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天大天财> “嘘嘘”巡洋舰传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嘘嘘”巡洋舰传奇(1 / 2)



英国的大型轻巡洋舰“勇敢”、“光荣”以及“暴怒”号

如果有什么人高声说了一些不便让别人听到的悄悄话,我们往往会用食指抵住嘴,“嘘嘘”一下,让对方轻声点,而在英语中相当于我们“嘘嘘”声的,便是“hush-hush”这个单词。而军舰的建造,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是属于机密范畴,本来就是不会轻易公开的。当然,秘密也有其等级,像一些辅助舰艇,虽然也不是没有秘密,但是不会如何严格,然而像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主要作战舰艇,那保密程度可就非同一般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出现过这么一种奇特的巡洋舰,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面往往被加上“hush-hush”这个字眼,称其为“嘘嘘巡洋舰(Hush-hushcruiser)”。也就是说一旦大声讲出来了,便会被人家用“嘘嘘”声打断的绝密巡洋舰,这种舰艇几乎是完全不为外人所知地被设计、建造并投入现役,而敌方的德国直到被这种军舰发射的炮弹击中,将其搜集的弹片仔细分析调查后才推测出了她们的存在,可见这种遮在面纱后面的军舰保密工作是多么的成功。不过,她们到底有哪些秘密,非得让英国人如此悉心“呵护”不可呢?我们不妨来撩起那一层面纱,看个究竟吧。

大型轻巡洋舰

这种“嘘嘘巡洋舰”的英国海军的正式称呼是LargeLightCruiser(大型轻巡洋舰),计划排水量是17500吨,比起与她们几乎同时设计建造的战列巡洋舰“却敌(Repulse)”级26500吨的排水量虽然要少的多,但是其长度只比“却敌”少了不到三米,几乎相差无几。然而,其宽度竟然也比同级军舰少三米!这种苗条也就是造成这一万吨排水量之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由此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便是长宽比向有利于航速的方向增加。长宽比说明了舰艇设计水线的瘦长度,它与舰身长度的变化规律大致有下面这些:

(1)增大长宽比对减小舰艇的剩余阻力有利并能改善舰艇的航向稳定性;

(2)增大长宽比使船体结构承受的弯矩增加从而导致船体结构重量增加;

(3)如果增大长宽比是通过减小宽度来实现的话,则会导致舰艇稳性减小;

(4)增大长宽比对舰艇回转性也是不利的;

(5)增大长宽比还会导致侧投影面积增加对抗风性不利,并增大了受敌武器攻击时的命中概率。

总之,增大长宽比对快速性有利但对其它很多性能会带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另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设计时,如此大型的军舰,其吃水仅仅只有7米左右,而“却敌”级则深达9.2米!吃水异常浅加上舰型的异常瘦长,更有甚者,在这几乎没有装甲的舰体上,前后还要安装沉重的炮塔,不言而喻,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因为这样的舰型即使在很小的波浪下也会承受很大的扭矩力。通过慎重的计算,英国的造船家们终于完成了初步的设计,1915年3月28日,首舰“勇敢(Courageous)”号于阿姆斯特朗埃尔斯威克(Armstrong,Elswick)船厂舰动工,她是该厂的第895号;不久以后的5月1日,二号舰“光荣(Glorious)”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和沃尔夫(Hand&Wolff)船厂,作为第482号舰铺下了龙骨;经过若干设计变化,三号舰“暴怒(Furious)”号,阿姆斯特朗工厂的第896号舰,紧接着在6月8日也开始了建造。

为什么英国人称其为大型轻巡洋舰呢?理由说穿了也十分简单,首先,本舰事实上就是处于轻巡洋舰发展的延长线上的,虽然搭载着最大口径的主炮,虽然拥有最高的航速,但是设计思路基本上没有跳出轻巡洋舰的范畴,从她们的性能也好,其防御力也好,也都是和其他轻巡洋舰处于同一等级的。当时的轻巡洋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轻巡洋舰不同,战后为了对海军的发展进行限制,在条约当中明确地对于各类军舰的吨位、武装等作了限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则并没有这样严格的划分,因此即便是拥有近两万吨的排水量,拥有最大口径的大炮,而由于只拥有轻巡洋舰级的装甲配置以及主机,称其为轻巡洋舰也无可非议。

波罗的海强袭计划

这里我们首先不得不问,到底英国海军海军为了什么要建造这样怪异的军舰?要说这种神秘的军舰,便应该提起英国当时再次出马就任的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他可谓对近代海军作出最大贡献,同时也遭到极大非议的人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论及近代海军便不得不提到这位“费老爹”。

