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问:“马朝,你敢不敢随我一同攀一次这峭壁?”
马朝说:“小人当然敢,只是怕大人没受过锻炼,会有危险。”
书生道:“这你无需忧虑,你只管先回家准备好,我到时通知你。”
马朝说:“小的遵命!”
书生又与戚继光、俞大猷回到军营,继续商议。
俞大猷说:“大人莫非想通过这峭壁攻上山?”
书生点点头。
俞大猷说:“依我看,大人爬上这峭壁不成问题,但兵士们却难以爬上,若是大人只身前往,恕末将不依!”俞大猷这是担心书生安危。
戚继光也劝道:“贤弟,你武功再高,也不可只身冒险。”
书生道:“俞将军、兄长勿忧,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攻不上山、战不胜倭寇,而是倭寇手中捏着我们的百姓,我们不能进攻,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先解救百姓,这样大军就没了顾虑!”
俞大猷道:“山上倭寇众多,要解救上千名百姓,谈何容易!”
书生道:“倭寇必将这些百姓集中关押在一个地方。大规模从峭壁上进军不可能,也不能,因为一旦倭寇察觉,我们就陷入绝境。我带与马朝上山,放下绳索,让江湖中人顺着绳索攀爬,如此时间大大节省,再设法营救百姓。以烟花为信号,你们从西北两面大军攻上,我再领江湖人士在后方夹击,不愁倭寇不灭!”
戚继光说:“计虽是好计,可实施起来太难。只说这爬上山,若是白天,爬上去难,但倭寇必有哨兵,容易发现;若是黑夜,路况极为不明,爬上去却是极难。”
书生道:“这成我早已想到。除了黑夜,他们还有一个时候会疏忽——下雨。”
俞大猷说:“雨天更不可,石头湿滑,更难爬上。”
书生摆摆手道:“不,我在下雨前先与马朝悄悄上山,隐藏起来,只待雨至,他们疏于防范,我寻机杀了哨兵,再放下绳索,引下面的人上山!”
戚继光和俞大猷都不禁点头。
俞大猷说:“这倒可行!”
书生道:“所以现在要备好绳索,一旦变天,我们就行动!”
两人点头道:“好!”
过了三日,北方的战场上,谭纶已战得只剩万余残兵,连参将也殉了国。眼看就要失守,周尚文的兵马及时赶到,投入战斗,终于稳定住了战局。
扎鲁那吉再向瓦硕进言道:“公主,如今都城危机,大明的援兵已至,我们撤兵吧!”
瓦硕却决意道:“不撤,大明的精兵和良将尽在此,此役若胜,大明再无抵抗之力。”
扎鲁那吉道:“可是我们也损失严重啊!”
瓦硕怒道:“鞑靼男儿,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扎鲁那吉不再敢劝。
瓦硕固执地说:“今日整军,明日再攻!”
扎鲁那吉问:“那都城呢?”
瓦硕说:“我们若败了,大明恢复元气,我们的都城迟早也会被攻破。现在连五六万人的兵马都抵不住,以后同样也抵不住!”
扎鲁那吉无奈地点了点头。
南方的午后,天上乌云密布,雷声轰鸣,有雨将至。书生遂与马朝、众江湖人士出发。书生走了几步,又倒回身子,对俞大猷和戚继光叮嘱道:“一旦我在山上得手,你们必须猛攻,不然此计就废了。二位将军都是心善之人,但切记,被逼无奈的时候,小狠便是大善,战争,总得有人会死,不管他是兵士还是百姓!”
