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网。(.b。更新)明朝小正太36:更新时间:24--5:3:5。回到文华殿,朱见济便见几位侍讲和侍读在那里搬桌子挪椅子,很快屋子里的格局就又换了个样。现在是大小两个书案相对,大书案在西,陈循在大书案后坐着,其他四位师傅两边椅子上坐着,朱见济便到小书案后面西而坐,几位侍讲和侍读都站在两边。 小。。
这么坐是有讲究的:授业老师被称为“西席”,坐西朝东。据传说东汉明帝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东向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7927
清清嗓子,陈先生开讲了:“太子才开始学习,臣等计议先从《论语》讲起。《论语》全书共2篇、492章,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这本《论语》乃是让我们能够窥见圣人思想的唯一一本经书,能被称为‘圣人’者,或有超凡的才学,或有非凡的胆略,或有脱俗的精神。孔圣,吾等不得而见之,我们唯有踏着圣人的足迹,以体会圣人的处事和做人的道理,才不会迷失方向。程子说:‘论语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万望殿下用心揣摩。”
朱见济连忙答应着,拿起桌上的《论语》来。
“殿下先打开第一篇,《学而》,这一篇是本书第一篇,说得都是为人和治学的根本,朱子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同于喜悦的悦,‘习’是个象形字,是鸟儿把翅膀下扇的样子,翅膀上举的样子叫‘飞’,鸟儿飞的时候,不断把翅膀上下扇动,这里引申为反复地练习。我们学习圣人之教,当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每当有所得,心中就会涌出无限欣喜。‘朋’是同类的意思,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同道而相益。朋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有同道从远方来,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一样是很令人拍手称快吗?‘愠’是含怒之意,别人不了解我,而我能够做到不怨恨、不恼怒,不一样是一个谦谦君子吗?君子是由内而外的,内修谨,虽不被理解,并不会影响君子对自己的要求。……”
这样一直讲到第六则,入则孝,出则弟,讲完放下书,说道:“今天第一次学,便学到这里吧!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殿下回去后用心揣摩,先把这几段背过,然后体会其意,有不明白的可以让成总管给您讲解,这本《论语》上有臣等的批注,您拿回去看。待年后再开学时,臣等想听殿下给臣等讲一讲您在其中的所得。”
“还要讲啊!这才刚开始学,就要写读后感了?”朱见济有点慌,不过听到后来听明白一点:不是明天接着讲,要到来年,时间还长,有不明白的可以再请教成夫子,实在不行让成夫子做枪手替自己写一篇自己背过也就是了。
“那明天……?”朱见济问道。
“明天便是腊月二十六了,眼看就到年,就先不开讲了,到过了年的初六咱们再开始接着学。”
朱见济如释重负,得!还有十天的自由。
回到自己宫里,朱见济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换上一身道袍,这一身冠服太拘谨了。朱见济问成敬:“以后去文华殿都得穿成这样吗?”
“这次是要拜孔圣人,又是您第一天上学,所以穿的正式,以后就不用穿成这样了,平常的装扮就行。”成敬这么一说,朱见济才长出了一口气。
这时朱见浚、朱见清、绣儿、纤儿呼拉拉都来了,七嘴八舌地问头一天上学的感受,就跟记者招待会似的,朱见济和他们说了说,他们一听上学这么麻烦,都有些害怕,觉得上学就是马戴笼头牛穿鼻,还是趁着现在还自由尽情的玩吧。!说了一会,朱见清提议还是玩瘸子打瞎子吧。几人轮流当瞎子,玩得累了才各自散了。
朱见济下午没事,就琢磨再出宫一次。要不说心思草原放马,易放难收哪!自打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朱见济就觉得在宫里实在不好玩。朱见济对身边的人这么一说,都是非常赞成,特别是鸳鸯,自打吃了一次臭豆腐,就惦记着再去买着吃。
“你不是惦记臭豆腐,是惦记吃臭豆腐时见到的小哥吧?”李让打趣道。
“你才惦记那臭小子,你们全家都惦记!”鸳鸯跺着脚不依,伸手就要打李让。李让乐呵呵地躲开,跑一边去了。
