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人天子> 第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1 / 1)

嘱咐门房不需通报,秦宇径直走入纪家院落。院子不大,青砖铺地,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大缸,缸下面又有几个小坛子,口上压着青石板。秦宇猜测大概是腌咸菜用的,想到自己从来了以后一直吃大鱼大肉已经觉得腻了,下意识的咽了口吐沫。这时纪晓岚已经听仆人报信,从正屋门口偷偷的观察着这个奇怪的皇上。

秦宇高兴的欣赏这座小院子,不同于王府皇宫,虽然不大,可是布置的很精致,自己生在那个时代,很多象这样的好院子已经所剩无几,拆的差不多了。纪晓岚倒是等不及了,轻轻咳嗽一声,引起秦宇的注意。秦宇嬉皮笑脸的对纪晓岚道:“老纪呀,你这个院子挺不错啊,什么时候借我住两天。”纪晓岚哭丧着脸回到:“我就衬这么一个小破屋,哪里如的了您的法眼。看您倒是挺想吃小人腌的咸菜,要是不嫌弃您就带回宫里尝尝吧。”

“好说,好说。这回我上你这看看,怎么,不请我进屋吗?”

“您看我这记性,快请皇上进屋喝些粗茶吧。”纪晓岚忙把秦宇迎入客厅。

秦宇入座,发现纪晓岚还站在一旁,就道:“纪大人快坐下说话,自古哪有长辈站着,却让晚辈安坐的礼。”

应了声是,纪晓岚只敢将屁股虚靠在椅子上。不过刚才的话却让他更琢磨不透秦宇了。既然表面琢磨不透,自然就用言语来试试。于是纪晓岚微欠着身子,小心问道:“不知皇上驾临微臣寒舍,所为何事?”

秦宇笑呵呵的道:“纪大人别紧张,我刚从刑部出来,跟沈大人商量点事情,顺路过来看看。”

纪晓岚听说皇上跟沈初商量事情,心里一震。别人可能不知道,他纪钧对沈初可是非常清楚的。沈初是个有学问的人,当初因为不肯巴结和珅,就在刑部任个小官职,后来和珅倒了才被纪晓岚提议提拔到刑部任尚书。这还是个小事,更严重的是沈初是尹嘉荃的学生,而尹因曾在自己所著书中称自己为“古稀老人”,又说自己为“王者师”被乾隆认为狂悖荒唐,绞死。沈初作为尹的弟子,自然免不了刑狱之苦。还是多赖纪钧从中周旋才没判个死罪。纪钧自己也因此被乾隆不喜。

有清以来,最黑暗的就要数*,秦宇眼前的纪晓岚曾因为为这些被无故冤枉的人求情,甚至被乾隆说成:“朕不过觉得你有些文才,你竟敢忤逆我的意思,你不过是朕的一条狗罢了。”一番话令这位才子心灰意冷。

不过,这次也许还有机会。罢了,拼死一试,也算是告慰无故受冤之人。纪晓岚在心中打定主意,对着秦宇跪下,沉声道:“皇上,您知不知道沈初是尹嘉荃的学生?”秦宇见他跪下,连忙上前扶起,想了想道:“尹嘉荃?以前那个大理寺卿?被先皇赐死的学生?怎么了?”

“原来皇上知道了,难道皇上不怕沈初再说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吗?”

“呵呵,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纪大人放心好了,既然我用了他,就不管他是谁的学生,只要一心为国,就是天塌下来,也有朕给他顶着。而且,朕决定给以前那些因为作作诗就被安上罪名的人全都平反,纪大人可满意了?记住以后要是你觉得朕有什么做的不对的,直说出来。朕要你作朕的狮子,不是狗!”秦宇这番话再心中早就有了定论,他一定要为这些人平反以开言论。

*造成的不良影响太大了,汉人知识分子本已拘限于儒家学派狭小的范围,现在在这狭小的范围中,史学、文学,以及对儒家学派经典的评论阐扬,都受到不可测的咒语禁制。知识分子只好走两条路,其中一条路是更加埋头在传统的八股文、科举之中,努力做官。八股文的特征是在纸面上写尽仁义道德,在纸面上坚持人生以仁义道德为根本,而仁义道德又以帝王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标准,于是全国士大夫——现任官、退休官,和以当官为唯一盼望、但尚未当上官的读书人,全体用帝王所喜悦的方式,阿谀帝王。

