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虚空残梦录> 第二十章 紫玉客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紫玉客卿(1 / 1)

余下几日,李冰都以休养为名,留在别院广览群书,尤其对于诸国的风情人俗极感兴趣。

断水侯是极爱书之人,这一处住所虽然只是断水侯在春城的别院,但藏书极丰。李冰熟读史书,深知正史可信,但往往经过太多删改,一些秘闻真相往往不能重见天日,反而在流传下来野史孤本之中有迹可寻,是以更多注意的是野史杂文一类。

几日研读,李冰对于诸国历史脉络越来越了解,可是心中反而越来越不安,隐隐有一个疑团浮现在心底:诸国正史,对于距今三百五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都是语焉不详。而整个大陆的格局,恰恰是从三百五十年前开始突然巨变的。

三百五十年前,最强盛的乃是寒枭一族,百万精骑,纵横大陆。其国主韩堂风,更是全大陆的天纵之才,文才武技,在当时不作第二人想。其时四国都是先后成为其臣邦。在韩堂风的治理之下,整个大陆一统,空前繁盛。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自韩堂风以下,连带寒枭一族千余绝顶高手,一夜之间突然齐齐失踪,寒枭一族侦骑四处,历时三月,终于在极北一处雪原之上发现千余尸体,死状极惨。各国都是摄于韩堂风韬略武技,才不得不臣服,韩堂风离奇而死的消息一传出,天下自此大乱,烽烟四起。失去韩堂风与族中精锐,寒枭一族再无百战百胜的战力,不但不能弹压各地自立为王的势头,还被各国逐至大陆边缘,逐渐分化为现在的枭,青战等游牧民族。

对于韩堂风的离奇暴毙,各国正史都以奇病,天灾为记。而从诸多野史记载的蛛丝马迹来推测,韩堂风当时似乎是得到什么重大机密情报,连夜尽集族中高手奔赴极北之地,然而怎么会齐齐暴毙于雪原之上,却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冰细细推敲,这千余人都是绝顶高手,韩堂风一身修为更是通天彻底。韩堂风当夜尽集族中高手,说明韩堂风明白此事之凶险,但以韩堂风行事之慎密,依然落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这几乎是无法解释之事。须知这千余高手在一起,当世任何力量也不可能将其一网而尽,不使一漏。

除非…….除非是当世还存在人所未知的力量。李冰被自己这个突然跳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随即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历史一旦成为过去,其真相往往再难还原,任何再合理但是无根据的猜测都是不可取的。更何况这种猜测本身似乎也并不合理。

李冰不会料到,今天心中一闪而过的疑惑,在三年后,数百万人用性命换来了答案。

*********

论剑台上剑光渐隐,台上激荡的豪情随着论剑会的结束也慢慢淡隐而去。各国使臣剑客纷纷回程,春城的大街小巷慢慢平静了下来。

大道上车马奔驰,扬起阵阵飞尘。按说踏上回乡归途,该是一件令人愉悦欢畅的事情。当然,也有人是例外。

断水侯坐在南回鲁定的车中,保养很好的手指在车窗上不断轻轻击点,脸上一副凝重的神色。此次论剑之会,各国都涌现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年轻剑手,而撵昀这两年的优秀剑手却愈来愈少,自怀安侯叛乱一役后,人才损失之巨,实在让人心忧不已。

李冰骑马随着断水侯的车队之后,缓缓而行。眼望城南外的那片桃林正开的娇艳动人,如天边绯红的晚霞一般灿然,蓦的想起十几天前自己刚进入春城时,自己也是这般骑在马上,桃花也是开的这般娇艳。只不过现在景物虽然依旧,人事却已全非。看着脚下的大道起伏盘延,心下突的一阵迷惘,自己踏上的这条路,究竟会把自己带到哪里?而自己,又能走到哪?

一路之上,有谢无霜粘在一旁说说笑笑,晚上行营之时,便和马路等一众随从混在一起,聊天胡闹,是以旅途之上,李冰倒也不觉寂寞。数日之后,断水侯的车队便进入鲁定城。

作为撵昀的国都,鲁定城的气派格局显露出几分威然的王者之气,外表一如钳天城般的雄峻,城西靠着日夜奔流不息的芒水,城东则是绵延险峻的坠星山;虽然撵昀刚刚经过内乱,城内却依然有不减春城的繁华,显露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城南,城北驻有神机营,乃是除了狼疾军外的王都第一精锐。负责都城治安,时常会看到巡逻警戒的士兵队伍在街巷穿行。

断水侯在鲁定极受军民爱戴,盘查的兵士见到断水侯的车队都是恭敬行礼,城内百姓见到断水侯府的旗号也是纷纷让道肃立于路旁。惠灵王派出的迎接队伍列队于内城门口,瞧服饰都是朝中大臣。见到断水侯的车队,丝竹乐响起,当先一个约五十来岁的中年人高声道:“断水侯出使辛苦,小臣有失远迎。”断水侯从车中出来,朝人群拱手,笑道:“有劳诸位大人,小侯实在担待不起。”看着当头的那个中年人,脸色却是微微变了一下:“连郑梗大人这等大忙人都来了,岂不是折杀小侯了?”

