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三月壬辰。孟津。
清晨时分,初升的一轮旭日从大河上喷薄跃出,像一个耀眼的金球一般沉静地悬浮在岚雾缥缈的半空。整个世界一瞬间变得透亮了起来。此时原本灰里透白的天色如同被淡淡地刷上了一明艳亮丽的金色。霞光穿透若有似无的烟云,将整个天地间受光的那面照射得绚丽明亮。而背光的一面,却似乎依然被一种灰暗的淡紫色的岚雾所笼罩。远山大地只显露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苍茫壮美。
晨曦中大河如同一条狭长的镜子一般平躺在颜色深沉的大地上。阳光将流光璀璨的光影照射到看似平整如镜的水面上,却被暗藏的涟漪剪做一泓细碎的粼粼波光,整个水面光彩流溢,明艳耀目。
河面上空数尺,若有似无般还低低地笼罩着一层轻纱一般的薄雾。轻薄透视的淡淡雾气中,却是隐约可见一个庞大的深色身影出现在大河金色的波光之中,与明亮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如同是一个神秘的怪兽,蹲伏在金波荡漾的大河中央。波光闪亮的河水在它面前分作两股,分别从它两侧流过,在它的后方再次合二为一。
原来大河滔滔东流,到此处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因而河水裹挟的泥沙沉积,却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中洲。河中洲形如巨鲲,其上芦苇丛生,百鸟翔集。大河到此一分为二,南北分流而过,双流水面平阔沉静。
在这个面积广大的河中洲的两侧的河道上。两个长长的身影隐约显现在轻薄的晨雾中,它们如同是两条静卧的巨龙一般静卧在波光粼粼的大河上。水面金光浮动,云雾缭绕,这两条长长的身影随着波光不住微微起伏舒展,仿佛随时都会乘风飞升而起,翱游九天。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澄净明亮。河面上飘逸的薄雾慢慢散去,那两条巨龙般的身影逐渐清晰定格,竟是两座横跨河中洲与大河南北两岸之间的浮桥。
这两座浮桥分别由两列并排相连的木船组成桥身,每艘船的船头上都镶着一个铁环,深深地嵌入船身。左右两条手臂粗细的铁链串起一个个铁环,延伸大河南北,分别系在八只重达千斤的铁牛上。
船上再铺以木板,以铁钉固定,形成桥面。此桥桥面宽阔平整,可并行车马,虽处滔滔之上,却是安稳如车,竟是将天堑一般的大河变作一片坦途。
这座浮桥便是闻名天下的河阳关河桥,也名孟津关河桥。
大河自河东凭高倾泻南来,在潼关附近受山脉阻挡折转向东。在经过中条山、崤山间最后一段峡谷后,在孟津附近进入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因此孟津也被视为大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由于在这一段水流平缓,又有沙洲中继,因此自古以来此处就是中原经洛阳通往北方的重要渡口。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天下诸侯,一同盟誓举兵。故此处被称为盟津,后改为孟津,也称富平津。孟津关曾是是东汉著名的洛阳泰亲统的西魏军主力。
话说宇文泰帅西魏举国十万大军誓师东进,再度出征河南。西魏军到达洛阳之后,宇文泰即按照预定方略,命于谨率所部同泉仲遵、杨摽一道进攻柏谷坞,阻挡正在围攻虎牢的侯景主力西来。然后宇文泰自帅西魏军主力北上,意在攻取河桥,以断绝河东高欢南下之路。
西魏军主力连日来经过一番激战,顺利拔除了东魏军在邙山的各处据点,进逼河桥。经过战前周密的侦察和准备,今日西魏军全师而出,将东魏军河桥南岸堡垒团团围住,准备一鼓而下。
西魏军近十万大军布阵已毕,果然人马雄壮,气势如虹。阵中大纛下宇文泰紫面长髯,全身甲胄,正扬鞭立马冷眼注视着面前的河桥。
