慌忙回头望去……但见两名天仙般的女子携手自众百姓头顶纵跃而过,入了场地。一位带着面巾,仍难掩倾国之貌;另一位娇柔可人,尚是清醇少女。这两名女子,不是秋知雨与娟娟,又是谁?当然,娟娟不会武功,却是秋知雨施展轻功,助娟娟纵跃而来。
众百姓见到美若天仙的两位女子要表演蹴鞠,怎不轰动,顿时群情涌动,山呼海喝……
******************************************
下一章:艺镇玄妙观威名播江南(更新时日:2月24日,周四下午)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