俞大猷和戚继光听懂了书生的话,双双点头。
俞大猷和戚继光各率兵马布好进攻阵势,书生则挑出两百名江湖好手埋伏于峡谷底,一番交代,与马朝身垮粗绳,在电闪雷鸣中沿着峭壁悄悄攀上山顶,隐藏于一旁的林中。
雨淅淅沥沥地下起,孤山被烟雨与薄雾迷住了。
在山顶把风的十来个倭寇见下起了雨,为首的倭寇说了一通鸟语,然后带着倭寇们淫笑着离开了。
这倒好,省得书生出手对付他们,避免了打草惊蛇的风险。待倭寇走远,书生与马朝站在山顶,将两根粗绳绑在粗壮的树上,扔入谷底。山下的人都是武林好手,轻功不俗,借助绳索轻易就攀了上去。傍晚时,两百名江湖好手已尽数抵达山顶。
书生听到从一个屋院中传出了哀求声、惨叫声、痛哭声,判断出百姓就被关押在那里。书生带着众人悄悄行至屋院周围,这屋院周围有百余名倭寇把手,而院中的哀求声、惨叫声、痛哭声越渐清晰。书生带着十来名轻功好手飞到屋顶,只见屋中许多倭寇不顾妇女的反抗,趴在妇女身上强施兽欲,连那十一二岁的小孩也不放过。院中则摆放了不少尸体,有反抗他们被残杀的男人,也有裸着身子惨死的女尸。
已而雨停,但十几人的眼角都下起了人性的悲痛泪雨。
一武当弟子恳求道:“段大人,下令吧!”
书生心中亦是一阵剧痛,从怀中摸出用绸布裹好的烟花,用火折子点燃引线,嘘——,闪亮的球丸冲向天际,嘣——,开出一朵绚烂无比的亮花。
书生长呵一声:“杀——”
十几人随即飞入屋中,诛杀那些正在行恶的倭寇,一剑一个,如狂风扫落叶,再诛杀起院中的倭寇。其余的江湖人士同时在院外尽情斩杀倭寇!
俞大猷和戚继光瞧见信号,各自大喊道:“杀!”
倭寇又企图用几个百姓的性命相要挟,戚继光和俞大猷忍住悲痛,横下心,大喊道:“杀!”
倭寇丧心病狂的恶行早已让兵士们憋足仇恨,听闻这声期盼已久的军令,杀气如洪水般猛泄,个个奋勇当先,不惜生死,斩杀起倭寇来。
倭寇仓促应战,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书生的宗旨是绝不俘虏一个人,绝不接受一个人投降,绝不让一个人活着逃出。对万恶不赦的倭寇只有一个字,杀!
书生真狠!
众兵将与武林豪杰痛杀一夜,将万余名倭寇与二千名匪徒尽数诛灭,没留下一个活口。
远处的海上升起了一轮鲜红的太阳,一定是被倭患中死亡的百姓和将士的鲜血染红的,在这鲜红之后,必定是朗朗晴日。
众将士在山顶尽情呼喊胜利。
戚继光和俞大猷双双朝京城的方向跪拜道:“皇上,我们做到了!”
至此,福建和浙江的倭患终得消除,大明数十年的倭患终得消除!因为书生所带江湖人士中以僧人居多,故而留下了僧人抗倭的千古佳话。
再说北方,谭纶和周尚文率军浴血奋战、死死顶住鞑靼的攻势。
倭寇兵败的消息被细作飞鸽传到鞑靼军营,瓦硕死死盯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东瀛兵败,尽数被诛”八字。瓦硕的脸色很低沉。又有兵士急报:“公主,杨庭所率精兵猛攻都城,都城快守不住了,大汗让你速速退兵回救。”
扎鲁那吉劝道:“公主,大势已去,我们退吧!”
瓦硕长叹一声,无奈地下令道:“退兵!”
见瓦硕的军队仓促撤退,大明将士个个欢呼,谭纶和周尚文朝着京城跪拜道:“皇上,我们守住了!”
谭纶又望着鞑靼都城的方向,祈祷道:“杨将军,你自己多加保重了!”
至此,大明嘉靖年间的内忧外患暂得平息。
到底书生当日给杨庭的锦囊里写着什么,杨庭等人能否逃生,且看下回分解。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