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石枣(1 / 1)

玉芬起来的比往常都早,在灶上一边烧火做早饭,一边呆呆的发愣。

当初,虽然错嫁,但阿牛对她十分疼爱,事事顺着她,她也认命了,后来阿牛受伤变成了残废,阿牛的妈妈因此一病而亡,两人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苦,却也互相照顾。

建刚挺拔的身材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玉芬原本平静的心情被扰乱了,吴集镇上的初会一幕幕又在脑海里重现。她知道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但是,无法控制,只有在表面上极力不露出来。

吱呀一声,东面屋子的门开了,建刚从屋里出来了。玉芬平平心绪,从厨房出来招呼:“建刚,怎么不多睡会儿。”

“嫂子,在部队习惯了早早起来,我出去跑一圈。”

早晨的陈家沟,空气清新,宁静,一层薄雾把树木房屋笼罩起来,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建刚沿着村边小路跑步,不时和早起的乡亲打招呼,心里在想着心思,玉芬看起来很平静,他担心的这一关已经过去,阿牛的遭遇令他非常痛心,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脱离苦海,给他们建几间宽敞明亮的瓦房,让他们全家幸福生活,对了,他们也应该有个孩子了。

回到家里,玉芬早已把饭做好了,建刚一面喝粥,一面和阿牛夫妻商量:“阿牛哥、嫂子,我就在你们家搭伙了,给你这个月的伙食费。”一面递过来150元,150元在80年代初期是一笔大数目,那时的猪肉3元多一斤,大米才3毛多一斤。

阿牛夫妻刚要推辞,建刚说:“你们要不收,那我就自己开伙了,嫂子,上午我想请阿牛哥陪我到父母的坟上看看。请你给我买一点米、面、猪肉。”

玉芬惊问:“不年不节的,买这干啥?这钱能省点就省点,你也不小了,留点钱好娶媳妇。”

建刚心想看看你们瘦的成什么了,说:“不碍事,咱们不能天天喝稀粥吧,用钱我心里有数。”

玉芬答应一声出去了,阿牛说,“你看我咋和你出去呀,也不能走呀?”

建刚道:“我背你,你也出去散散心。”

说话间,两人吃过早饭,建刚背起阿牛哥,两人来到北边的小山坡,建刚父母的坟墓就在那儿,坟墓修整的很整齐,上面没有杂草,建刚跪拜完毕。感激的对阿牛哥说:“你身体都这样了,还把这儿整理的那么好。”

阿牛说:“我是没有办法了。是玉芬经常来整理的。”

秋天的山区,蓝天白云,轻风拂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建刚惬意的四周张望,突然,一片灌木丛引起了他的注意,灰棕色的树皮,椭圆形的树叶里密密麻麻结满了红色的果实。

他走过去,摘下来几个,问问阿牛哥:“这是什么果子?”

阿牛哥笑道:“出去几年,老家的东西都忘光了?这不是石枣吗?你不记得,我们小时候还尝过,又酸又涩,一点也不好吃。”

建刚问道:“这片石枣有主吗?有人来采吗?”

“谁要这个呀,长了几十年了,天冷了就掉在地上烂了,怎么它有用吗?那边还有多呢。”阿牛哥道。

“没准有用。”建刚又摘了几个放在兜里,背起阿牛,“阿牛哥,你别和其他人说,可能咱们还债建房就靠他了。走,回家喽。”在阿牛的惊叫声中,嘻嘻哈哈冲下山坡。

下午,建刚带着那石枣离开山村,到省医药公司去询问,经过吴集镇时,他专门去拜访了一年前转业的老连长吴明华,他在镇上做副镇长。

吴明华长得粗壮结实,大嗓门,豪爽,标准的军人作风,看到建刚来探望他,十分高兴,说什么也不让他走,他买了一包猪头肉、五斤炒花生,从柜子里摸出了两瓶古井贡酒,分别倒在两个茶缸里,两个人边喝边谈。

从部队的军营生活,扯到现在山区的贫穷落后,吴明华说:“我当初以为你小子不会回来了,做汪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呢,回来也好,我们农民这里观念太落后了,你看看他们,每年两季庄稼做完了,就打麻将,赌博,要不就生一窝孩子。你回来,给他们带个好头,做致富排头兵,如果愿意,我向镇党委建议,让你把陈家沟的担子挑起来。”

建刚连忙摇头:“老连长,您饶了我吧,给乡亲们带个头行,村里的工作我现在没有这个精力,阿牛现在残废在家里,欠下一屁股债,我这几年要帮他把债还上。”

吴明华说:“行,现在我不勉强你,但要有这个心里准备,来,干。”

建刚想起了唐冬成,便问吴明华:“老连长,你知道唐冬成吗?”

吴明华说:“是不是李家寨的那个唐冬成,他爸爸原来是村长,这个人游手好闲,和一帮人偷鸡摸狗,欺负乡里,影响很坏。”

建刚把他三年前,把阿牛打残废的事说了一遍,吴明华气的咬牙切齿,“原来这家伙那么嚣张,你放心,我明天让派出所查查,如果事实查清楚了,够他坐几年牢的。”

两个人喝到半夜,喝干了两瓶白酒,才横在吴明华的床上睡着了。

吴集镇距省城120公里,过了县城,路面开始宽敞,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第三天晚上,他又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一脸的兴奋回来了,进门就叫道:“我饿死了,快给点吃的。”

边吃饭,建刚边对阿牛夫妻说:“这石枣啊,正式的名字叫‘山茱萸’,是有名的中药,什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里面都有它,我到省城的医药公司问了,我们这个是野生的,生长条件好,药效高,成品他们每斤收购价要80元,有多少他们收多少。”

玉芬问:“那成品怎么做?”

建刚说:“我在部队那几年,跟老中医学过,这山茱萸制作方法很简单,用开水煮十五分钟,在捞到冷水中,捏出种子,放在外面晒干了就行了,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煮时间太长了。晒的时候不能霉了,烂了。也不能粘上灰土。“明天一大早我和嫂子上山摘石枣,阿牛哥在家烧水,回来后就捏种子,晒干。正巧这几天没有雨,我们明天就动手。”

说着,建刚从包里取出一台收音机,一大卷纱布,他将收音机递给阿牛:“阿牛哥,这个给你,听听新闻,再留意天气预报,”转过头来对玉芬说:“嫂子,我们用门板晒,上面蒙纱布,这请你缝一下。”

阿牛高兴的接过收音机,立刻拧开开关,眼睛笑咪成了一条线。

玉芬一边用尺量着纱布,一面笑眯眯对建刚说:“你看看阿牛,乐的像孩子一样。”

建刚说:“咱们先少做点试试,听听医药公司对质量有什么要求和改进,然后再多做一些。还有,别人问,我们就说给阿牛哥治病找的偏方,不是舍不得他们攒钱,是怕他们不会做,把好东西糟蹋了,你们看呢?”

阿牛和玉芬点头称是,建刚说:“我真累了,这几十里的山路,跑得我真够呛。”

玉芬连忙打来热水;“建刚,快点洗洗脸,烫烫脚,去睡吧,明天我一个人去摘石枣就行了。”

“不,这几天要抓紧,下雨就来不及了,我明天和你一起去。”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