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欺骗的定义
欺骗是一种手段,骗术是一门学问。骗人的书很多,研究‘骗‘的书不很多。骗子是研究这门学问的基本队伍,但骗子的研究不是为了大众。他们掌握着各种骗的技巧,秘而不宣,而为了实施骗局向被骗者的公开,诚不得已。一些受骗者引以为戒,不再受骗;一些受骗者受到启示,沦为骗子去报复社会;还有一些受骗者,茫然不知……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一本曝光骗术的书,对任何人,无论是骗子,还是良民,不具有特定意义。
2.狐假虎威
《现代汉语词典》为欺骗定义是:‘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这个定义说明,欺骗有三个要素:
(一)虚假的言行;
(二)事实的真相;
(三)使人上当。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是《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在这个‘狐狸的骗局‘里,狐狸为了免遭老虎吃掉,用了虚假的语言和行动,使老虎相信了它的话。老虎最终没有吃狐狸,上当了。上当了而不自知,可见
狐狸很高明。
狐狸为达到免遭老虎吃掉的目的而使老虎上当(没吃到一顿膻腥的美味)所采取的伎俩,称作‘骗术‘。
结论:‘骗术,是骗人的伎俩。‘(《现代汉语词典》),是为达到使人上当的目的,而采取的种种掩盖事实真相的手段。
3.刘邦的计策
骗术,计策或阴谋,汉语丰富多彩的词汇使我们领会到了欺骗无所不在的事实。
这则记录在《史记》中的往事,是从一种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开始的。
今陕两省宝鸡市东,有一处关中和汉中间的交通要道叫陈仓。公元前二0六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率领大军攻下咸阳,秦王朝被推翻,项羽仗着力量强大,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划归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在往南郑的途中,把经过的栈道都烧了,表示不打算再回关中,亦即不想称霸天下,从而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不久,刘邦就带兵绕道从故道〈今陕西凤县西北〉出兵,在陈仓打败了章邯,又回到了咸阳。在这段故事里,刘邦为了掩盖欲称霸天下的目的,表面上烧掉栈道,项羽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在这个骗局里,叙述者明显地站在了后来胜利了的刘邦一边。这种使敌人或竞争对手上当的骗术,习惯上称作计策,也叫计谋。计谋的设计策划者,称为谋士。
4.项羽的阴谋
项羽也是个有谋略的人,会玩弄各种骗术。他从小失去父母、由叔父项梁抚养,但项羽不读书,也不习武,这使项梁很恼火:
‘小子,一事无成,你到底有何用?‘
项羽不以为然地答道:
‘学书有什么大用?不过记自己的名字;学剑虽可护身,但仅能敌一人,我要学的是抵挡万人之术。‘
于是项梁教他许多用兵的谋略和方法。
及至秦始皇崩驾之时,项羽年逾弱冠,风华正茂,正是干大事业的好时候,于是他在叔父梁的谋划下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会稽太守殷通,为一方豪杰。秦始皇一死,便认定男子汉建功立业的时机已到,故差人召来好友项梁共商大计。
殷通对项梁说:‘秦始皇死了,群雄并起,天意要灭秦。我有意趁机起义,你看怎么样?‘
这话正中项梁下怀,于是表示愿助殷通一臂之力,并商量再把当时一个很著名的英雄桓楚找来一起干。
项梁说:‘可惜我不知道桓楚的下落。因为他犯了罪,已逃往他乡。不过,我的侄儿项羽也许知道,我明天把他带来,您亲自问他好了。‘
第二天,项梁嘱项羽带剑相随,前往殷通的屋前,项梁向项羽交待几句,项羽唯命是听。项谋见了殷通,声称侄儿已经带到,听候太守召见。殷通便要左右带项羽进来。只见那项羽昂首阔步,进入衙内,气宇轩昂,殷通好不欢喜,转向梁说:
‘果然是一位壮士,真不愧是项君侄。‘便同项羽讲起找桓楚的事。
项梁趁着殷通说话时,低声对项羽说:
‘可以行动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项羽抽出佩剑,一个箭步上前,‘嗖─‘的一声,那殷通的头颅便铿然落地。
项梁就这样取而代之,当上了会稽太守。侄儿项羽统率八千精兵、举旗起义。以后队伍不断扩大,终于形成了可与当时另一支最大的起义队伍刘邦争霸天下的势力。
这段故事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项羽本记》中。楚汉之争中,项羽最终败在刘邦手下,自刎于乌江。按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史实,项羽这个王者刘邦的反面人物,其计策谋略,被称之为阴谋。在今天,阴谋一词仍然是用来定义非正义谋略的最恰当词语。
项梁遣项羽刺杀殷通,是个小小的阴谋。不过,这种利用召见之机行刺的计策,并非项梁首创。古人以剑杀人,非亲自前去不可。这种事在古代出得多。帝王们在识破这种骗术时,还存在许多的疏忽大意,而一种成熟的骗术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据《战国策·燕策》载,燕太子丹想刺杀秦王,秘密派刺客荆轲去行刺。荆轲带着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把匕首卷在地图里面。在向秦王献图时,‘图穷匕现‘,骗局就这样败露了。
也许正是项羽明佩而非暗藏凶器,欺骗了殷通,所以成功了。
在以后的楚汉争霸中,阴谋也好,阳谋也好,双方均在以谋略和武力在虚虚实实中战斗。或许,刘邦的谋略更多,且知人善任,同时联合了各路豪杰,因此势力一天天强大,最终围项羽于垓下。
项羽损兵折将,孤立无援,粮草已尽,已是山穷水尽。
十二月的深夜,朔风呼啸,寒气逼人。项羽躺在营帐里,正苦苦思索着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时,忽然从四周传来了一阵阵楚国的歌声。他仔细一听,分明是从刘邦的军营里传出来的。
项羽大吃一惊:‘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地全占领了?要不,汉军中怎么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项羽再也躺不住了。爬起来,饮酒消愁。他有一个美人,叫虞姬,十分宠爱,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还有一匹青色的乌骓马,经常骑它行军打仗。项羽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信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地,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连唱几遍,美人也应和着一同唱。唱着唱着,一行行热泪禁不住从脸上淌下来。左右随从也低声哭泣,不忍抬头看项羽。
这里,其实也是刘邦想出的一个计策。要不,古人打仗,十分劳累,加上天寒地冻,那有心思去唱楚地之歌?用楚歌而动摇项羽军心,实为良策。虽然此后项羽作了种种努力,仍然未能扭转败势,以致于因感愧对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
这段历史被称作‘霸王别姬‘,为历代传颂,十分凄美。宋代婉约派女诗人李清照有诗曰: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诱人出门
欺骗,也是一种智慧。只是由于与欺骗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之时,我们才把这种智慧称为诡智。由诡智而生出的计谋叫诡计。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