只见整个河桥南岸仿佛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堡垒。依稀可见堡垒中东魏军战旗飞舞,锋刃如林。面对强大的敌人,东魏军正剑拔弩张地准备战斗,丝毫没有慌乱的迹象。
此刻宇文泰心中却不免有些感慨。距上次河阴大战过去已经五年了,当年他帅军解围洛阳,在这里和侯景决战。虽然西魏军拼力死战,在开始阶段连连取胜,甚至取得阵斩高敖曹这样的重大胜利。但是连续作战的西魏军却在万俟受洛干的回洛城饮恨,最终未能夺下河桥,与胜利失之交臂。结果隐藏在河北的侯景主力过河参战,后继乏力的西魏军最终大败。
五年来,宇文泰无时不想着重回河桥,一雪前耻。今日,他终于再次帅军杀到了这里。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西魏军已经从河阴大战的惨败中完全恢复了过来,不仅兵力上远远超过上次,甚至战斗力也比之前更加强大。唯一不同的是如今军中主力更多的是由近年募集的关陇健儿构成,而不是当年的六镇军人。
但是显然,这五年间东魏军同样也没有耽搁,他们清楚地知道西魏军终有一天一定会再度兵临河桥。因此东魏军在侯景指挥下对河阳南城和回洛城城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使之能够完整的保护河桥。在此番听说西魏军再次倾国而出,直扑河桥之后,守军更在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之间抢筑起一道长栅,将河桥入口完全封闭,使整个河桥南岸的防御更加严密。
如今河桥的防御已经完全堡垒化,变得似乎牢不可破。但大军既出,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现在就要看究竟是西魏军的进攻更犀利,还是东魏军的防守更稳固。
“此番一定要夺下河桥,达成既定方略,平定河南!”
想到这里,宇文泰心中暗下决心,一双虎目中不由已是寒芒大盛。连串的军令从他口中冷声吐出,西魏军中军旗号变换,传骑四下奔走,开始调兵遣将。严整如山的西魏军本阵如同打开了开关的机器一般开始运转了起来,只见一个个阵列缓步前出本阵,开始向东魏军的营垒迫近。
西魏军对河桥志在必得,自然也是对这次作战非常谨慎。宇文泰和西魏军众将战前密议,都觉得东魏军河桥堡垒中最坚固的,应该是河阳南城。而且东魏军河桥守将广州刺史暴显,也驻扎在这里,因此河阳南城是东魏军河桥堡垒中最难被攻取的。
其次的难点应该是回洛城,回洛城不像河阳南城是夯土筑成,而是由军营改建而成,外围还是木质栅栏,因此相对河阳南城攻击难度要小一些。
最容易攻击的应该还是河桥当面的木栅,因为这只是一道临时建立的木栅栏,比较平直。一旦突破后,就直接面对河桥,更可以切断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道木栅看似容易突破,其实内中风险也不小。如果直接攻击这道木栅,却是会受到来自两侧河阳南城和回洛城敌军的夹击,因此进攻可能会造成较大伤亡。而且侦察发现,东魏军在这道木栅之后布置了重兵,结阵厚重。而此处地形狭窄,大兵力难以展开,因此很难集中优势兵力对这种密集防守阵地强行突破。
西魏军众将商议再三,还是决定先拿下防御相对薄弱的回洛城。回洛城一旦攻下,中间木栅的一侧就将暴露在西魏军的面前。然后西魏军再同时从两面强攻,东魏军就算密集兵力防御,也势难抵挡。剩下一座河阳南城,自然无法独立支撑,垂手可取。
西魏军今日进攻的战术,即以赵贵、侯莫陈崇所部主力,配以藩兵数部,以优势兵力主攻回洛城。
独孤如愿所部和李弼所部则分别对长栅与河阳南城进行佯攻,负责牵制东魏军兵力。
若干惠部则为后应,负责接应诸军。由于六军大将之一李虎年老多病,因此李虎此番并没有随军出征,他的部属改由中领军若干惠统辖。
却说宇文泰一声令下,西魏军即按战前拟定的战术展开。赵贵、侯莫陈崇居左,若干惠居右,独孤如愿居中,三路大军缓缓而出,排成三个巨大的方阵直逼河桥。