当然,客观环境也是离不开的,我这里当然指的是那场世界大战,四年哪!四年,可怕。而正是那以血洗血的厮杀,却成了这种“嘘嘘巡洋舰”得以完成发育的蛹囊。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的几声枪响,把人们从温馨的美梦中拖入了血腥的荒野。战争,在当时人的们心目中,依然是一首浪漫诗,人们期待着自己穿着威风凛凛的军服,去战场建立前人未竟的伟业,以赢得荣誉,功勋,威望,地位,金钱和爱情。在八月的炮声中,德国军人便是抱着这样的心情,佩着姑娘们赠送的鲜花,开步向比利时进击的。然而,刚过了一个月,他们的势头便在马恩河会战中被阻遏,接踵而来的,便是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士兵们这才明白,战争不再是意味着荣誉,功勋,威望,地位,金钱和爱情,而是无休无止的堑壕,电网,炮火,弹雨,毒气和死亡,威风凛凛的军服上渗满了泥浆血迹,建立什么伟业早已经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还能否活到第二天,看到那初升的曙光。这种地狱般的消耗战不出3个月,德国的兵员损失,包括毙、伤、俘,高达677,000人,法国则更达854,000人,即使英国人,也有85,000人的伤亡!更可怕的是,消耗还在无情地继续着,继续着。

为了打破僵局,费舍尔勋爵便在10月重新提出了赌注极高的波罗的海的强袭计划。这项强袭计划早在他1909年去职以前就已经想定,具体内容是这样的:由于德国的大洋舰队在北海与英国大舰队对峙,在波罗的海只留下一些为数不多的老式舰艇,如果全力投入经过苦心经营,已经开始在日俄战争的噩梦后复苏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再辅之以强有力的特设英国分舰队,一举将大量的俄国精锐部队在波默恩地区强行登陆。该地只距柏林82英里之遥,称其为咽喉之地也不过言,倘若在此地插上一把尖刀,便不怕德国人不动摇,大有一锤定音的韵味。

退一步说,此举即便不能按计划一举结束战争,但无论如何,西线的压力将会被大大减轻,趁德国被这场突袭冲乱了阵脚之际,法军以及在西线的英国远征军可以挽回颓势,大举进攻,饮马莱茵河畔。再退一步说,万一登陆部队受到重创,甚至遭到溃灭,反正登陆部队也不是英军而是俄军,反正损失的别人,混乱的是敌人,这并不妨害从西线的进击。

对于海上的对峙,这个作战计划实施以后,德国海军主力必然会经过基尔运河驰援波罗的海的危局,如果这样,英国大舰队可以全力杀出斯卡帕湾以及罗赛斯,一举将德国主力舰队封杀在波罗的海内,同时一扫北海残存的劣势敌舰队,自由航行于北海的各个角落,随心所欲地对西线的各个海岸实施海上支援,一旦敌军大舰队再胆敢出来进行挑战,势必将在比以后发生的日德兰海战更为不利的态势下与英军大舰队决战。

费舍尔勋爵于1914年10月重返海军部再度担任第一海务大臣以后,立即开始重新对这一项攻势行动进行探讨,为了这次行动的实施,他认为有必要建造一些特殊的舰船。虽然当时英国已经制定了庞大的战时造舰计划,然而由于费舍尔对于英国海军所拥有的绝对威望,他精力充沛地重新调整了舰艇建造计划。对于计划运用在波罗的海的舰艇,除了已经开始投入建造的驱逐舰和扫雷舰以外,还加入了浅水重炮舰等其他充满个性的新型舰种计划,这些波罗的海舰艇总计就达到了162艘之多。而这些舰种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俗称为“嘘嘘舰”的三艘军舰。这三艘军舰也正是由于其设计的变态、性能的怪异、以及为此施以的那异乎寻常的保密措施,使她们无愧于这个独特的俗称。

费舍尔的构想

对于这样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军舰,费舍尔本人是如何构想的呢?他在1914年末向英国海军造舰局局长尤斯塔斯·坦尼森-达因科特爵士(SirEustaceTennyson-d‘Eyncourt)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为了出没于波罗的海,

一、吃水在22英尺以内。因为波罗的海本身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海峡狭隘、水深较浅,在这样的海域内,本舰也要做到航行自如。同时,本舰也可以尽可能接近海岸,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或者尽可能地对内陆地区实施炮击。最后,如果遭遇敌方主力舰的阻截,也可以驶入浅海得以摆脱战斗。

