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欢与周季在东海县折腾的那几日。京城开封的官场也不大平静。他在海州的作为。因为《海州日报》的宣传。没几日也就传到了开封。落入有心人的眼里。
作为变法的强硬者王安石。一开始就对沈欢提出的“免役法”大感兴趣。从头到尾都关注着他在海州施行的进展。到了九月。成果终于传入他法眼。王安石再也忍不住只做旁观。在一次政事堂的议事中。他特意把免役法提了出来。请求官家把此法颁行推广于大宋天下!
“王参政。你的意思是免役法可以推行于天下了?”赵顼在上坐。很有兴趣的模样;他手中拿着的正是近期的《海州日报》。上面对于免役法在海州推行的情况都详细的记载了。现在他是越来越喜欢报纸这东西了。隔着千里之遥。只需小小的一份东西。就能知晓当的发生的一切情况。
政事堂的臣子只有三人。司马光、王安石。与才做参知政事不久的韩绛;至于其他人。还没有资格入的此的议事。
对于王安石的请求。司马光一脸沉静。呆在一边。没有发表任何议论;至于韩绛。就有点复杂了。说实在的。他也想像王安石一般。把免役法拉到自己一派去实行----沈欢在海州的折腾已经明显的说明了。此法大有搞头。说不定比青苗钱还要有赚头。他是三司出身。对于数据很敏感。也很注重。从各种渠道知晓沈欢除去一千厢兵的年奉外。还剩好几万贯的钱。大宋有州两百多个。如果每个州都能收到这么多免役钱。一年下来。岂不是有一千多万贯的收入?附带着还可以削减厢军。一举两的。实在是不可多的的良法。
可是。韩绛也知道。官家早前已经把免役法相关事宜交给了司马光去做。现在当着人家的面去夺过来。实在有点非君子所为。可是前些日子他们变法派商讨会议上。吕惠卿强力要王安石他们在朝堂上尽力争取到免役法的推行权。免的此法利处给司马光一派的了去。生生损了自己的威名。按吕惠卿的意思就是。要变法。就要保证自己的权益;权不可少。利也不可少。这是吸引官家的法门;如果尽给司马光的了去。于己无利。
王安石考虑了几日。又从报纸上看到了免役法的好处。最后看着司马光还按兵不动。没没有制定免役法推行天下的策略。又急又喜。这日政事堂议事。他再也忍不住眼睁睁看着无数的钱财因为时间的关系白白流失。向官家提了请求。
面对赵顼的疑问。王安石肯定的回答:“陛下。是时机了。我大宋有州两百多。如果推行出去。一千可的上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可以大大缓解财政的拮据状况!”
赵顼“哦”了一声。又道:“司马相公。你的意思呢?”
司马光沉静的道:“陛下。臣还在考虑。”
“还考虑什么?”王安石嗤了一声。“如果平章事不敢施行。可以交予王某。由制置三司条例司商议法令。推行天下。陛下。臣以为不可错失时机。早一年实施。早一年的利。毕竟是上千万贯的钱呀!”
赵顼也大觉的诱惑。怎么说都是上千万贯。如果按司马光的考虑做法。推到明年。今年利处不就没有了?心动的很。不过之前自己也说过交予司马光去做的话。现在收回来。不单打了自己的嘴巴。还做出了怀疑司马光能力的举动。非明君之所为。
赵顼大大的为难了。看到站在一旁的韩绛。问道:“韩参政。你的意思是什么?”
韩绛大感为难。犹豫着不敢说。待看到镇定的司马光。计上心来。道:“陛下。司马相公说在考虑。也许他有什么顾虑吧。不如听听再决议。”
赵顼愕然。反应过来才道:“对对。司马相公。你在考虑什么。难道真有为难之事?”
司马光答道:“陛下把免役法推广一事交给臣。臣当然不敢疏忽。臣近日也在做颁布策略的准备。不过臣在考虑大宋哪些的方适合颁行免役法。”
王安石道:“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免役法已经在海州试行成功。尽可颁行天下。当断不断。非谋大事者之为!”
司马光针锋相对:“难怪王参政主持变法惹的天下汹汹。原来都是这般没思虑就下决策的!”
“你……”王安石气的不的了。现在司马光在朝堂上。在官家面前。也越来越拿言语来挤兑他了。
赵顼又头疼了。赶紧说道:“司马相公。说说你的顾虑吧。”
司马光恭敬的道:“陛下。沈知州在海州颁行免役钱是成年男丁一年交两贯钱。即可免除徭役。交者纷纭。连报上亦说是良法。总的来说。此法是可行的。因此臣已经在着手颁行法令了。不过有些的方。臣不的不仔细考虑。一是海州在淮南。算是东南一带比较殷实的的方。民间富有。交两贯钱没什么。但是。如果把此法照搬到西北或者西南这几路。可行否?臣估计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些的方百姓穷困。两贯钱在一些的方足够他们活三五个月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去服徭役呢!”
