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月光倾斜> 光与影中支离破碎的片段 自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光与影中支离破碎的片段 自序(1 / 1)



“我们没有世界大战可以经历,没有经济萧条可以恐慌,我们目标渺茫,行色匆匆,我们不过是历史的过客”。(布莱德•彼特在《博击会》的经典台词)

我经常陷入在一个这样的城池里,它充满迷幻的色彩,它里面走着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并不像真实生活中那样过着正常的生活,他们生活在一种由自我构筑的精神领域里,他们经历的苦痛并不比别人少,只是他们相对单纯,因为他们对别人要求不多。

2003年一整年的业余时间,我都在网上晃荡,用家里人的话说那是不务正业。我发觉人越是虚空时越想找一种东西去填充它,不管是否真正达到目的。在写这部长篇之前,我一直在做着零星的创作,尚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我从不强逼自己在不乐意的情况下写任何东西,当然也不强迫自己把文字变成粮食。在家的时候,可能写写文字再出去看看蓝天,这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存状态,自由而疏离于尘世的一种生活,文字只是我业余生活的调剂。它属于精神的范畴,可是我并不依靠它拯救我的灵魂。

我家的屋子前有一大片花园,我总能从弧形玻璃窗里看到隐约的绿色。晚上时,窗里挤进那些隐隐约约的灯光,天空有淡淡的月亮,时而闪耀着微光的星星,看着它们,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我的书台上点着一盏灯,它可以调到最低的光线,柔和地照着我的脸,没有月光的时候,我觉得它就像月光,我喜欢暗淡的光线,所有强烈刺目的光都会让我感到不安,这就像我的主人公软丝一样,敏感而脆弱。她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却像钢铁一样坚硬。

扯远了,还是来说说《月光倾斜》吧,最开始它只是我的一部短篇,当初写它时,心底一直有一股冰凉的液体在流动,直到成为一个泉眼,汩汩地冒出清水。最初在榕树下登出时,就有几个出版社的编辑找我,征询是否能将它写成长篇,按他们的话说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而且题材独特。当时我并没有表态,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一直有写长篇的打算,也开了几个头,迫于自己强烈需要的自由,我并不喜欢写作太束缚我的生活,所以我常常是开心就写,不开心就一个字也不写。

因为这部,有出版社的编辑找我做签约作家。我那时才开始思考我以后的路,我是一直做我的自由设计师,还是做一个所谓的作家?我觉得作家这个称谓有些文绉绉的,它似乎与某种学术权威挂钩,而我并不喜欢权威的东西,我只喜欢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虽然很微弱的一个声音,可是它是属于我自己的,并不为他人所左右。我陷入了自由与个人成长的迷茫中,我对自己说我想要的自由是这样的吗?我从小生长在一个衣食还算无忧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纯朴而有些小农民气质的人,我们彼此宠爱。相对来说我从小到大受到的熏染都较单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养成了敏感随性的个性,这似乎在情理之中。几十年的光阴像水一样流过,我发觉自己老得很快,和我一样大的人应该成名的都已经大红大紫了,可是我竟然在这个时候趟进这莫明其妙的浑人里。

在这期间有不少读者写信给我,期待我的新作面世,甚至把我曾经鼓励他们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我,他们说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我想我不可以把喜欢自己作品的人推给社会,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能够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并不容易。

写《月光倾斜》的长篇之前,我写了它的剧本。这也是一个编辑提议的,说这部如果改成电影剧本,题材一定不错。我当时还是怀着试试的心情写了它。几万字的剧本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可是写完后,我发觉我脑袋里对于这部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而剧本并不能真正表达我思想里的东西,有些东西我急于想告诉读者,世上有些人活得很幸福,有些人却永远都只是在寻找幸福。剧本出来后,有很多朋友和编辑给我意见,我发现他们对我的要求和期待都很高,我甚至有些承受不住。在谈及剧本的创作时,他们甚至把《花样年华》中的美感与得失和我的剧本作有益的类比与探讨,我想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顶多算一个性情中人。

