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网。(.b。更新)明朝小正太22:更新时间:24--226:53:26。今天来了很多人探望,但是一个很该来的人却没有来。 小。。
景泰帝此时正在内书房里,像困在笼子里的狮子,烦躁的来回走动。桌子上的东西都被他拂在地上,而他正指着地上的几人在骂:“你们这些废物!朕的太子不到一个月两次遇刺,你们却到现在还没查出主使的人来。要你们有什么用……”79257
跪在地上的是内臣中权势最盛的五个人,也是景泰帝最信任的五个人,是太监中的“五虎将”:兴安、王诚、舒良、张永和成敬。他们都是在景泰帝还是郕王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的,自然最熟悉这位皇爷的脾气。景泰帝发起火来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中间绝对不许人插话。所以他们一言不发,任由景泰帝宣泄着他的怒火。兴安等人只是跪着听,偶尔挪换一下跪得生疼的腿,等着景泰帝发火结束。
景泰帝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还有点神经质,稍不如意哪怕正上朝也会怒气冲天,大声咆哮,所以他们给他偷偷起了个绰号:“咆哮帝”,当然这称呼只限于五人知道。不过怒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发完火就嘛事没有了,别人的建议也能听进去了。而且有点妇人之仁,处罚也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从上次太子遇刺就能看出来,说是要伏尸百万的,结果最终只处罚了金英一人。这和前任正统皇帝完全相反,正统帝对谁都是和颜悦色的,很有亲和力,让人如坐春风,但是正统帝主意很正,一旦作了什么决定是任何人的劝说也没用的,当年御驾亲征就是这样,满朝大臣都反对也没用,这就叫“君无戏言”。景泰帝的政令自己改来改去的时候就很多。
这次的发火时间比平时要长的多。难怪景泰帝如此暴怒,刺客也太嚣张了。
等景泰帝坐下来,渐渐平息了怒火,让几人站起来,兴安等人知道现在该是他们献计献策的时候了。
成敬率先说道:“禀告皇上,据臣看来,此次和上次应该不是同一人。”
“哦!说说你的看法。”
“上次是下毒,要做得不露痕迹,必然得是宫里的人,且要地位很高,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怀疑的人。其实如果是我们猜测的人,没证据我们奈何不了他,即使有证据我们就能奈何他了吗?而这次用的却是妖法,倒像是白莲教妖人的做派。”
“白莲教?”景泰帝陷入了沉思。
白莲教是一个民间宗教组织,信徒众多,主要来自下层社会。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由于派系众多,称呼也有很多。信奉的神祇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等等;而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白莲教自南宋诞生时起,就具有两种性格,即叛逆与安善兼而有之、交替表现的性格,因而它也就发挥了两种社会功能。在平静的岁月里,白莲教作为佛、道正统宗教的补充,在下层社会发挥子佛、道二教所起不到的作用。每当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或社会动乱之际,往往成为农民暴动或农民起义的战斗旗帜。可以说十处打锣,九处有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白莲教。
是以白莲教三字,在朝廷眼中,几乎便是反叛的同意词。元末的农民起义,大都以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当时的白莲教,是个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其教义是崇尚光明,认为光明定能战胜黑暗。各地起义首领,便常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相号召,发动起义。起义军首领韩山童刘福通俱是此教中人。号称“淤泥源自混沌启,白莲一现盛世举。”太祖得天下,其实也有些借了白莲教的势,国号“大明”便是源自白莲教分支明教。
但得天下时的助力,却是坐天下的大敌。是以太祖通过农民起义夺得政权建立的明王朝对白莲教大加禁抑。而白莲教则继续了造反的传统,不过太祖实在太过生猛,在他的打压之下,白莲教首脑被一网打尽,让白莲教消停了几十年,太祖去世后,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虽然都镇压了下去,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王朝不得不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作了一些让步,以减少白莲教生存的土壤。
接下来的文宣盛世,让白莲教没了发动壮大的环境,中国的农民,但凡有口吃的,谁愿提着脑袋跟着这些专业造反派扯旗造反!但从土木之变后,国力又有所下降,加在百姓肩上的负担又加重了许多,所以一听白莲教三个字,景泰帝立即警惕起来。
“正是。永乐十八年的白莲教女匪首唐赛儿就擅长这种剪纸为兵的法术。当年唐赛儿在卸石棚造反,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带人剿匪,白莲教军中出来两个少女和他交战,她们都使双刀,锋利如霜;骑着高头大马,非常威武、她们飘忽盘旋,从早晨一直杀到傍晚,少女不能伤害高指挥使,高指挥使也没能取胜。这样厮杀了三天,高指挥使累得精疲力竭,最后气喘而死。后来唐赛儿兵败被杀,捉到他的同伙拷问,才知少女和刀马都是用纸剪成的。假兵马累死了真将军,也够奇异的了。”
“你的意思,朕的皇宫里混进了白莲教妖人?他们谋害太子还是为了扯旗造反?为什么是刺杀太子而不是朕?”