二、搭载巨炮。而且是要比任何敌舰都要巨大的火炮,同时也应该是英国可以生产的最大级火炮。为此,费舍尔勋爵选中了当时建造中的伊丽莎白女王以及君主级战列舰使用的15英寸火炮。更有甚者,在第三号舰暴怒号上,还要搭载秘密开发,并准备搭载在未来战列舰上的18英寸主炮。

三、在达到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航速比当时大部分巡洋舰更为快速的32节。这样就能在波罗的海上神出鬼没,遇到敌方强大的主力舰就能高速脱离,同时遇到劣势的敌船舰,也可以捕捉消灭。

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特异巡洋舰,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因为这必须赶上他精心策划的孤注一掷。因此,必须突击设计建造完成,也成了该舰的一大被遗忘的特点。

不过,随着时局的推移,战略的变化以及大战中各种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设计的军舰而言可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这“嘘嘘巡洋舰”而言,主要是以下的因素对其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整个战局而言,由于德军攻占了比利时的海岸,并在这里建造潜艇基地以对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进行威胁。费舍尔勋爵当初在筹划波罗的海攻击计划之时,也设计规划了一批浅水重炮舰,这些军舰是一种便于大量生产的廉价浅吃水、重武装对岸攻击专用军舰,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航速。这样,大型轻巡洋舰就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浅水重炮舰”迅速投入包括波罗的海、比利时的海岸乃至于达达尼尔海峡。

更重要的影响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海战,也就是1914年12月的福克兰海战中英国获得的经验教训。在科罗内尔海战中蒙受了挫折以后,正是由于费舍尔勋爵果断投入了高速有力的战列巡洋舰,这才得以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战斗的结果使得他更确信他所设想的拥有巨炮的快速巡洋舰的有效性以及必要性。因此马上下令英国海军将计划中的两艘君主(RoyalSovereign)级战列舰重新设计,各撤去一座15英寸炮塔,增加动力装置而改建为战列巡洋舰“却敌”号和“声威(Renown)”号。本来他还希望建造更多同型舰,然而由于不管是武装、装甲、钢材、主机都更难以满足更多这种战列巡洋舰的建造。经过探讨,费舍尔勋爵提出,这种火力相当于主力舰而却是能够应急建造的所谓大型轻巡洋舰,完全可以克服当时资材不足地困难。

她们的主炮可以使用被下一代主力舰广为使用的现成货,不足的部分也得以优先制造。主机利用的是轻巡洋舰“冠军(Champion)”号的同型的帕森式减速轮机四台,加上基本不施加装甲,为了让这样的主机舰体达到32节的高速必须将排水量限制在17000-19000吨之间。这样,就在轻巡洋舰型的舰体上,完成了勋爵的要求,并且根据主管海军审计的第三海务大臣都铎(F.C.T.Tudor)海军少将计算,除了主炮,该舰的费用为118万英镑,而与此相比,一艘搭载同样主炮塔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却敌级战列巡洋舰则都需要高达约三百万英镑的巨款。当费舍尔勋爵看到这个结果,仅仅作了这样的一句批示,那就是“不能再好了!”

设计、建造和特点

如果说孕育这3姐妹的是费舍尔勋爵的话,那么,其催生者便是造舰局局长尤斯塔斯·坦尼森-达因科特爵士。在他的回忆录《一个造船家的杂谈(AShipbuilder’sYarn)》中,有着这样的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费舍尔元帅接替了海军上将巴腾堡亲王路易斯(PrinceLouisofBattenberg),又一次成为了第一海务大臣,没有比他更有资格就此重任,因为元帅毕生对于英国海军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大战爆发以后的那段重要的时期,即使担任了英国海军的最高负责人,必须主管包括战备、战术、舰艇的行动和配备,海上交通线的保护等等繁多的任务,元帅依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舰艇的设计建造进行思考。被元帅唤去是家常便饭,而且总是让我“立即前来”。我从海军部收到的来自元帅的信件也总是被他那特有的笔迹,被制定为紧急(URGENT)。被他叫去以后,总是和他商量那些忽然出现在他脑际的新型舰艇计划。我也常常将我关于舰艇设计和改良的提案对进行他详细的说明,不管怎么议论元帅也丝毫不知疲倦,对于我们的草案,他也总是不知满足,总是不断地帮助我们继续挖掘,提出各种改正意见。

