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新一战风云> 第六十三章 穹甲快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穹甲快船(1 / 2)

“19世纪中叶,世界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时代,喷薄着煤烟,挟工业文明之势纵横海上的铁甲舰,是那个黄金岁月里的四海霸主。然而,在铁甲舰之外,当时的海军中还有另外一种不容忽视的军舰。

自风帆战舰时代的单层炮甲板军舰一路发展而来,此时的巡洋舰也已在海上崭露头角。相对铁甲舰,早期巡洋舰拥有航速快、续航力大、中小口径火炮数量多等特点。这类军舰通常被配属在铁甲舰队内,或负责警戒、侦查,充当舰队斥候;或发挥高航速的先天特长,担起冲锋陷阵的重任,扮演飞毛腿的角色,起着伴随、辅佐铁甲舰作战的作用,成为铁甲舰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成。

近代中国开始建设西式海军后,就定下目标要组建龙旗飘扬的铁甲舰队。但是,一方面因经费短绌购买铁甲舰不易;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巡洋舰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当时海军技术的逐渐熟悉,早在购买铁甲舰之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就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手,在英国订造了2艘当时世界最现代化的巡洋舰——“超勇”、“扬威”。购舰的目的非常明确,短时期内可以利用这两艘新锐军舰初步构建海上力量、担负起海防重任、阻吓眼前的敌对势力,远期目标上,巡洋舰也是为了将来购买铁甲舰、组建称雄亚洲的铁甲舰队奠定基础,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才养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考虑。

“超勇”级军舰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1880年4月开工,比定远开工早半年时间。该型军舰在机舱、锅炉仓等固件部位铺设了一层薄薄的顶甲,这样的防御较中国福建船政自造的无防护巡洋舰其实不过多了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实际效果极其有限。

1881年底,当由丁汝昌带队,林泰曾和邓世昌担任管架的“超勇”、“扬威”编队从英国历尽艰险返回天津港的时候,李鸿章亲赴大沽口接舰。在检阅军舰、慰问将士之余,李鸿章还对军舰进行了极为仔细的参观和查验。

“超勇”级薄弱的防护自然逃不脱李中堂的火眼金睛,之后不久他就公开表示:该型军舰有名无实,“恐不足恃”,言下之意是并不满足,想获取更精良的军舰。

此时,远在伏尔铿船厂的“定远”和“镇远”两舰已经相继下水,当最后一笔款项按照合同通过斯德丁美洲银行的上海分行汇往德国的时候,中堂大人发现原定建造四艘铁甲舰的款项已经所剩无多,而新任南洋大臣对兴建海军又十分冷淡,对抽取南洋地方关税购买军舰颇多怨言。预感到后继资金不足的李鸿章决定将剩余的资金用来采购一艘造价相对便宜的巡洋舰。

这个想法即便在海军专家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铁甲舰固然强大,但若没有巡洋舰往来支援亦难担大任。既然“超勇”和“扬威”不行,那么最优秀的巡洋舰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出开山之祖般的“超勇”级巡洋舰后,也并不满足,在绞尽脑汁想做出改良。1881年,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从伦道尔那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巡洋舰设计方案,这种被称为“完善型巡洋舰”的军舰,由“超勇”级军舰改良而来,日后被称为穹甲巡洋舰。穹,在汉字里的意思是中部隆起的拱形。和近代中国对很多外来词的翻译习惯相一致,穹甲一词的翻译也十分形象。

“超勇”级的顶甲是平铺在锅炉仓和机舱上方的,位于水线下接近一米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一旦炮弹击穿水线,那么涌入船体的海水势必要大量增加,从而使军舰丧失浮力或坐沉、或倾覆。

“穹甲”是相对于“超勇”级的平甲而言的,它的具体做法是将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坡的穹面装甲甲板。中间部位的平甲提升到了水线之上,而两边的斜甲则斜伸向两舷水线下4英尺处。因为中央部位高出水线,这样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一时也很难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内仍能保持较多浮力;而斜延至水线下的装甲甲板的两边,成了防弹效果很好的斜面装甲。相对于无防护巡洋舰和平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的优势相当明显。