另一条路是使知识分子专心一意从事考据工作。所谓考据,就是用这本古书去考证那本古书,用这本古书上的字去考证那本古书上的字,把平生精力钻在古书的旧纸堆里,成为一个工匠,不需要想像力,也不需要理解力,只要钻得年代稍久,就可以自称或被称为学者。这种学术,自然不会触怒任何人。

人民对现实政治和政府前途,更漠不关心。因为不关心,所以就没有爱心——也可以说因为没有爱心,所以就不关心,不关心和没有爱心就不担忧它的覆亡,既不担忧它的覆亡,就不会作任何批评。人们所听到看到的,全是歌功颂德。这是中国历史上人民对政治和政府冷漠的重要原因,*使政府跟人民间的距离,更加扩大。

本世纪(十八)的西方,被赞扬为理性的世纪,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以及人性的尊严和人权的保障,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国人却捂在反理性的恐怖之中,连作诗的想像力,都被捂死。

秦宇决不允许这种祸国殃民的事继续下去,纪晓岚虽然不知道秦宇内心的想法,不过既然皇上说出了这样的保证,他心里当然激动,顿时老泪纵横,倒把秦宇搞得手忙脚乱,连忙在一旁劝慰。

稍稍平复了心情的纪晓岚,用一种坚定的目光看着秦宇,直把秦宇看的有点发毛,才道:“以后纪钧为皇上马首是瞻。”接着又低声道:“不知皇上心里打算将王三槐这件事怎么处理?”

秦宇冷笑道:“王三槐情有可原,可以给个差使做做。倒是那个勒保,我决定把他的军职革了,凭他作出那种背信弃义,谎报军情的是,足够闻个死罪了。”

纪晓岚沉吟半晌,道:“不妥。”

“不妥?怎么不妥?”秦宇觉得纳闷。莫非纪晓岚也是个不能托付大事的人?

“皇上请别误会,臣只想问问您,您是想求稳,还是求变?”

“求稳怎样?求变又怎样?老纪,不是我说你,你就不能痛快点,有什么赶紧说出来,别成心让人着急。”秦宇郁闷道。

“求稳,就是不让永瑆王爷去查办此事,直接借勒保进京述职之际一举拿下。求变,说句您可能不爱听的话,王爷是个贪财吝啬的主,您这回让他去四川,八成查不出什么事,不过您可以借此事改革军制。怕就怕勒保不肯束手就擒。”说到这纪晓岚有些担心道。

秦宇倒是没这么多顾虑,既然想让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的天朝,长痛不如短痛。主意他是打定了,况且军政大权掌握在他手里,秦宇这时算是体会到这种君主专制用在改革上并非毫无可取。他让永瑆去四川本身就没安着什么好心,不过到底打算对这个王爷怎么做,现在还只是在心里有个模糊的想法。

纪晓岚终于知道这位皇上真的是要放手大干一番,压抑着激动,脸上仍然平静道:“臣知道皇上的意思了。大学士朱珪是肱骨之臣,可堪重用。另外内阁学士尹壮图以鲠直受到朝野的称赞,先皇也喜欢他的憨直,何不召他来京。”

秦宇满心欢喜的从纪家离去,当然没忘了带上纪晓岚腌的咸菜。

第二天,嘉庆帝以军机处名义发布上谕:教匪闹事,纯系官逼民反,自今往后对教匪,应剿抚并用,对投降者,应妥善安置处理。王三槐可免死罪。四川总督勒保背信弃义谎报军情,由亲王永瑆负责查办,并免四川全省一年赋税。

又发布开言路的诏书:朕亲政前,因作诗著文而遭冤狱者颇多,为广开言路,自今起朝廷为其平反。如有新异想法的文章,经采纳后由各省刊印,并立法保护言论之自由。

这两个诏书一下,朝野震动。人们开始明白,现如今已经不是那个昏聩的乾隆爷当政了,当今皇上是要动动朝廷的筋骨了。那些文人们,看到开言路的诏书,心下开始琢磨着寻找时政弊端,好让朝廷知道自己。

不少白莲教教徒,见朝廷连王三槐都免去了死罪,看到生活有了一线希望,决定脱离白莲教,重新回乡务农。这可把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气得够呛,本以为能趁着朝政黑暗,再上演一番改朝换代的戏码,居然一夜间成为泡影。其中心有不甘之人暗暗的潜伏起来,伺机闹事。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