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寻月世界> 第一章 闾山劫案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闾山劫案 上(1 / 2)



燕然之战后第四年,燕然五年,夏四月。

神州东北,辽东地区,锦州义城。

义城所居世家为慕容氏,义城以东,有一山峰名医巫闾山,上住世家为莫氏。

莫氏所居闾山独立建制,不受义城慕容家管辖。

这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了,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自古,有多古?慕容家从南北朝时兴起,而这医巫闾山,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独立,说起来慕容家还是其晚辈,自然不能要求人家老大哥来跟咱混,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但互相之间的来往总该有吧?离奇的是,两者明明是邻居,居然连招呼都没打过几次。

这就奇怪了,难不成里边住的人全是修真的,不用吃饭,也不穿衣服?

这倒也不是,据当地人透露,这闾山中住的莫家人是自给自足——里面的人吃自己种的,穿自己织的,死活不跟外界来往,连嫁进去的姑娘都不许人家回乡探亲,是一个怪地方住着一群怪人。

究竟怪不怪呢?

这做派在普通人眼里的确很怪,也只有慕容家的少数知情者才明白,这闾山里住的莫家是所谓的守陵一族。

对守陵一族来说,这就再正常不过了。

守陵一族,顾名思义,就是守护一个陵墓的族群。

一般人没有陵墓,只有坟墓,自然也不可能有这待遇,有这待遇的只有帝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帝王。

在神州过去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帝王,其中有一些帝王,比如三皇五帝,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之类的,总之这些鼎鼎大名的帝王因他们活着的时候做出了非凡的功业,为防止其后代在王朝更迭中被其他势力给灭绝,在他们死后都会从其嫡系血脉中分出一支,来给他们守陵。

这便是守陵一族,又称帝陵世家。

守陵一族不得参与外界斗争,外界人也不能去牵连他们,这是自古相传的惯例。

既然是惯例,大部分人还是遵守的,但也有一些超级强人不鸟它。

他们想咋做就咋做,比如楚霸王项羽,不就在秦末乱世中把秦始皇陵都给刨了么?

总之,在中原的陵墓太危险,时刻都有被人盯上的可能,也幸好医巫闾山所处地界几乎已是中原的边界了,但也不保险。

古人说得好,防贼只能防一时,防不了一世。

同样的,能传到现在,不代表能传到将来。

眼看着一座座陵墓被刨,一个个帝陵世家皆因牵扯到势力斗争中被灭绝,存活的守陵一族们是痛心疾首。

终于,他们定下了一条规矩。

为防止族内之人在外界惹出祸来,使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为了和外界彻底断绝来往,守陵一族发明了一种巫术。在族内每个族人出生的时候就用这巫术记载其名字,放到祖宗陵墓之中销毁,从此以后,这族人便没有名字。

连名字都没有,自然就不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们只需要安静地存在着,延续着。

这规矩已经无法考证是何时立下,那巫术也已不知到底是谁先发明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汉朝,这种做法就已被诸多守陵一族所接受。

闾山所居的莫氏一族也遵守着这规矩,故而族内之人无论长幼,都没有名字。因为族人不多,又不与外界接触,互相之间就用辈分来称呼,什么三表妹,四堂姐,五叔六舅的,对外则只称姓氏。

还别说,几千年也就这么过来了,因地处偏远,倒也无灾无难。

但太平日子总有过完的一天。

没有名字,难道少年人心中的雄心壮志也没了么?

未必,未必!

在莫家中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据说莫氏早年出了个逆子,耐不住闾山清寂,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竟试图闯出闾山。其父莫老爷子将其拦下,强令他回去,他竟抵死不肯,老爷子欲与这逆子断绝关系,又只这一个独苗,只得恨恨放其离去。

不想这逆子居然在外面闯出了偌大名头,人称三圣之一,莫家人正准备鼓掌庆贺,认祖归亲时,哀讯紧接传来。

这莫家少主可当真是个没时运的短命鬼,二十几岁就在燕然战场上战死身陨,只留下孤儿寡母一共三人。

叶夫人带着女儿回娘家去了,剩下个幼子则被莫老爷子带到闾山抚养,到如今也有五岁了。

本来莫家少主虽然死了,也可谓是“为苍生捐血躯”,应该受到表彰。

但闾山之人不与外界有何来往,对那逆子之死皆以为是不听祖训,死有余辜。莫老爷子虽知实情,但为稳住人心,怕那些族中的放浪子弟效仿前迹,也跑出去胡为,只得不做分辩,算是委屈了儿子这次。

