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民告官之事几天之内就已经解决了。韩维有了官家的发话。回去之后。对于那些违反了律令操作变法事宜的官员成员一通责罚。至于那个开封村民。以民告官。按照规定。也吃了几顿扳子再说。说到底。这事韩维还是秉公办理的。不过就因为这个公正。他与王安石亲密的关系就有了一层隙痕。不复以前相的的情况。
不过因为此事而闹起的朝堂纷争也不是那么容易平复。至少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言论。叫嚣尘上。另大宋官家好不为难!他最终没有给出答复。不过变法一事也因为他的犹豫有所耽搁。一些措施推行的不是那么利落。为此赵顼几乎愁的饭也吃不下。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主角沈欢因为不在朝堂之列。没心没肺的照常吃喝。不过在他有心之下。与同僚的一次宴饮时。“才华高潮”的沈才子有当场赋了一首小诗。当即成为传唱一时的名诗。
在诗歌流行了三日后。沈欢接到了一道诏书。说官家要在御花院召见他。于是他就在众人欣羡的目光中。走进了皇宫。此时才是八月初。天还热着。御花园的早上还开着不少花草。芬芳满园。
赵顼一身便装。坐的一处凉亭之下。周围有寺人奴婢服侍。凉亭之中的白玉石的桌子上摆了一席酒菜。想来是招待沈欢之用。
“参加陛下!”沈欢无奈的行了一礼。好在不是在朝堂之中。不用大礼。
“子贤来了!来。坐!”赵顼做出大是欢迎的姿态。“过来陪朕喝一杯!”
皇帝赐宴。而且还是私人对待。本是臣子的殊荣。若是一般谨慎之臣。坐下之时也是来个半坐。只敢半个屁股坐着。沈欢就没有这个顾忌了。听到赵顼吩咐。告谢之后。大大方方坐在他的对面。
“来。子贤。和朕喝一杯!难的今日朕与你皆有空。就好好聚聚!”说完率先拿起酒杯一口而下。接着叹了口气。“子贤。这种把酒谈欢的日子。我等好生没有过了吧?难的机会。今日你就该与朕好好喝上一番!”
“确实是难的的机会呀!”沈欢想起昔年两人相交的情景。不由也稍稍激动。接连两杯水酒下独。竟然是烈酒。肚子一下发热了。现在刚好是午膳时间。入宫之前。没有吃东西。空腹之下。比较难受。赶紧夹了几下肉才下肚。
看到沈欢没有拘束的样子。赵顼微微一下。也难的好胃口吃了不少。待吃的大半。赵顼突然停下来。黯然的叹了口气。
“陛下有什么心事?”沈欢明知故问。装作讶然的样子。
赵顼没有正面回答。却是悠然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子贤。这是首好诗呀。大气磅礴。正气凛然!朕真是好久没听到你的诗词之作了。这几天难的听到一首。果然还是有着当年的风采。令人欣羡!”
沈欢微微一笑:“陛下却是谬赞了。斗转星移。转眼就是几年。再过完年。臣也满二十了。昔日才情与豪气。好似这几年也耗的差不多尽了!”其实这两年不再乱写诗词。正是担心用完之后没的剽窃了。那他这个才子的真面目可就的暴露人前了。为免江郎才尽。能不写就不写。实在不行再偶尔露一手。稍微惊艳人前。让别人知道他宝刀未老就成了。
这次拿李清照的名作出来露面。当然是有目的的。朝中的景况。让他认为是时候见赵顼一面。与他好生谈谈了。当然。他如今也算是高官了。若通过正常渠道请见。还是可以的。不过他认为只有赵顼主动召见他。才是合适的方式。至少这样的方式。有些话对方能听的进去。
赵顼好学。在皇家也算是好诗词之人。沈欢忘不了当年此君整日追着沈欢要诗词的景象。于是。在他有心的算计下。上首豪迈大气的诗作又提前出世了---反正对不住李清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结果是明显的。至少他现在已经是皇帝赵顼的座上宾了。
“子贤还是这样谦虚!”赵顼也生生笑了。好似这几日的忧愁一下子去了许多。“论才情。年轻一辈。朕认为只有苏轼能与你相比。不过你的诗词。可比他经典多了!”
能不经典么!诗词流传千名。能保留到后世。至少就是经过时间验证的。而能让人传唱记住的。那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赵顼接着又叹道:“若是朕能安心像子贤一样赋诗酾酒。那该有多好呀!可朕是皇帝。哪有这个闲情呢!”
“陛下勤政爱民。这是千古明君的典范。令臣敬佩不已。亦让臣庆幸不已。庆幸我大宋天下的此明君。天下安定。社稷繁荣。垂日可见!”沈欢来的时候。早就准备好了倾听对方的抱怨牢骚。赞了一通后又划入主题。有心无意的开口问了起来。“不过臣见陛下脸色忧虑。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假!这话真是假!现在整个朝堂。谁不知道因为御史门与王安石的矛盾闹的不像话。而作为夹在中间的官家哪里会有什么好心情!若是昏庸之君。随便不理或者偏袒一方随便做个决定便是了。可赵顼的心愿是做一个千古明君。现在哪里肯做出随便之举!因此他忧愁的心思也就可想而知了!
