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向天再借五百年> 第五章 蜀中俊才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蜀中俊才 上(2 / 2)

刘斌忙扶起叶升,道,“则行兄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又笑道,“想必兄此刻心中仍有不少疑惑吧。”

“正是。不知可否见告。”叶升对刘斌突然转变态度确实不解。

刘斌却不作答,反倒拿出一张纸来念道,“叶升,字则行,本是成都大富,自幼喜好田猎,继承家业后不善经营,数年边家道中落,被人蔑称为败家子。后发奋读书,却不愿学人拾级而上,不走科举之路,反倒四处专营。是年求见四川布政使,不用,后再赴南京,多见公卿,皆不用,从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刘斌念完,对着还目瞪口呆的叶升说道,“叶兄看看可有什么遗漏不实之处。”

叶升苦笑了一下,自己的资料被研究得这么透彻了,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他了,如今哪还有什么说的。只是心中寻思,“此人果真非同反响,自己真是得遇明主了。”

“则行不要见怪,只是欲成大事,必当谨小慎微。与其日后猜疑提防,不如坦诚以待,你还有何疑问尽管道来。”刘斌言语十分真诚。

“此后升只当尽力而为,只是不知刘兄究竟有何宏图?”叶升盯着刘斌道。

“哦,这有何不同。”刘斌也不回避,直视叶升的目光道。

“志不同,自道不同,如欲为一公卿,结交儒生,再向朝廷进言削藩策便可;如欲为公侯,此时可去投燕王,燕王如今势小,他日如成势公侯自可期;如欲成万事不拔之基,此时可暗自积蓄力量,视机而当,他日有变则大事可图。如此行事岂能相同。”叶升娓娓道来,还一直注视着刘斌,看他目光是否有何变化。

令叶升失望的是,刘斌的目光由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是那般刚毅。

“呵呵,朱氏中人皆薄情寡义,君不见中山王乎?”虽然刘斌没有正面作答,但引用徐达受朱元璋猜忌之事这个典故,表明了自己不愿屈居人下之意。

叶升知道自己胸中大抱负有望得展,再拜曰,“主公,此后升肝脑涂地,万事不辞。”此时他再不称叶兄改称主公,表明已对刘斌完全臣服。

刘斌心中暗喜,谦逊道,“则行过谦了,以后还有诸多事要靠则行了。另外我有一事不解,还望相告。”

“主公有事请讲。”叶升态度恭敬了许多。

“刘斌此时不过一布衣,为何则行肯屈节事刘某呢?”虽然看过叶升资料,对叶升已经基本放心,但刘斌还是不很明白这点。就连看人极准的罗贯中都想不大明白一个名利心如此之强的人为何甘愿委身一平民。

“主公过谦了,主公也知我多次晋见大人,却屡遭冷遇,我对这些尸位素餐之徒早已心灰意冷,这才在民间四处游历以访明主。主公运作大宋英烈传让我大开眼见,对主公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手段佩服不已。前几日再听了刘兄词作,心下更加确定主公乃是胸怀大志的真英雄,与其待主公他日身居高堂之上,随众投之为一小吏,不如今时便追随主公,想必他日主公功业若成,升也能分一杯残羹。”叶升知道如果自己不详细说明此事,绝难打消刘斌心中的疑虑,便不厌其烦地一一解释道。

“则行所言甚是,朱元璋当政时朝中皆是吹嘘拍马之徒,如今建文帝虽有仁爱之名,却才识有限,宠信的不过是一班腐儒罢了。哦,斌一时失言,则行万勿见怪。”见叶升脸色有些难看,知道方才腐儒之说,把叶升也骂了进去,刘斌致歉道。

“主公所言有理,今虽儒学盛行,然自朱熹之后儒家宗旨已非当年孔圣之本意了,当时皆言方正学乃儒门领袖,今窃居庙堂之上,不思为君分忧,却一心只想恢复古制,真可笑可叹也。”叶升对食古不化的方孝孺也没有什么好感。

“那则行对当今时局有何看法?”