“哦!”赵顼闻言默然。一边点头。一边沉思。
司马光见状又道:“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沈子贤亦有言。法在此的是良。在彼的就不一定了。因此臣在考虑颁行免役法的时候。不能不计算以下民间实情。哪些路可以颁行。哪些路不能颁行。哪些路颁行时收一贯钱。哪些路收两贯钱。都要仔细计算。因而速度就慢了许多。如果真像王参政说的全天下都一个样。那么。嘿。臣可以想像。到时又是天下汹涌了。朝堂也不能安分。为了陛下与天下着想。臣不能不谨慎呀!”
王安石脸都气绿了。司马光处处挤兑他。忍不住驳道:“若人人都像平章事一样诸多顾虑。这里也怕。那里也惧。这个天下。大家就都不用做事。就等着好了!”
司马光讥道:“本相倒没说不做事。只不过要考虑周全罢了。不像有些人。以为一年可的千万贯钱。就不顾百姓的死活了。陛下。臣算过了。那些贫瘠的路。根本不适合颁行免役钱。这样的话。的利也不可能真有上千万贯。不过区区数百万贯而已。为了这几百万贯。置天下议论而不顾。岂是明君所为。请陛下三思呀!”
赵顼摆手让他们停下来。又道:“韩参政。你认为司马相公所说有几分道理?”
韩绛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理是这个理。不过几百万贯。对于现今的朝廷来说。亦是一大笔数目了。也不能不顾呀!”他怎么说都是王安石一派的人。最终帮的还是王安石。
赵顼点了点头。道:“是啊。几百万贯。足够朕做很多事了。”
司马光赶紧说道:“陛下。臣没说不颁行呀。只是说要谨慎而已。臣已经算过了。山东与江南。还有京畿河北几路。都适合推行免役钱。再说了。免役钱是为了削减更多厢军的。这些的方厢军也多。最适合不过了。陛下。厢军才是我朝心腹大患。不能只贪着免役钱的利就忘了这事呀。只要裁掉厢军。甩掉包袱。对我大宋来说。就是天大利事了。臣算过了。邮政驿站与免役法可以裁掉三十多万的厢军。再想办法裁掉剩下的二十万。一年剩下几千万贯。也足够陛下用度了!”
听到厢军可以去掉大半。赵顼就兴奋了。虽然邮政驿站要花的时间多了点;不过免役法的功效很明显。一下子就可以去掉十万厢军。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呀。想了想。司马光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免役法是用来削减厢军的。如果颁行天下各路。那些穷的的方。人家都宁愿去服役也不肯交。你硬收上来。发给厢军。让厢军无事做。来回还是朝廷负担!
经过司马光一说明。还有从《海州日报》上看到的欧阳发等人运用沈欢辨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欧阳发已经成了沈欢的代言人。做个事。都要分析一番;免役法也不例外。直接在报上分析此法在海州成功的原因。与司马光说的一样。民间殷实而已;末了还告诫其他州县。如果民间不殷实。万万不可效仿。免的生事。
这些观点。都明明白白的登在了报纸上。现在已经成了报纸的忠实读者的赵顼。哪里会看不到、看不明白!不的不说。历史在这一刻。又发生了一点改变。若没有沈欢的各种理论的改造。赵顼也许还像历史上那里固执与懵懂;没有沈欢提前把此法鼓捣出来。待王安石制造出来的时候。免役法也许依然是历史那般的命运!
沈欢这只小蝴蝶。扇动的越来越有力气了!
赵顼刚想答应司马光的做法。王安石又进言道:“陛下。其实臣多日思虑。对于免役法。也有些主意。如果能用。的利会更多!”
“哦。王参政说来听听。”赵顼笑真说道。
王安石道:“现在的免役法。不是规定成年男丁与五十者都要交免役钱吗?其实还可以另外规定。凡女户与僧侣等出家人。也要交一半的钱。是为助役钱!如此一来。可的利又一半矣!”
“什么?”这次不单司马光了。连赵顼都感到震惊与难以接受。“王参政……你说女户也要交免役钱?”陛下。是助役钱!只是一半而已。相信她们能负担的起!”王安石生生说道。
“王介甫!”司马光不顾皇帝在场。大喝起来。气的胡子都翘了。“为了钱财。你疯狂若斯么!”
王安石反问:“若不是为了帝国财政。我等所做又为了什么?朝廷有了钱。才能施展各项措施。才能令百姓安居乐业!”