金登干很快将这种军舰介绍给赫德,阿姆斯特朗公司也摸准当时中国急切需要现成军舰的心理,提出可以将正在船台上建造的1艘穹甲巡洋舰——智利海军的“埃斯美拉达”优先安排提供给中国,另外再新造一艘同型舰交付给智利,而中国只需在16万英镑的船价之外,再补贴15000英镑给智利政府,作为舰船交付延期的补偿。当李鸿章放话准备再订造一艘新式巡洋舰的时候,赫德不失时机将这个好消息之后立即传递了过去。已经“久病成医”粗通海军的赫德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巡洋舰,中国人再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得到新式巡洋舰大概资料的时候,李鸿章似乎也表现出很大兴趣,不过“超勇”订购过程中发生的工期延误、鱼雷艇变成杆雷艇,以及“超勇”级军舰防护不足等事,已经使李鸿章渐渐对赫德和英国公司心生厌恶。”

那么,这艘未来的中国巡洋舰究竟会由哪家船厂来建造呢?”

节选自《布洛姆·福斯与近代中国海军》第一卷《济远舰的前世今生》贝特斯曼出版社1911年9月第一版作者:威廉姆斯·赫曼译者:严复

……

1882年三月,正在伏尔铿船厂监督定、镇二舰舾装的李凤苞收到一封从柏林转发来的加急电报。而威廉此时恰好正在他的身边。

“是中堂大人的电报。”李凤苞翻开电报后一边看,一边自顾自说道。

“有关船的事情吗?”此时,李凤苞和威廉二人已经交往三年,更由于订造铁甲舰的事件,师徒之间的感情分外亲近。

“嗯,中堂大人说英国有一型最新式的穹甲快船,着我前去查访,看看是否堪用。”

“什么穹甲快船,说的是巡洋舰吗?”威廉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对,不过照中堂大人所说。这种巡洋舰比以往各式都要优秀。”

“比伏尔铿船厂刚刚提交的设计还要好吗?”威廉似乎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现在还不好说,等我去英国船厂看看再说吧。”说着,李凤苞叹了口气。

李凤苞之所以叹气,是他又碰到了老问题,因为中堂大人在电文的末尾说:“望速向英德各厂查询,似此新式可用否?抑另改何式?价目若干?”

人家英国的船有必要在德国的船厂查询吗?其中透射出的意思李凤苞焉能不明白,那就是中堂大人极其反感赫德,不想在英国订造,但还必须找个合适的理由加以拒绝,否则他担心赫德在朝廷里捅他的黑刀子。而寻找这个理由的任务就交给了在他心目中“深通”造船,同时又被视为心腹的李凤苞。

若英国船“果不堪用”倒是还好说,可万一人家的船又好又便宜呢?到那时自己岂不是左右为难?

三天后,李凤苞怀揣着一颗好奇与不安的心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和他同去的还有技术专家徐建寅。

再来伦敦,阿姆斯特朗公司早不似先前那般冷淡,面对这位可能的“金主”,公司在接待方面做足了文章。不仅早早派人去伦敦码头接站,而且还由公司老板阿姆斯特朗先生亲自出马为公使大人接风洗尘。

第二天,在公司人员的陪同下,李凤苞和徐建寅参观了刚刚建成时间还不长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崭新的机器,漂亮的厂房,和老旧的伏尔铿船厂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后,在李凤苞的要求下,公司技术人员又带他们参观了正在建造中的智利海军巡洋舰“埃斯美拉达”号。一边听技术人员的讲解,一边比对着图纸仔细琢磨,以李凤苞和徐建寅二人对舰船设计的了解焉能看不出其中的好处?这种完善型的穹甲巡洋舰绝对称得上便宜又好用的军舰,非常适合中国海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