郑梗闻言笑道:“断水侯出使论剑之会,于国有功,小臣再不来迎接,还不知侯爷会怎么定小臣的罪呢。”

李冰听断水侯说起过这个郑梗,身居撵昀丞相,其女郑倩是惠灵王的王妃,既为重臣,又为皇亲,权势熏天,在朝中和断水侯一向水火不容。

来迎接的一众朝中大臣看着两位权臣你一言我一语的针锋相对,倒是见怪不怪,这种情形在议政堂上已经重复上演了无数次,不过在大街上,倒还是头一回。群臣对望一眼,紧忙纷纷上来打岔,避免了这场眼看要持续下去的较量。

夜风习习,月色清朗。

断水侯府灯火通明,极为热闹。为断水侯接风的酒宴便在待客厅内举行。断水侯高高坐在主位,近四百客卿坐在下边客席,李冰却被断水侯硬拉着坐在身边。许多客卿都是相视不解,不知坐在断水侯身旁的那个青年是什么人。

几句开场话后,断水侯举起酒杯,笑道:“难得诸位齐聚一堂,今日之后又将多一位贤才辅助本侯,本侯心中甚慰。”望着李冰道:“告于诸位得知,李冰今后便是本侯的紫玉客卿,还望诸位日后一起提点本侯才是。”此语一出,不但底下众客卿一片哗然,就连李冰也是始料不及。

各国权贵都有人数不等的客卿,少则数十,多则上千。拜认客卿时,权贵会赐予一块玉石表达诚意,同时也作为客卿的信物。根据玉石的颜色,门客一般分为紫玉,青玉,黄玉,白玉四类。白玉,黄玉门客最多,青玉客卿则不到客卿总数的十分之一,紫玉客卿更是尊贵无比,百中无一。断水侯虽有四百客卿,但是得青玉者不过三十一人,持紫玉者目前不过只有两人而已。尤其是身为断水侯这样的重臣的紫玉客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朝政。李冰初来便有如此殊荣,又怎能不让众人惊诧不已。

李冰尚未回过神来,底下一个白须老者高声道:“既是侯爷推崇,定然才学惊人,老夫心中对《显书》有一二疑难不明,还望不吝赐教。”李冰望去,那老者年约六十余岁,五官都是极为俊朗,只是目光阴冷,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腰间赫然佩着一块紫玉。一众门客原本心中不服,见到紫玉客卿彦渊率先发难,嘈杂声慢慢平静下来。

断水侯笑道:“彦渊兄身为当世显学鸿儒,对《显书》如若有所疑问,定然是精深之极的问题了,大家能共同探讨一下也有裨益。”

李冰听得断水侯如此说,心中恍然:“这是要当堂考较我来着。”眼看着众人眼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心中不禁有些发虚,那《显书》博大精深,自己也仅仅是知其名,从未深读过,如何和这博学老者答辩?

彦渊为人霸道好权,眼见断水侯突然又请来一个紫玉客卿,对自己的权势地位定然会有影响,是以第一个发难诘问。看李冰面露难色,心中暗自冷笑,口中却谦虚道:“老夫愚鲁,对几个疑难之处始终不得其解,还望先生赐教。”李冰心中犹豫,若开口向断水侯辞去紫玉客卿,一众客卿今后难免会看不起自己。

彦渊开始摸不清李冰底细,所以一出口便要请教自己最为精通的学问,此刻见到李冰默然不语,不由得起了轻视之心,哈哈一笑道:“小兄弟如果有什么为难之处,那就算了。小兄弟对哪家学说心有疑惑,老夫再和你讨论讨论。”语气极是轻浮狂傲,一些客卿面上顿时露出不满之色,一些客卿脸上却是满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李冰心中本自犹豫不定,此时眼见彦渊咄咄逼人,语气轻浮。心中微微有气,淡淡道:“如此便敬请前辈赐教。”彦渊闻言一愣,脸色一肃道:“谓大道常恒,又谓物极必反,推之则恒极必变,然则大道恒乎?变乎?”此问乃是显学中千古难题,历来争论不休,颇有些类似鸡先,蛋先的哲学难题。如若执意于局部,必然陷入矛盾的循环陷阱之中。

李冰心下一松,笑道:“前辈执意于细小,失之于宙宇。大道常恒,是因为道之所依,非限于一物一事,宙宇万物都是大道。是以万变都在道中变,而大道,自然常恒不变!”此语一出,大厅之内霎时一片寂静,彦渊呆立在当地,喃喃道:“万物便是大道,万变都在道中变。”看着一众门客双眉紧缩的样子。李冰举起酒杯轻轻摇晃,高声道:“这杯中之酒光影交错,流动无方,无律可寻。但它就算有万千变化,也在杯中。杯还是杯,杯恒不变。万变都在道中变,是以大道常恒不变,便是这个道理。”

说出这番话后,便连李冰心中也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哲人在数千年前就讨论过这类问题,时空易变,此时此地,又有一班才智之士对人生发出了类似的疑问。万变都在道中变,多么玄妙的一句话啊,李冰在心中喃喃道。

厅中一片寂静,只闻厅外呼呼风声。

掌声清晰的响起,断水侯最先从沉思中回复过来,凝视着李冰的双目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缓缓拍掌,然后是几个人,几十人,旋即便是一阵震天的掌声响起,便连彦渊也不禁鼓掌,连呼精彩。

谢无霜依偎在李冰身旁,虽然不完全明白李冰所说的话,但也看得出所有人都在为李冰鼓掌,心中颇是有些得意。

掌声许久方平,断水侯笑道:“小冰能说出这番话来,足见高明。这一块紫玉,万望收下。”说着从腰间拿下一块两指宽的紫色玉佩,递给李冰。一众客卿见断水侯把随身的玉佩都给了李冰,虽然有些诧异,但都再无不服之意。只有彦渊心中依然有些不自在,却也不能再说些什么。

李冰看着紫玉在烛光下流动着温润的荧光,心头那股奇妙的感觉还未散去.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