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回古记> 第四十九章 鸿宴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鸿宴 二(1 / 1)

赵府。

清新文雅的前院客厅。

济济一堂的高冠宽袍之士。

左首上座孔琛身后立于一俊俏书僮,这俊俏书僮自是跟随孔琛来到客厅,站立未定,先悄无声息偷偷看了上宾之座的曾唯,方看了一眼,那上宾之座卓尔不凡的曾唯,就让俊俏书僮心荡神驰,吹弹可破瓜子脸庞便泛起红昏,心里像有一只小鹿一样扑通扑通跳,俊俏书僮急低下头,用纤手抚胸,半晌,方平复下激动不已的心情。

俊俏书僮却是不敢再看曾唯了,只是心下好奇,为何今日之宴,竟有如此之多宾客,将原本甚是宽阔的客厅,竟是高朋济济堂无虚席。

俊俏书僮按耐不住好奇天性,缓缓转动一双流盼妩媚双眸,四下打量客厅右首一众士子,眼见一赤脸长须瘦削士子高据于右首上座,脸沉似水神情肃然,半眯双目中时而微露出精芒、却只是端据上座闭口不言,其下各座士子亦作诸如此类表情,客厅之中气氛甚是压抑,竟隐约有一丝剑拔弩张沙场秋点兵的肃杀之气。

客厅大门一角落缩头缩脑的曾宪荣,半边屁股坐在交椅上面,脸上惊喜交集,而靠近曾宪荣就坐的一白面书郎,正用厌恶鄙视的目光瞥着曾宪荣,嘴角边挂着一丝哂笑。

曾宪荣兀自不觉左右众人对已的鄙夷,却还沉浸在方才大门迎接情景里。

适才迎出大门台阶下等候的东道赵琰,含笑与曾唯互作一揖,赵琰起身后正欲开口,猛觉有些异样,那受邀而来的曾唯,四下左右簇拥着一大群高冠宽袍之士,赵琰急仔细一看,竟是云宁县城全城士子荟聚于自家门口,都是彼此熟悉的读书同好,亦急向众士人作揖见礼,一众高冠宽袍自不敢怠慢,口中连道唐突冒昧之词还以一揖。

赵琰作揖之后心下惊讶,不明众同好所行之意,脸上露出一丝不解之色,那自家长随赵三疾步上前,顾不上向东家施礼,贴身耳语了几句,赵琰方知原委,不禁莞尔一笑,却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这时孔琛亦闻讯而来,急至众人处,先行作揖见过曾唯后,那众云宁士子见到陌生士人孔琛,其谈吐文雅器宇轩昂,知其定是郡上望族子弟,身为东道的赵琰急出声述了孔琛家世履历,惹得众云宁士子口中一阵惊呼,南德孔子慎之大名如雷贯耳,南德辖下一州八县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众云宁士子齐齐向孔琛作揖,孔琛自还礼不提。

身为东道的赵琰见众士子见礼已毕,便殷声切切招呼曾唯与众云宁士子入内就坐,曾唯何等人也,自己个乃是主宾,曾唯面带微笑当仁不让举步便行。

大门外众云宁士子膛目结舌望着,身穿打着补丁的略宽大短衫,脚下四方平底木履,从容洒脱的曾唯当先而行,众云宁士子中为首的赤脸长须瘦削士子,气得个须发皆张满身战兢,东道的赵琰见状忙以委婉措词岔开,殷声恭请众士子入内,赤脸士子方有所回神,亦明曾唯才是今日之宴主宾,其当先而行所举并无不妥,自个只得徒呼嗬嗬。

那一众济济高冠宽袍云宁士子见曾唯己入內,遂吩咐随行陪读书僮,将那大街店辅置上的贵重贺礼,奉呈赵府管事,赵琰连声直道:“不敢当,众同好破费。”众士子直道叨扰,执意送上贺礼,赵琰难却众士子拳拳盛意,无奈之下只得顺从,随曾唯赴宴的曾宪荣却是手无长物,只余一旧布包裹之物件呈上赵三,机灵的赵三急唤出家中小厮们,欢喜料理此等杂事不提。

赵琰闪身在侧恭请众士子入內,赤脸长须瘦削士子四下拱手一揖,便长袖一拂,施施然迈步进入赵府,随行一众济济高冠宽袍士子,携友言语往来谈笑自若亦入府内,片刻众人皆已入内。

大门口只余赵琰孔琛,并与为曾唯仗义执言四士子几个人,赵琰忙殷请好友入内,常来常往的四人便不客气推辞,相携入內不提。

众人皆走,赵琰便与孔琛双目互一对视,两下心知肚明,皆知这干士子所为何来,当先入内的赤脸长须瘦削士子,正乃那日主持教馆考核塾师的王老夫子门下首徒,随行其后的三个士子皆是王老夫子之入室弟子,尾行的一众济济高冠宽袍云宁城中士子,亦曾有受过王老夫子的点拔教诲。

赵琰与孔琛皆明了,古往今来之文人皆好名,彼此都相轻,此乃放之四海而皆准之至理,那日其势汹汹众儒生,在曾家村学识考核中不敌总角曾唯,灰头土脸从曾家村落荒而逃,如是齐冠之读书同好相互切磋,倘有学有不足之士,自当心悦诚服甘拜下风,而那日一众儒生在曾家村,却奈何不了一乡野未进学之小小竖子,自感大失颜面羞愧难当,而此曾村立馆波澜之事,被旁观好事之徒,传播的沸沸扬扬,整个云宁议论曾村立馆之事,口口相传之下各式各样版本都有,后来乃至于甚是奇谈怪论倍出,流言蜚语之声雀起喧嚣得紧。

而王老夫子门下四徒,几日之后方从外游学归来,听闻其师受辱均忿忿不平,而那日未亲至曾家村的城中众士子,也心下不服竖子得享大名,所以种下因果,本来众士子不忿,就想再次与曾唯比试较量一番,这几日众士子正聚集在一起,绞尽脑汁商议对策,不料却在南城门中与曾唯狭路相逢,有那日亲历在目的书生眼尖,在人群中认出卓尔不凡的曾唯,便有了先前阻拦曾唯的举止,众士子之举无他,只是想扳回一局,得报齐冠不及总角之耻,众士子方欲发难,却被路见不平胸有正气的夏桑出言劝告,众士子虽暂时中止发难,怎耐得见事端正主,怎可轻易罢休就此放过,众士子择日不如撞日,仍紧随曾唯而来,真可谓是鸿儒群英会之大阵仗。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