这事原该到此为止,再无波澜。

莫家向来安分守己,可也是时运乖蹇,该着它倒霉。

才安稳了没几年,又有个大麻烦找上了门来。

……

当——当——

青翠幽雅的闾山中回荡着阵阵钟声。

当山门前的铜钟被敲响时,作为这个月的守山者,莫三伯还以为是附近的小城又派人来搞推销了。

之前那什么天宫新发明的留影器,他被一忽悠就用几段上好的自家丝绸买了来,结果回家才一天功夫就被家中婆娘给痛揍了三顿,额角的青肿到现在还没退,是一肚子不痛快。

故而当他看清来人时,因和心中所料实在是相差太大,才会被震得呆愣在当场。

闾山山门长长的阶梯下,站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子……不,称之为少女或许更合适。

少女一身蓝底银丝印花绣裙,长得是端庄娴雅,面善得很,一看就知是饱读诗书的世家闺秀。

莫三伯仔细打量了一番少女的姿容装束,知是贵客,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跑下石阶来到少女跟前,抱拳问道:“这位姑娘贵姓?”

少女点头还礼,答道:“姓苏。”

——看人家!

——这礼都还得如此标准!

莫三伯心中对自家婆娘是叹息不止。

“原来是苏姑娘。”

莫三伯和善地笑道:“既已来到这里,想必也知道我莫家规矩,若非大事,还是在山门前解决的为好。”

苏姑娘一点头,直接道:“我是来找人的。”

——找人?

莫三伯闻言不禁奇怪,心中把所有的莫家子弟都盘算了一遍,结果那唯一一个适龄的,也已是有妇之夫了。

——若非活人……

他心头不禁一跳。

“不知姑娘找的是谁?”莫三伯试探道。

“莫家少主。”

一听果然如此,莫三伯立时是眉头皱起,语气也冷了下来,质问道:“姑娘是上一代莫家少主的旧识?”

见她点头,莫三伯更是冷笑道:“姑娘难道不知那不肖子早已战死在燕然,尸骨无存,又何必来莫家找?”

苏姑娘好似没听出男子话中的讽刺,只是重复道:“我来找莫家少主。”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莫三伯有些恼火,刚要发作,却猛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转脸问道:“姑娘说的难不成是当代的莫家少主?”

“是。”

这下莫三伯的表情就不是愤怒,而是古怪了。

“苏姑娘可能不知道,当代的莫家少主只有五岁。”

“我知道。”

“知道?姑娘找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什么事?”

“带他走。”

莫三伯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就是眼前这女的有毛病。

所以他又问了一遍:“姑娘说要做什么?”

“带他走。”

莫三伯立即后退了数步,退入到闾山的阵法之内,然后拂袖道:“恕我莫家拒绝这无礼要求,苏姑娘,请回吧。”

苏姑娘见此,脸上的表情仍是淡然无比,只是略一点头,竟真的不再多说一句,转身便走。

正当莫三伯望着她的背影是满心的莫名其妙时,却见她在十数丈外,闾山附近的小河边站住了。

少女穿着一身蓝衣,和这青山绿水倒是相称无比,站在那里,就如水描的画儿一般。

莫三伯正想感叹几句人不可貌相,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让他彻底惊呆了,到嘴边的话也给咽了回去。

苏姑娘走近河边,轻一挥袖,那河水便似被一阵龙卷给裹挟着,呈螺旋状向空中扬起,在半空中凝聚成了一枚硕大的冰枪,瞬间破空飞去。

下一瞬间,冰枪已在莫三伯的注视中狠狠地扎在了闾山的守山大阵之上。

苏姑娘的身形同时从河边消失,出现在那往大阵内部露出一截的冰枪上端。

她站在那里,低头看了眼目瞪口呆的男子,眼神依然是平静如水,连青丝衣袖也未乱上半分,然后再次消失。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莫三伯呆了一会儿,才猛然回过神来,慌忙跑上石阶。

边跑他边高声大叫道:“敌袭!敌袭!敌袭——”

当当当当——

急促的铜钟敲击声再次响起。

警报传得极快。

得知有人想强抢莫家少主,整个闾山霎时轰动了——这可是莫家唯一的正根儿,万万丢不得!

所有人在听到警报的第一时间就往莫家少主的所在冲去,但就在半道上忽又传出祖陵受袭,莫家众人便如没头苍蝇般争执不下,过了好一会儿才算是决定下来兵分两路,一救少主,一援祖陵。

便在闾山的鸡飞狗跳之中,苏姑娘已探知了莫家少主所在,穿越重重禁制,赶在莫家众人之前抵达一房屋前。

房子不大,屋门是大开着的,屋内有两个看上去五岁左右的孩童。

两个孩童围在一张桌子旁,正拿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拆解,一男一女,好像还在谈论什么留影器之类的。

苏姑娘刚一进门,两人便齐向她看来。

少女直接问道:“谁是莫家少主?”

两人都没回答。

少女又问道:“你们的名字呢?”

两个小孩互相对视了一眼,还是没回答。

远处的叫喊声渐渐临近。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