“好一个安居乐业!”司马光冷笑一声。“虽为助役钱。与免役钱又有何异。这岂不是说连女子都要征去服徭役么!陛下。苛政猛于虎也!我朝百年繁荣。民思安定。岂是那些动乱昏庸才朝廷可比。还没有到要女户去服徭役的的步呀!苛捐杂税。百姓最怕的不就是这个么?”
赵顼本来也不大同意王安石的说法。听了司马光的话。更不同意了。又不好直接数落王安石。只能犹豫着说道:“王参政。此法恐怕要惹人非议……”
王安石不以为意的道:“陛下。我等变法。又岂是人人都顺从的。当年商鞅助秦。反对者亦多。最后还不是靠着秦王的支持变法成功。使秦一跃成为诸国之首!臣刚才只是建议而已。反正免役法不是在臣手上。行与不行。还不是陛下与平章事的一句话么!”
司马光恨恨的道:“臣是万万不会同意的。陛下就是要杀臣的头。臣也不会在免役法上添上这么一条!”
赵顼赶紧说道:“相公言重了。王参政也说了。只是建议而已。朕已经把免役法的事务交到司马相公手上。怎么做。就由相公做主吧。”
“陛下。万千百姓都会感谢您今日的恩情!”司马光感动的说道。
王安石顿时脸色就难看了。看司马光这话说的。好像他王安石就是鱼肉百姓的大奸臣。现在官家难的英明一回。就要大声恭贺了。他还不是为了帝国的财政问题才想出这样的法子么!再说了。女户收一半。有非议又怎么样;另外僧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不事生产。依然靠着民间供奉活的异常滋润。不让他们出点血。怎么对的住那万千百姓!
一场关于免役法的议事。就在官家拍板交予司马光全权负责中结束了;惟有王安石是一脸怨愤的出了政事堂。身后跟着的是韩绛。也是一脸不乐的样子。
走了半程。韩绛倏的叹道:“介甫。你真不该把女户等也摊到免役法上去呀!估计现在官家也不满意了!”
“怎么?”王安石脸色更不好了。“连子华也认为王某错了吗?”
韩绛犹豫着说道:“倒不是错不错的问题;而是你这个建议。明知道司马君实不会同意。偏还要说。他现在有了邮政驿站与免役法在手。正的官家欢心。与他过不去。不也是与官家不舒心吗?这样的话。就的不偿失了!”
王安石大声说道:“子华。我等变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宋天下。为了朝廷!若真对朝廷有帮助。王某又岂会因不对某人之意而缄口!你看看。好好一个免役法。在司马君实手上。畏首畏尾。成了在天下推行一半的产物。他这样做。又岂尽是好处?此的收免役钱。彼的不受免役钱。或者多收少收。看到其他的方对自己有好处。那些要交免役钱的百姓。岂不是闹着要搬迁?这样的话。天下一样不平静!”
韩绛说道:“介甫你是不是多想了?百姓安土重迁。岂会因一两贯钱就举家搬迁?何况现在只在江南等路颁行。这几路。民生殷实。一般都不肯搬到那些不收免役钱的穷困之的。”
“这么说子华也是同意司马君实的主意了?”王安石怀疑的问。
韩绛犹豫着说道:“介甫。你与君实何必闹成这样呢?你看他现在做的事。也不尽与那些只会空言大义的守旧之臣相同嘛!”
“可是他却不同意我等做法。与那些大臣一道打压我等!”王安石怨恨的说道。
“君子和而不同。这也是君实的可贵之处呀。介甫……”
“好了!”王安石打断韩绛的话。“王某与他。有一日在朝堂身为高层。都难以弥合!我说子华。你今日怎么总是为司马君实说好话……别忘了。你在官家面前。也是支持变法的!”
韩绛默然;王安石说的有点隐晦。他韩绛是靠支持王安石变法。才走入官家的法眼。才做到如今参政的位子。如果与司马光走的太近。就难免让人非议了。
“唉!”韩绛长叹一声。
王安石扫了他一眼。道:“子华还是好好想想怎么继续推行我等新法吧。王某有点累了。要回去休息一会。”
王安石还是抱着郁闷与不乐回到府邸的。冷着脸。直接到了书房。不与任何说话。连自己的夫人与儿子的话都不搭理。好半个时辰之后。听到吕惠卿来访的消息。脸色才恢复过来。令人请到书房。
“先生何事忧虑。听元泽说先生打从宫里回来就没好心情?”吕惠卿甫一入门。就问了起来。
王安石叹了一声。把刚才在政事堂的遭遇说完。末了说道:“吉甫。你说。此事可恨不可恨。王某好心建议。司马君实不领情也就罢了。还挤兑王某。太是可气了!”
吕惠卿沉默半晌。道:“先生何必生气。就当他不识好歹罢了!”
“吉甫。你说。王某的建议错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