“他们的目的臣猜不出,但这法术要用施法者的魂魄驱使,所以施法者应该不会离这纸人太远,当时很有可能就隐藏在慈庆宫外,所以极有便可能是宫里的太监或者宫女,才能在夜里在宫中走动。”
“很好,这倒是灯下黑了!”景泰帝说道,“朕倒不知道这些伺候的人里,竟然藏着白莲教匪。你们说说,怎么才能把他揪出来?”
这下几人都不言语了。这宫里几万太监、几万宫女,如大海捞针,却怎么能找出施法的人呢?
好半天,成敬才说:“那个施法的人丢了一部分魂魄,现在必然精神萎靡,缠绵病榻。可以先从这样一批人入手排查。”
“好,这事王诚去办,逐个排查。还有什么办法,你们也说说,不把他揪出来,朕总是不能心安哪。”
“全宫排查,算是拔草寻蛇,要不我们再来个引蛇出洞?”舒良也出了个主意。
“似乎是个好主意。那谁去引?”兴安提出了他的疑问。
舒良顿时泄了气,太子已经是连番遇险,若在把太子当诱饵置于险地,的确是太大的冒险。而若是一不小心搞砸了,没抓住坏人结果把太子搭上……想到这里舒良就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子。
“其实舒良的办法可以试试,关键是不能让小爷遇险。”张永却继续着舒良的思路,“那个施法的人现在状况很不好,说不定命都不长久了,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来一次,与其让他打我们一个不防备,倒不如我们设好了局让他来。”
“怎么设局?”大家都知道张永长期在边疆监军,现在也颇通晓军事,擅长谋定而后动,从不打无把握的仗。
“那人敢在宫里作法,定然隐匿的很久了,这宫里十几万人,未必能排查的出。既然引,索性把他引出宫去。在宫外,虽然我们人手也受到限制,但都到了明处,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小爷身边的几个太监都有几分本事,皇爷再拨几个暗影卫远远地缀着,只要他敢跟出宫,即时拿下。”
几人面面相觑,在宫里都护不得小爷周全,让小爷连连遇刺。这要到了宫外,说不定有多少乱党,一哄而上,凭几个太监就想保护住太子,不是做梦?
像明白几人所想,张永继续解释道:“这次设局关键就在一个仓促,要让那人没有事先的准备。还得让他觉得机会难得,那样才会上钩。具体怎么办咱们再仔细商量。”
思路一打开,众人都七嘴八舌地补充完善着方法,最后定下:明天早晨,由成敬去邀请太子殿下去他东华门外的府上,理由就是他的儿子病情反复,反正很多人都知道了太子曾出宫看望过成公子,不会引起怀疑。成敬卯时去邀请,辰时方出宫,留一个时辰让那“蛇”听到消息,但又来不及把消息传出给宫外的同伙。
还要预先在东华门外几百米的拐角处埋伏下几十个乔装改扮的锦衣卫,守在太子经过的路上,只要是在小爷之后出宫的,统统拿下送到北镇抚司去排查,这样就可以把太子的危险降到最低。另外再让一群暗卫化妆沿途暗中保护,以策万全。
“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只是不知我皇儿这香饵能不能钓到白莲教的重要人物!”景泰帝此时也颇有几分雅兴的吟起了诸葛亮的对联。
明朝小正太22: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