由于是主攻方向,回洛城当面的西魏军左据阵势最为雄厚,阵列的最前方,是一排盾车,每具盾车的正面都竖有一面又宽又厚的盾牌,足一人多高。盾牌正面布满利刃,可防止敌人冲撞或攀爬。盾车下安有四轮,有军士在后面推动前进。盾车之后,是手持弓弩的士卒阵列。弓箭手方阵之后,大群的步卒人人肩扛一只装了泥土的布袋,准备填壕。步卒之后,是庞大的步骑混合大军。
而中路则兵力相对较少,前锋是一排排手持弓矢的藩骑。他们衣甲简陋,但却骑术娴熟,行止彪悍。在藩骑之后,则是独孤如愿陇右军团主力。其中一面迎风招展的红地白花的大旗下,李辰头戴铁盔,一身铁明光铠,策马率华部军也列阵而进。
由于今日只是佯攻,独孤如愿并不打算真的和敌军展开残酷的近战肉搏。因此独孤如愿命来自陇右的归化氐羌部落为先锋,而华部军居后策应。他打算利用藩骑精于骑射的特点,用他们在平直的木栅前往返驰射,对守军进行压制。只要木栅后的敌军被牵制住,无法对回洛城的战斗进行干扰,独孤如愿的中路军就算完成任务。
却说此番出征后,华部军被编入了独孤如愿的军团。独孤如愿对李辰一向另眼相看,把华部军当作一支生力军,轻易不动。因此华部军一直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
眼见今日西魏军阵容浩大雄壮,李辰心中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上次河阴大战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只是这次再度盛师而来,却不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李辰一直有种模糊的预感或者记忆,这次的出征结果将会异常的凶险。但他无力阻止大势的发展,甚至他不知道整个历史的进程是否会因为自己而有所改变。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帮助西魏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右据李弼部当前除了盾车和弓弩手,以及负土的士卒阵列之外,还有十多架投石车被成群的军士推动缓步前行。投石车每架的长臂都有十余丈长短,如同一个个神话中的巨人。投石车后面,则是数十具长梯,由大群士卒扛在肩上前行。这些器械原本也都是西魏军为攻城准备的,李弼缜密深识,今日出战便下令将它们全都推到阵前。这样做一来可以震慑河阳南城守军,让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主攻方向。因此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成牵制的目的。二来一旦战斗中察觉守军出现动摇,就顺势攻城,一战而定。
三路西魏大军直逼河桥,不急不徐,行进间整个阵列依然严整如初,充满了不可阻挡的气势。东魏军当面只觉如同一道翻卷的黑色洪流,正排山倒海一般漫野席卷过来,一股巨大的压力仿佛扑面而来,一时人人都觉得小腿有些发软。
中路军行进到距木栅二百步外停止了前进,因为骑兵需要一个较长的距离来让战马加速。而左右两军则继续前行,因为他们今天的主要战术是步卒突击,而回洛城和河阳南城前面都有堑壕,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城池再发起进攻,以保存士兵的体力。
当出战的左右两路西魏军快要接近东魏军的营垒前的壕沟的时候,随着一声凄厉的号声响起,西魏军将士们突然爆发出惊天一般的呐喊声,如同惊雷一般当空响起。随着这一声呐喊,最前方推动盾车的西魏军士卒猛然拔脚奔跑了起来。他们推着盾车迅速越过对方弓箭的射界,在东魏军堑壕边列阵。西魏军的盾车排成成整齐的一列,像一堵平地而生的高墙一般,为身后的西魏军提供掩护。同时也有意留出了几个缺口,以便后面负土的步卒冲上来填壕。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