后来我开始写这部,在完成之前又收到北京一个出版社的信,说是想出版我的中短篇集,我那时正处于创作的后期阶段,也正是人物矛盾冲突剧烈的时候,我似乎也活在了人物的命运里,无法自拔地悲痛,那一段时间我相当的憔悴,我发觉我自己不再是一个写作者,而是一个经历着和软丝相同命运的女人,她的身上背负着几千年封建文化遗留的残骸,背负着世俗的枷锁,背负着男人对女人的束缚。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内核,我只想告诉别人,我们怎么去经历一种人生的挣扎,我希望世上的人无论在受到任何打击时,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这一种信念就是对生存的信念,对善良的信念。虽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可是我还是写了,按照自己对人生的审美判断去写属于我自己的。

我最终答复出版社,我要完成这部长篇,在它诞生前我暂且不谈出版的事。

很多人疑惑我怎么会选择这样的体裁,特别是我的长篇处女作,他们认为在选题上应该慎重。《月光倾斜》的体裁很特别,但有些人并不看好,因为它属于城市边缘人的生活,按摩女与心脏病女人的同性恋情节,一直贯穿于整个故事中,似有若无。显然,故事远离了社会的主体,但是它却是非常真实的生活,在这期间我接触过很多从事按摩行业的女人,我觉得足部按摩女是我所见过的从事按摩行业中最纯的一个群体,虽然她们并不被人尊重。里很隐晦地触摸了同性恋这个群体,很多人觉得它很阴暗。但说实话,我并不认为里的同性恋是不纯洁的,相反我觉得它很圣洁,甚至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尽管它不是我的表现的主体,也不是我想借机渲染的卖点。事实上,两个女主人公软丝和玲珑之间自始至终的爱,与其说是同性之间的爱恋,不如说是人性之间相互的尊重与扶持,在人性的脆弱与肮脏面前,她们寻找到生命的本真,是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需求。

写的是几个在城市边缘行走的人,他们的挣扎与爱恨,包括他们内心的一些阴暗面。我最初想写成一部伦理亲情,可是写到最后,它却成了一部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社会,它就像浮游在水沟里的虫子,虽然渺小却有着更真实的生活背景,像城市的背影,闪耀着清冷的光泽。中大量的篇幅背景在山村,这种背景和我生活过的农村有些类似,所以当有些人很疑惑我为什么不写纯粹城市生活题材的,我只能告诉他只是一双眼睛,它是折射作者本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在我的生活背景中,有一大半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虽然并没有穷苦生活的经历,可是我却从身边很多人的身上找到了中人物的影子,包括患有心脏病的软丝及其失散各地的姊妹,都来自我生活里真实人物的写照。

写它的时候,我脑袋一直浮现着我生命里曾经走过的一些人,他们的影子一直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有时候我甚至抓不住他们的思想,他们就倏地消失了,我发现他们并不喜欢我给他们安排的命运,这让我很沮丧。说实话,说写作者一般都有点神经质,我必须承认的确是的。我经常和里的人物吵架,因为我无法用自己的笔驾驭他们的人生,他们要自己跳出来说话,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故事在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很多悬念,这让许多看完的人意犹未尽,以至有很多个人看完后问我,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收得太快了?我只想说不是戏剧,人物的命运是受他们自己主宰的,我并不想去刻意描绘它的悲情色彩或者其他,但是该结束的时候,我就会让它结束,即使是让很多人不满意。

写完这部后,我唯一发现的一点是改比写更艰难。我写东西很快,两个月二十万字都是业余时间敲出来的,在工作很忙的时候我几乎是每晚都趴在电脑前的。改的时候竟也用了两个月左右,这是我当初无法预见的。每年的七八月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还要插入写作这项业余的爱好,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不过,总算是被我弄出来了,可以很欣慰地答谢所有关心与爱护我的读者和朋友,我相信没有你们对我精神的默默支持,我不会坚持到最后。

再次说声谢谢,与大家分享读的心情。

;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