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魔女重生爱上我> 第四十九章 命做线直钩钓苍龙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命做线直钩钓苍龙 一(1 / 1)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太过夸张,就像周正,他就觉得不可理解,完全无法接受。为什么?因为他来自未来。

但贞节、守节和为节而死,在大卫朝是很有市场的。这事得从大卫朝的前朝,也就是大齐说起。

大齐皇族本是陈朝的权臣,趁着陈朝三代君王短寿、主少国疑的时机,侵夺神器,建立了政权。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齐皇室得天下是不怎么“正当”的。而他们身上的少数民族血脉,也加重了他们这个政权的“不正当性”。

华夏族为什么要让有胡人血统的人来当家?炎黄子孙要自立!

他们的天下就是偷来的!他们能偷,我们也可以!

民间的论调使大齐皇室感到恐惧,而恐惧也使他们得到了额外的动力。这种动力让他们比以往的政权都要更有活力,逼得他们去做出一些改变,好让自己的政权变得更稳固。

包括开放边境贸易,允许各民族通婚……大齐皇室想尽办法,想让华夏族适应有胡人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加强通商,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以此来提高百姓对政权的满意度。

而如果说以上的措施都比较偏世俗化、偏物质化,那么在精神文化方面,大齐皇室也并不是无所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立了科举制度,给予中下层华夏族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以此笼络人心;二就是热捧忠孝与节烈。

前者很好理解,在大齐开创科举制度之前,中下层百姓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想要出头,就得去四处游学、拜访名师,期待靠着老师和同学的人际网络,为自己谋个出路。

然而就这一条路,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那么的靠谱。举个最好的例子,地球历史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他白手起家,最后三分天下,算不算英雄豪杰?

可就算是这样的英雄豪杰,想出头也是千难万难。刘玄德少年时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是同门师兄弟,跟公孙瓒的关系还很好,像是异姓兄弟。这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他们给刘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了吗?并没有。

据史料记载,刘备发迹靠的还是他自己。《三国志》里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是——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又平易近人,很能得江湖豪侠们的敬爱。中山的马贩子看到刘备像是只潜力股,就资助了他不少钱,让他去招兵买马。

也就是说,在老师是当世大儒卢植,好兄弟是涿郡太守的女婿公孙瓒的情况下……刘备这样的未来帝王星,居然没能靠着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混到一官半职。

后来黄巾作乱,刘备靠着商人们给的资助,拉起了一支队伍,靠战功做了安喜县县尉。然而没多久就被督邮给撤掉了,他为此而怒鞭督邮二百下,挂印而去。

刘备的人生是如此的不顺利,真的是因为他能力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如果他能力有问题,别人怎么会送他钱,资助他聚拢部队呢?

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汉朝时门阀当道,你没点“关系”根本就不好混。刘备的什么皇亲身份,在他有自己的势力前根本不值半毛钱。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祖上再阔,你现在的亲戚里没有拿得出手的,没用!

像袁绍家里号称“四世三公”,就是说四代人里,出了三个总理、军委主席级别的人物……难道老天爷就这么偏爱老袁家,把当时最好的人才都生在他家了?恐怕老袁家的人自己也不相信。

想混个人样出来,对寒门子弟来说有多难,似乎是不需赘言了。

因此大齐皇室开科举取仕,一下便得到了来自中下层百姓的支持。而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支持”,大齐皇室就顺势打了一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的名字就叫“忠孝节烈”。

大家都知道,写作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写法。大齐皇室很聪明,他们推广“忠孝节烈”的手段也有正面侧面之分。

正面自然是直接针对男性的,皇上给了你们翻身做官的机会,你们要不要把皇上当爹一样来爱戴,要不要忠孝?答案肯定是——要!

侧面呢?那就是大力推崇女性守贞、守节!历朝历代,女子的地位都低于男子。可就连女人都知道从一而终的道理,难道你们这些受了大齐皇室恩惠的男子,不知道从一而终吗?

每个正常人,都会对“从一而终”、“至死不渝”、“忠贞不变”之类的词,感到敬畏。就像听到某对老夫妻厮守六十年,我们都会自然地去赞叹、去羡慕。这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道德感”。我们的天性里,就有长长久久、从一而终的那部分。

大齐皇室花了大力气去推崇节烈,就是为了激发百姓心中的这种“道德感”。再把这种身而为人必然会有的“道德感”,和政权统治捆绑在一起。模糊二者的界限,让人们以为那是同一件东西,最终得到足够的支持。

就像是爱党爱国爱民族,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的民族,可以说猪狗不如。但是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像我国一样,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比如美国有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那到底是支持民主党更爱国呢,还是支持共和党更爱国呢?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落后,不团结,不统一,一团糟!

但无论何时何地,捆绑销售的政策总是那么好用。

就像你不见得喜欢全家桶里的那块面包,但是在经历了无数次轰炸以后,你也终于把那块面包当成了全家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很酷不是吗?

好了,说了这么许多,回过头再讲到周正现在面临的状况。

由于大齐皇室花了二百三十年去鼓励女性守贞、守节,到了现在,贞节问题已经成了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根本去不掉。其严苛程度,与地球历史中,宋元明清时代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多泯灭人性的极端行为,在大齐政权存在的二百三十年里,都成了模范和典型。

有困于洪水中,被陌生男子拉着左臂救起,得救后砍掉自己左臂的……

有被陌生男子拍了一下肩膀便自缢身亡的……

有家中失火,找不到外衣,宁可被烧死也不肯逃出门的……

包括从前的韩少清其实也是的,终日头罩白纱,不见男客,也不与陌生男子说话……

这个世界的贞节观念已经发展得很极端了,虽说并没有法律强行要求女性一定要守贞节,但是道德层面上却比法律层面要严苛得多。

一般老百姓家里可能还稍微好些,毕竟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老百姓家里日子本来就难过,养个女儿不能白吃饭不干活,难免是要抛头露面的。

就算真出了点什么状况,养个女儿也花了不少心思,总不能因为一点什么破事就叫女儿去死吧——这太亏了!

可名门大户是不在意物质层面的赚和亏的,他们不缺物质财富,他们追求的是一个更好的名声。

因此“家无不贞之女”、“家无再嫁之女”之类的口号,在名门大户之中喊得最为响亮。

像《水浒传》里写到,大户人家出身的玉麒麟卢俊义,就自称“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嫁之女”。可见在大户人家眼里,贞节问题和犯罪问题是等量齐观的。家中女性的贞节出了问题,是有辱家门的大事,和家里出了罪犯没什么区别。

再还看老郭家的几个人,一个个衣着华贵,身上尽是绫罗绸缎,身边还带了二三十号男女仆从……这要是小户人家,那天下也没多少大户人家了。

这等样的人家计较起贞节问题来,可不就是要人命吗?

PS:由于本文中没有宋朝,也就没有了程朱理学。(我也没兴趣写什么程朱理学)按照道理来讲,应该对贞节的要求没那么严苛才对。因此在这一章里做些解释,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世界现在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苏州人,在此出一组数据,数据来源是《吴县志》。明时吴县境中共有牌坊123座,其中科举高官的占99座;到了清代,牌坊113座,其中节孝坊有87座。政权其实和人一样,身正就不怕影子斜。相反,走的路越歪,就越害怕,过激的反应也就越多。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