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知道黄宇对这些权位并非十分热衷,也只好由着他坐在了左首第一个位置。
对这个安排三人自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罗贯中坐了右首第一个位置,他下首是马信,马信对面却是王朴。
刘斌说道,“如今蒙各位不弃,奉刘斌为主,还望日后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大业。”
众人齐声称是。
刘斌续道,“如今当午之急便是积累实力,这却主要要靠鹏飞了,鹏飞,你武昌都司有多少人马?”
马信略一思索,答道,“武昌都司身处内地,兵马不多,马步兵共计十万,然除去老弱病残外有战斗力不过三四万人。且如马某要想调动,须得有兵部命令,否则便是公然作反。”
“三四万人足够了。擅自妄动自是不行的,你回去以后给兵士们选拔出一军精锐,善加训练。多多给于金帛等物,务必将其牢固掌握在手中,这就是日后我们立足的本钱了。”
马信面有难色,“选拔精锐训练倒还容易,但朝廷军费稀少,能维持已算不错,那里有钱赏赐。”
“这就要靠子常了,子常,你那里拿出三十万两银子来不难吧。”刘斌对王朴问道。
王朴更是不满,但罗贯中在场,他也不敢敷衍,想了一下,道,“勉强可以。”
“好,那鹏飞你先找子常支三十万辆银子,其他我们日后再说。好,我们再谈谈其他事。”
见刘斌行事果决,罗贯中心中感概自己没有看错人。
“如今事务繁忙,不如我们先停下写书之事。”罗贯中提议道。
刘斌摇摇头道,“斌并非只为写一本,其实另有打算,虽不能等大雅之堂,但流行于乡野之间,其影响也不可小觑。”
“但读的多是些市井小民而已,不能为士大夫所接受,有何大用。”王朴问道。
“子常难道忘了我大明不也正是靠这些市井小民成事的么。”罗贯中说话了,他虽然一时不察,但细细思索立刻明白了其中奥妙。
“罗公所言甚是,斌正是想在这些小民中树立影响,他日成事之日,必然更易得他们支持。离开了这些市井小民,所谓士大夫不过如无根之萍,不足为虑也。”现代无数次的政治斗争经验证明了所谓人民的威力,刘斌当然深深明白这一点。
“朴受教了。”王朴对刘斌不由刮目相看,态度恭敬了许多。
“好,那如今我们分头行事,我们还是先写完此书,再静观其变好了。”刘斌说道。
“嗯,我们应当速速完结此事,如他日起大事后想必就再无闲暇来做此事了。”罗贯中道。
暂且略过刘斌等人写书不提。
建文帝登基以来,专心于变法改制,推崇周礼,变职官,更法度,颇受一般文人的推崇,一扫洪武时期的严刑酷法,人人自危的局面,天下人都称他是好皇帝,一定会坐稳江山,也许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最清楚建文帝在皇帝的宝座上已经坐不长久了,这三个人一个是罗贯中,一个是刘斌,还有一个就是黄宇。
果然不出罗贯中所料,建文帝很快就展开了他一系列的改革计划。
六月,建文帝下诏,合并州县,裁减冗员,又把他信任的几个亲信提拔了上来,原兵部侍郎齐泰升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两人同参军国事。
七月,召当时第一大儒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接着,他又修改了刑律,去除了朱元璋制定的很多严峻刑罚,很多长期在押的罪证不足的囚犯也被他予以赦免。不少流放的官员也得以赦还,不少被杀的功臣子弟也得到了任用。他还下令,废除“蠲逋赋”,即免除农民拖欠的租税。
……
看到了建文帝的一些改革措施,刘斌也有些感概,虽然他为人比较懦弱,不过看来也很是开明,绝非明朝中后期那些昏君,只是他用人不当,才最后丢了皇位。
不过历史永远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虽然刘斌有些同情这位皇帝,但他也不可能跑去提醒建文帝,何况就算他去了,人家也不会相信他的。
所以一切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进行。
七月底,刘斌的大宋英烈传和罗贯中改写后的三国演义终于完书了,王朴很快地把两书付印。
本来王朴打算就这样把书放到书坊上贩卖便是,但刘斌却想到这样肯定达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他和黄宇一商议,随便拿了几个现代广告的例子给王朴一讲,就让王朴惊叹不已。见刘斌如此博学对于经商之道也有所狩猎,王朴此刻真正心服。
很快,全国的书商们就见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销售模式。
喜欢去茶馆听书的人很快注意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突然一下似乎到处的说书先生都只说两本书了,那就是三国演义和一个从未听过的大宋英烈传的书。
三国演义他们倒听过,只是感觉好像如今的三国和以往有了甚多不同之处,但是似乎听起来更精彩了,很多识字的人也都买了一本回去一饱眼福。
这大宋英烈传就更是奇怪了,以往从未听过这样的书,虽然与以往的都大不相同,却有十分精彩,但却没见到那里有书卖,好像是突然间就出来了一般。很多心急的人想了解后面情节,便去追问说书先生,结果才知道他也未看到全本,而是隔天有人给他送来新的章节,供他后面说书用。
众人非常惊诧,还有这样的么,大家对这个大宋英烈传更是好奇了。
此时正好新皇继位,赋税减低了不少,所以老百姓也都比较闲暇,每天去茶馆听听说书先生说这大宋英烈传倒成了流行的消遣模式。
一时间,“你今天英烈了么?”成了市井之间流行的问候语。
无论是酒馆还是茶馆,都能时常听到有人在谈论究竟这郭靖能否报父仇,黄药师和欧阳峰谁强之类。开始读书人对这等杂书颇不以为然,但听人讲得多了,不少人也经不住好奇,偷偷跑到茶馆去听书,去得多了,也都被吸引住了。
但更怪的事情发生了,说书人说了一个月之后,突然就此打住了。
众人等得是心痒难耐,跑去追问说书先生,却得知他现在也断了来源,不知以后当如何。
连续数日,这大宋英烈传音讯全无。
人们纷纷感叹,“可惜啊,一本好书就此太监了。”
“这作者也太无良了吧,就会掉我们胃口。”
“更新,快更新。”
半月之后,就在众人皆以为此书就此打入深宫之后,风云突变。
一夜之间,全国的书坊都打出了这样的宣传牌。
“新到《大宋英杰传》全本,数量不多,先到先购。”
而且这书和以往还不相同,被细细地划分成了平装本,精装本,豪华收藏本。这普通本还罢了,精装本多了不少精美的插图,而豪华收藏本更不一样,书皮全用金箔打造,而且书中全部都由名家配图,最后还附赠一张让人看得流鼻血的黄蓉的大幅宣传海报。
平装本价格便宜,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就连被儒士们鄙视的俗得掉渣的豪华收藏本都被各地的富商们抢购一空。
很快《大宋英杰传》便又加印了一次,却仍是供不应求。
这种奇特的销售方法,让好奇的人们很快记住了书的作者,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也,但起码大家都知道了这两个人的名字。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