这样的状态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不堪重负,我们造舰局全体同事的工作都紧张异常。不过,被元帅的热情所感动,虽然他的任期不是很长,但是这期间,可以说无数各具特色的新型以及改良型舰艇被计划、设计,并且被紧急建造完工。

1914年10月,我又一次和往常一样。被费舍尔元帅召唤去,我们被要求设计一种浅水重炮舰,只要一定的防护能力,但是要搭载巨大的主炮的奇异军舰。更加要命的是必须在前所未有的短期间内完成设计,自然我们将其放在最优先设计计划内,好在航速很低,我们可以使用现成的其他用途主机。

不久以后,我又一次被紧急召去,这次是一种高速轻防御的战列巡洋舰,我们立即着手这种“勇敢”、“光荣”以及“暴怒”号的设计。由于这时德国的轻巡洋舰“埃姆登(SMSEmden)”正好在印度洋神出鬼没,除了元帅的要求,我们还赋予了她们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对于敌方破坏海上交通线的轻巡洋舰捕捉歼灭。勇敢级被要求的性能是航速极高,搭载巨型主炮塔两座以及大量副炮,而且尽量做到浅吃水,以通过浅水的特定海峡。

这些各种新型舰艇的设计在开战后数月内就纷纷开始,不管我们是不是已经开始着手其基本设计,费舍尔元帅总是已经提出新的设想了!这就是原本计划作为君主级战列舰的同型舰而准备建造的主力舰进行根本地改变,这就是以后战列巡洋舰“却敌”号和“声威”号。

在这各种各样计划被设计工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勇敢级。我们在设计时首先就如何紧缩吃水方面花费了最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本舰拥有充足的复原力,也同样让我们费尽心机。还有,就今后可能进行的改造我们也加以预测,因为我们认为预先对此进行周密考虑对于减小吃水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根据日德兰海战的教训,我们就对却敌级以及勇敢级都大大地进行了防御力强化改装。

从这一段回忆可以看出,由于费舍尔勋爵急于实施他的波罗的海强袭计划,所以对于相关舰艇都是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当时年轻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曾经揶揄过费舍尔勋爵:“全国的船厂由他自由支配,连国库的钥匙也几乎听他调遣”。从这句话中可以品味出费舍尔勋爵在海军中拥有的巨大权力以及声望。这也是庞大而奇异的波罗的海作战计划舰艇群纷纷得以在蓝图上迅速被描绘出,在船台上被日夜不绝的铆枪声中被建造,进而在怦然有声的香槟酒瓶撞击下缓缓滑入水中的原动力。就拿这“嘘嘘巡洋舰”来说,着手设计是在1915年1月下旬,而首舰“勇敢”号在同年3月28日就开工兴建,这种速度即使在战争时期也令人惊叹不已!就是在这样的效率之下,象浅水重炮舰等不少舰艇如期完工,但是这些“大型轻巡洋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由于丘吉尔海军大臣醉心于他的达达尼尔海峡攻击作战,这自然和费舍尔勋爵的波罗的海的强袭计划相抵触,这两位都是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极强,同时也是性情激烈的人物,当然他们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这也是丘吉尔说出上面这句讽刺话的原因。最后,在1915年,英国终于决定实行丘吉尔的方案,在达达尼尔附近的加利波利登陆,以打击同盟国的柔软一角,与俄国呼应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退出战争,进而从南方向德国奥匈境内进击,结束战争。作战中不但动用了庞大的兵力,而且连费舍尔勋爵计划使用在波罗的海作战的浅水重炮舰也被大量征用了,但是作战遭到了挫折,不但不能突破海峡,可以说连入口也没有到达。当加利波利的败报传来时,费舍尔勋爵的愤然心情爆发了,虽然他反对这场行动,但是作为海军的最高负责人,他还是在1915年5月15日,辞去了第一海务大臣的职务,并离开了他呕心沥血61年之久的海军,不久丘吉尔也因为作战失败而辞去了海军大臣之职。

一旦费舍尔勋爵离开了海军,就没有什么人这么执着于波罗的海强袭作战了,所以,这场作战使用的舰艇的建造进度大大地下降,自然这里也包括着这些“大型轻巡洋舰”。原定一年完成的计划拖拖沓沓,其中前两艘“勇敢”号和“光荣”号一直到1917年1月才告完工,足足比计划晚了近一年!