赵顼也明显给沈欢的客套之言弄的愣住了。最后才讶道:“子贤。难道你就不知这几日朝堂之事?”
沈欢脸不红气不喘的道:“回陛下。现在又是八月了。按照王参政青苗法。接下来又该是派放青苗钱的时候了。这些都是三司该做之事。臣最近既要忙结算上一次的青苗钱。又要安排接下来的青苗钱散放。恨不的能有分身之术。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关心朝堂上的事!”
这话更假!明显是在主子面前赞自己功劳有多大嘛!几千年的政治斗争经验令沈欢清楚的知道。在官场上。必须遵循一个准则: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很好理解。低调做人。就是为人不能太嚣张或者太张扬。免的吃了亏也不知道;至于高调做事。这可是门学问。官场上最重政绩。而政绩是怎么来的呢?宣传!宣传不等同于吹嘘。吹嘘也许是假的。而宣传嘛。则是做了事就的高调着让人知道。不然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你的功劳呢!
现在沈欢就是抱了这一心思。在赵顼面前暗示自己为了大宋天下那是劳心劳力。你作为天下持有人。不该有点表示?
赵顼果然有了表示。愕然之后感动的道:“子贤。辛苦你了!若其他官员也像你一样埋头干实事。朝堂又岂会有这么多纷争!”
沈欢一脸正气的道:“陛下。执政为民。为公天下。这是身为大宋一份子的职责。这点臣是不敢稍忘的!让大宋成为最强之国。是臣多年的心愿。为此必会孜孜不倦!”
赵顼闻言也是一脸激动:“子贤。这么多年你为大宋所做之事。功劳之大。朕都记在心上呢!你放心。朕有言在此。他日必会对你有所交代!”
“能为陛下解忧。是臣的荣幸!陛下有什么心事。若信的过为臣。与臣说一说。看能不能为陛下分忧。”
赵顼笑了:“朕当然是信的过子贤的。不然今日也不会叫你来了。”说完把这些日子受到的委屈。像倒苦水一般通通说了出来。在这里。沈欢就是他倾诉的对象。沈欢可以听的出来。赵顼对于新法是多么的犹豫与矛盾。一方面王安石通过大半年的时间。所行几法。确实有成绩。至少三司向他汇报的情况里。青苗一法就赚了上百万贯钱财。要他放弃。实在是心痛与不忍。他深深的知道。要做一个能够媲美汉武帝唐太宗的千古明军。没有充足的钱财是不行的。至少所谓的汉唐盛世。不就是他们用数之不尽的钱财打出来的吗?
另一方面他又忧心朝堂的纷争。御史们就不用说了。与王安石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模样;这些都还好处理。关键是政事堂其他两位大臣。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也越来越不耐烦了。若他们也闹起来。也只回逼他这个皇帝做出一个令人遗憾的决定而已!想要充足的钱财。又生怕朝堂纷争不可收拾。造成了赵顼苦恼的心情。
沈欢一边听着。一边暗暗撇嘴。对赵顼的心情显然不屑!果然。与他预想的差不多。这个时代。谁能给这个皇帝搞到钱。他就会重用谁。他实在是给没钱的日子逼的快疯了!重用王安石。纵使是面对众多责难。他也没有动摇。不过是王安石的运气而已。适逢其时。造就了一个变法名臣。按沈欢的猜想。纵使没有王安石。只要这个皇帝存在。还会有另一个张安石或者李安石出来支持变法!正像后世的那句话:倒了一个王安石。还有千万个王安石。王安石的“倒”之不尽的!
历史上。这个皇帝最后猜忌王安石从而罢掉他相位的时候。一力支持变法的吕惠卿不就是迅速上位了吗?此君就是另一个他的王安石呀!
赵顼诉苦式的倾诉完毕之后。末了幽然的叹道:“子贤。这帮重臣。尽是为难朕!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呢?”
沈欢为难的道:“陛下。这是朝廷大事。哪里有微臣胡言乱语的的方!”
赵顼不悦的道:“子贤。你也要和朕客套么?唉。自从朕登基之后。子贤。你与朕说话就多了层隔阂了!”
沈欢苦笑。面对皇帝。能不多层隔阂么?毕竟这个天下之人的命运。也就是对方一句话而已。一言杀人。一言兴人。如此特权。无论是谁面对。都难以以平常对待。
赵顼又道:“子贤。朕知道你素有才能。这次找你过来。也不是无缘无故!难道子贤忘了。你去年与介甫先生所说之言?”
“去年?”沈欢这才是真的不解了。
赵顼道:“就是介甫先生变法之前。你对他制定出来的变法条例的意见?子贤。你就不要客气了。当时介甫先生都与朕说了。因变法而出现的情况。都在你的预料之中!朕这几日忧心此事。突然想起你之所言。特意让你过来。想问问你有什么好的法子解决没有。”
沈欢恍然。接着不客气的道:“陛下。臣是想到过。也提了。不过当时陛下与介甫先生有注重么?”
赵顼甚是尴尬:“子贤。你就不要再挖苦朕了。朕这不是想你请教来了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