“当今朝局,天子弱而诸侯强,久必生变,这点有识之士皆有目共睹。但升所虑却并非仅此而已,今元虽亡,然残元在漠北势力尚存,如待其元气恢复,他日将再成我中原大患。奈何今人皆忙于内斗,却不早作防范。”叶升想起暴元肆虐的百年光阴,对未来也充满了焦虑。

“那则行有何良策?”刘斌虽知道蒙古并不能再次卷土重来,但中国的北方从来都没有安宁过,数百年之后终于为另一游牧民族所征服,不由对叶升的见识又高估了几分。

“升也曾游历漠北,对蒙人也略知一二,刘兄请看我所做的平蛮十策。”叶升从袖中掏出一卷,递于了刘斌。

“哦,平蛮十策,看来则行早有准备。”刘斌接过细细看了起来。

名为十策,其实也不过剿抚并用罢了,虽仍逃不脱古人对少数民族骨子里的那种轻视,但叶升所说也有颇多创举之处。

叶升以前也曾多次给人看过此卷,但人不是说他杞人忧天,就是说他夜郎自大,此刻见刘斌神色变化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刘斌看完递与了罗贯中,说道,“则行所言虽是有理,却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斌倒认为,根本上还是我中国自己强盛与否,如中原势强得一强兵先彻底灭其志,让其知事不可为,再施以仁义,则到时蒙古自服。”

“强兵,要想彻底扫平蒙古谈何容易?蒙人皆是下马为名,上马为兵,士卒彪悍,我汉军非倍之而不可敌。”叶升以为刘斌只是纸上谈兵,有些不大认同。

“不然,我汉军不如蒙古,不过是因为自秦汉以来,儒学盛行,我大汉尚武精神丧失殆尽罢了,想当年霍去病率几千部卒杀得匈奴望风而逃,何谓汉军不如也。倘若将来再行尚武之风,配之以先进的武器,让蒙人的精骑再无用武之地,则平定漠北可期。”

历朝以来无数英雄豪杰皆言要复汉之尚武之风,皆不可为,如今刘斌说的那些不过是老调重弹了。

叶升对刘斌所说先进武器有些好奇,问道:

“先进武器,莫非主公所说乃是强弓劲弩,这些蒙人也皆有,况且就算再有所成,蒙人很快便也能仿制出来,凭此怎能制胜?”

“并非强弓劲弩,斌所说乃是火器.”

听到刘斌所说乃是火器,叶升有些哑然失笑。因为当年正是蒙古将火器用之攻城,如今却说要用火器去对付他们,这岂不好笑。

连一直不动声色的罗贯中也有些猜不透刘斌的意图,不知道他这次又会有什么惊人之语,刘斌带给他的惊奇实在太多了。

“此火器非彼时也,让其无法仿制。”刘斌知道他们不明白,详细地解说了一番前装药枪械的构造原理。刘斌虽然学的是计算机,却在军队干了七年与弹药相关的工作,现在就算让他仿制现代的任何枪弹都毫无问题,只是碍于此时的工业水平,刘斌才选择了前装药枪械作为发展的目标。他粗略地讲解了一下原理后说道,“当然具体的东西还需要工匠一同商议,不过他日我军如能人手一枝,只需数万人蒙古可平。”

听了刘斌的话,叶升和罗贯中眼前都涌现出了一个古怪的场面。数万汉军手持枪械,严阵以待,蒙古的铁骑汹涌而至,却在凌厉的枪弹面前纷纷倒下……

“如果真能造此枪械,倒不虑蒙人仿制。”听了刘斌所说制造之复杂,叶升知道就算以中原的繁华要大量制造也非易事,更勿论蒙古了。

“不想主公对火器制造这等杂学也是大事,真是学究天人。”叶升赞道。

叶升虽然对火器颇为推崇,言语之间却仍视之为杂学,刘斌心下暗叹这种长期的偏见果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说道,“杂学?则行此言差矣,此乃大有用之学,非只可用于军,于民生也是大有可为。”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