她们的主炮是安装在前后两个Mk.I型炮塔的15英寸(381毫米)42倍径Mk.I型巨炮四门,这些炮塔的入口和扬弹机经过了若干改进。由于福克兰海战的巨大影响,所搭载的炮弹分别从最初计划的各八十发增加到和却敌级同样的一百二十发。这种巨大的炮塔可谓英国当时标准的炮塔,自从在高速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上首次搭载以后,不论是君主级战列舰还是却敌级战列巡洋舰等等,都是清一色地搭载这型炮塔,可见其优秀的性能以及通用性和可靠性。然而,仅仅搭载主炮四门,很显然一次齐射只能射出四发炮弹,由于每次齐射的炮弹散布都是调整下一次齐射的重要依据,一次齐射的炮弹越多,就越是容易测算。对运动着的敌舰进行远距离射击的话,她们就力不从心了,这一点就连费舍尔勋爵本人也不否认:“如此主炮齐射的话,射击效果难以期待”。所以即便是拥有巨大的火炮,她们也难以胜任在大洋上与敌方主力舰交战的任务。不过,本来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地支援,而且,如果用于捕捉歼灭敌方以轻巡洋舰为主的海上袭击舰,她们可以不必担心敌舰发射的炮弹击穿其薄弱的装甲,放心大胆地逼近射击,如果用以这个目的,四门主炮还是具有足够强大威力的。

作为对抗敌方雷击舰艇的副炮,本舰和却敌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吸取了科罗内尔海战的教训,废除了在高速航行下难以使用的侧舷炮郭,使用了4英寸(102毫米)45倍径三联装炮塔六座,这种炮塔被设置在受射击气浪影响较小的上层建筑顶部,可以同时向同一侧舷使用十二门炮。而且,比起通常作为副炮的6英寸(152毫米)火炮来射速更快,这对于对抗高速小型的雷击舰艇而言,优势是极为显然的。除此以外,舰上还配备有3英寸(76毫米)高射炮两门、3磅炮四门以及马克沁重机枪五挺。原计划只搭载两部21英寸(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但是建成以后的1917年5月,“光荣”号的舰长米勒上校提议增强其雷击能力,经批准,两舰在甲板上又增设了两联发射管六部,使她们的鱼雷发射管多达十四部!

比起强有力的武装,“勇敢”号和“光荣”号的防御装甲几乎可以忽略,首先,侧舷就没有象样的装甲带,仅仅只是在一英寸(25毫米)的船体外部钢板上装上一层两英寸(51毫米)厚的钢板而已,这样的钢板也只是安装在前后主炮之间弹药库和轮机舱部分的最上部甲板到吃水线以下一点,这样的防御配置和4200吨的C级轻巡洋舰基本一致。舰艇的重要部分有若干轻装甲防护,船体以外也有凸出的防鱼雷隔舱,有一定的水下防御能力。全舰唯一有比较象样的装甲之处,只有主炮塔以及司令塔。主炮塔的装甲与其他主力舰上使用的同型炮塔相差无几,炮座的装甲是六到七英寸(178毫米),炮塔前部为十三英寸(330毫米),侧部七英寸(178毫米)。司令塔的装甲虽然有十英寸(254毫米)厚,但是从舰身的主要防护能力来看根本难以称其为装甲舰,这也是称其为大型轻巡洋舰的合理之处吧。

如上所述,本舰的主机利用的是“冠军”号轻巡洋舰的同型的帕森式减速轮机四台,即该型巡洋舰的两艘份。每台轮机有两档变速齿轮,带动一根桨轴,每分钟转速达到340转,轴马力为22500马力,这样总功率便达到了九万马力!而最早的的战列巡洋舰“无敌”号(17250吨)的功率才仅仅是41000马力。锅炉采用的是十八台“亚罗”式细管型炉,分三个锅炉舱,每舱各安装六台。这种锅炉为重油专用,标准装载燃油750吨,满载可达3250吨。分别贮存在侧舷以及双重底之间的燃料舱内。计划在通常排水量下,达到航速32节。这两艘军舰在1916年10到11月开始试航,但是,过于修长苗条的舰体在狂风恶浪下暴露了出了很大的问题。1917年1月“勇敢”号在海况4(浪高2米多)的情况下进行全速试航时,船舷和甲板发生了扭曲,整个船体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样,两舰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勇敢”号的试航中,主机马力为93730马力,航速为31.58节;“光荣”号是91165马力下航速31.6节。而且其满舵回旋少于1500码(1372米),对于这么一艘苗条的大型舰艇,这个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