“明天咱就出去吧!五天一个集,明天可就又是正阳门外大集了。”李谦提醒道。
“行,就明天!”朱见济小手一挥,决定了,“不过咱们得先去成夫子家一趟,我向父皇给成家哥哥求了个左庶子兼侍读的差事,我得把这好消息告诉成家哥哥去。顺便看看成家哥哥的病怎么样了,那个药是不是也该停了,总吃对身体也不好。”
成敬听说朱见济给自己的儿子讨了差事,左庶子属于詹士府左春坊,五品官。要知道就算状元也要从翰林院编修七品官做起,混到五品官需要个三年五年的。成凯这得算是超迁,从无官无职一下子就直接成了五品官,多大的恩典啊!赶紧给朱见济跪下磕头:“谢谢小爷对老奴的大恩,老奴无以为报,唯有尽心竭力,伺候小爷。”
朱见济赶忙把他搀起来:“我也就是那么一提,这也是父皇感念夫子的忠心,特意给您的殊遇。”
朱见济把明天要去看成凯的话又对成敬说了一遍。成敬犯了犹豫,太子出宫就要牵扯到安全问题,按说最好是轻易不要出去。可是呢,这次得算是小爷给自己的儿子复诊,成敬私心里是希望朱见济去看一看的。自从成凯吃了小爷说的那个“药”,立时见效,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可是他们夫妇可不敢擅自把“药”停了,让小爷看看,再决定也好。
成敬最后还是爱子之心占了上风,所以就由他去向景泰帝禀报太子要出宫看望他的儿子。景泰帝正自己坐在御座上乐呵呢:几位阁臣都夸自己的儿子,这就算替儿子搭上文臣这条线了。虽然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很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现在这几位都做了太子的师傅,将来这帮文臣肯定能尽心辅佐自己的儿子。这形势可是一片大好,肯定不会有人再说三道四了。景泰帝心情舒畅,几乎要唱小曲,高兴之下就允准了。
得到皇帝的允许,东宫里可就忙着准备开了。他们准备,朱见济没什么准备的,便让兴旺取一沓宋纸来要练字。成敬赶忙劝阻:“这宋纸可珍贵着呢!用一张可就少一张。您平时练字用普通宣纸就好了,宣纸练字好啊,润墨性强,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写字好看还可以锻炼您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而且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多好啊。”
朱见济心里那个郁闷啊:直接说我用宋纸是浪费不就得了嘛!那么多的宋纸还不舍得用,留着下崽啊!
“既然夫子喜欢宋纸,那我便送您一百张!”
成敬乐得只见牙不见眼,嘴里还推辞着:“这怎么好意思呢!”
“不要啊?”朱见济拿眼翻了翻成敬。
“老奴谢小爷赏。”成敬赶紧收起了那套客气。
朱见济索性不练字了,让兴旺拿来昨儿的礼单,看看昨天自己那么多银子到底换来些什么黄子东西。兴旺已经把礼单钉成了好几本,现在都给朱见济搬来:“奴婢整理归类了一下,这几本是各家的礼单,这几本是按礼物的门类分别誊抄出来的,还没抄完。这两本是砚台,这一本是墨,这两本是名人字画……”
“行,我自己看吧!”朱见济随手拿起一本,“张旭《自叙帖》,苏轼《前赤壁赋》,展子虔《游春图》……”
朱见济一边念,一边就看见成敬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哎!夫子,擦擦嘴!”
成敬猛然惊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爷,这些可都是宝贝啊!那个《前赤壁赋》是吏部王尚书家里收藏的,我去借着看看都没借给我,没想到竟然舍得送给您了。”
过了一会,成敬面色一肃,对朱见济一拱手,说道:“恭喜小爷,朝堂的风向开始变了。”
“此话怎讲?”朱见济不解。
“吏部尚书王直当年力主要把太上皇迎回来,在改立太子的时候也是持反对意见的,现在在您出阁读书的时候却送来这么珍贵的礼物,这是在向您示好啊!这些重臣的态度就是整个大明文官集团的态度,特别是这位王尚书,从永乐年间就以庶吉士入阁草诏,如今已是五朝元老,在朝臣中极有威望。这些礼单我要拿去给皇上看看,选一些明发邸报,把这些官员的态度展现在所有文官面前,就算这里面有怀着观望心思的,这些礼单一公开,他们就只有站在您这一边了,这样必将会把整个朝堂的风向扭转过来。”
还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凭朱见济自己怎么能看出这里面的弯弯绕!看着成敬喜滋滋地抱着这些礼单去找皇上汇报,朱见济不由感叹。
明朝小正太36: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